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承負不同於佛教因果,你可知?

道教承負不同於佛教因果,你可知?

現在我們很多談論罪福善惡的,都將道教之承負和佛教的因果聯繫起來,認為道教之承負就是佛教之因果。其實是錯誤的!

佛教說「三世因果」,是個體輪迴轉世的三世因果。有一句很有名的偈語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就是說前世行善,則今生獲福;今世造業,則來生受罪。此為佛教之三世因果,即前世、今生、來世是也。佛教《歷史感應統紀發刊序》云:「修如是因,得如是果。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若欲免惡果,必須修善因;倘或造惡因,斷難得善果。」筆者曾經於成都愛道堂,看到他們宣傳欄里有這麼一個故事,大概是說一個貧女,供養了佛前一盞燈,來世得光明富貴之報云云。首先可以看出,佛教所說因果,是個人承受的;其二、因果是一一對應的,比如供養佛前花朵,得莊嚴妙相;殺生太多的,來世就化為異類,任人宰割。

那麼道教的承負和佛教之因果,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道經中系統的提出承負論的觀點,是在東漢的《太平經》中。《太平經》雲「力行善反得惡者,是承負先人之過,流災前後積來害此人也。其行惡反得善者,是先人深有積蓄大功,來流及此人也。能行大功德萬萬倍之,先人雖有餘殃,不能及此人也。」為什麼有的人力行善事,卻沒有得到好的福報?是因為承負了祖先之過錯;為什麼有的人做了壞事,但是卻得了好的結果,是因為承負了先人之遺澤。這個就是道教的三世承負說,也就是《周易》所謂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是道教承負和佛教因果的一個不同之處。

《太平經》又說:「子乃天地之北極也,午為天地之南極也。子今冬不善順藏,午反承負而亡也。」子不順藏,但是卻連累了午,是故午承負子之過,導致滅亡。《太平經》雲「南山有毒氣,其山不善閉藏,春南風與風氣俱行,乃蔽日月,天下被其咎,傷死者積眾多。此本獨南山發泄氣,何故反使天下承負得病死耶?時人反言猶惡,故天則殺汝,以過其人,曾不冤乎哉?此人無過,反承負得此災,鬼神自冤,生人復就過責之,其冤氣結上冬天,其咎本在山有惡風,持來承負之責如此矣。」好比我們現在非洲發生了埃博拉的疫情,但是由於人口流動的緣故,導致其他地區的人們也受到疫情的影響,感染病毒,引起傷亡。世界上有的人會說這個是天要殺你,反而怪罪這個染病的人,說是因為他之前有罪過,「豈不冤哉?」道教並不會說,你這個病了死了,是前世因果,罪該如此,而是討論如何防範好疫情,將損失降低到最低。

莊子里有句話,叫做「魯酒薄而邯鄲圍」。陸德明注云:「楚宣王朝諸侯,魯恭公後到而酒薄,宣王怒。恭公曰:我,周公之後,勛在王室,送酒已失禮,方責其薄,毋乃太甚。遂不辭而還,宣王乃發兵與齊攻魯。梁惠王常欲擊趙而畏楚,楚以魯為事,故梁得圍邯鄲。」魯國的酒滋味淡了,因之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導致邯鄲被圍。我們可以說是邯鄲承負魯酒而被圍。還有一句成語,大家很熟悉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城門失火了,大家都去護城河裡打水救火,導致河中的魚受殃。唇亡齒寒,也是說的這個。

從此可以看出道教所講的承負,和佛教的因果,有非常大的不同。最根本的不同是,佛教的因果是基於前世今生,因果輪迴的角度;而道教的承負是基於現實世界,以整體論、系統論的觀念來看待社會的。所以道教里,講行善,只是說行善可以延壽,積善是成仙的必備條件,但是卻很少宣講靠單純的積善可以獲得富貴的。

尋道,問道,得道。一路上有阿光老師陪你,懂你!

尋道路上有尋道,尋道陪你去尋道!關注尋道,早日成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道 的精彩文章:

修行人的四條睡覺方法,第一條特別重要!
乾隆的太醫留下來的民間偏方奇效方,超級實用!

TAG: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