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古韻樂山鋼筆畫一一孫毓濂

古韻樂山鋼筆畫一一孫毓濂

素描畫室

每一個喜歡繪畫的人

都關注了素描畫室

沐川永濟橋

建於清乾隆年間,光緒時重修,為石墩上覆以穿斗木廊檐,橋頭,身,尾皆以重檐屋頂,飛檐凌空,翼角飄逸,富麗堂皇。若逢三五之夜,明月高掛,水光搖曳一一故沫川八景中"涼橋夜月"即為此景。


沫川箭板古鎮

在縣城東四十二公里與宜賓交界處,因河邊有石如箭如板,故稱箭板,小小的古鎮是一個沒有歷史的"迷"鎮,解放初全鎮四十幾戶共一百五十多人竟有三宮十一廟,聽當地壽者講張顯忠兵敗便躲在此。然也無史實記載,鎮上卻有帝王獨享的"雙龍牆"和只有特大戶人家才有的"戶對"。

沫川箭板古鎮老街

古鎮三條街,順河街,橋東街,橋北街,近三里街道均用光亮石板鋪就,古鎮當年在南茶馬古道上有"挑不滿的商州,塞不滿的箭板"之稱,如今,鎮上人還過著簡單生活,鐵匠鋪,裁縫店,竹編農商用具攤,隨處可見,喊旅館時而還有人叫"棧房」,還有人喊歺館服務員"吆師,再來一碗!"漫步古街,恍然隔世。i


沫川箭板禹王宮外四根神奇石柱

石質遠非本地石材,為何老遠運來,花人力,物力,作何用,石柱到底有何寓意,當地祖輩人都不解。

另外東西兩面牆大雨沖刷突然夜間垮蹋,露出夾牆,上有已被雨水沖刷的面目全非的大型壁畫。當地人稱是張顯忠的藏寶圖,為此也曾激起一陣箭板人拿著鐵鋤四處挖寶的幻想行動。


馬邊蕎壩古鎮

馬邊古稱賴園,風景以險,奇,峻迷人,而蕎壩則是明清留下的原汁原味古鎮,三國蜀漢時蕎壩為古戰場之一,具傳諸葛平南蠻,至此糧草接濟不上,嘆曰,天不助我蜀漢也!後發現壩子許多野蕎正待成熟,大喜,後,留下一部份士兵種蕎,故名"蕎壩"。

附近有"石仗空",便是與孟獲交戰的遺迹。


馬邊蕎壩老街(一)

養壩在縣城東三十四公里處,街道上石板路,穿斗木房,若遇逢場,滿街都賣茶葉,蕎壩貢茶在國內都名聲顯赫。


馬邊蕎壩老街(二)

過去鎮上住著向,王兩家族,宗族矛盾很深,各自劃段建房,因而上半截街房與下半截街房建房風格截然不同,當外地人一腳踏進古鎮,馬上就會被這種現象迷住,問老者才方知究竟。

犍為泉水古鎮順天橋

泉水原名"白水",當地秀才認為不吉,便把"白"和"水"合成"泉"字,表示財源如泉涌。泉水離犍為三十公里,東臨石溪,南接沫川,西連沙灣,北通五通。據《犍為縣誌》載:泉水始建於明,因集市東南白水山泉不斷,於乾隆六十年設鄉,名白水鄉。泉水地下水豐富,著名泉水魚肉質鮮嫩,為席上珍品,不遠處泉水溶洞,洞中石筍,石柱千姿百態,為旅遊探幽佳處。

順天橋建於清道光六年,此橋為石質三孔平橋,上覆以木質廊亭,廊亭橫樑刻"順天橋"三字。

如今石橋雖在,廊亭早就敗落,可惜!、


上世紀犍為石板溪

石板溪在縣城西北十五公里處,背靠獅子山,官斗山,廟兒山,西臨岷江,為岷江邊九子十八溪之一溪。因有一巨形板狀石於穿鎮小溪中,故名石板溪。

石板溪曾為犍為第一大鎮,因時煤礦遍布,數十家玻璃廠,巴石(嘉陽)小火車日夜奔忙,又處岷江碼頭,商賈雲集,客流集散。

而今,古鎮遺風蕩然,代之以水泥樓房,好在嘉陽小火車還在奔跑,給人以安慰!


犍為嘉陽煤礦

嘉陽煤礦在犍樂鹽廠發展史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黃炎培在他詩中唱到:

犍為,犍為,美哉犍為!

有竹根之鹽,嘉陽之煤。

抗戰時,作為大後方的煤,鹽,又擔負著民族希望的重擔!

如今產業轉型,嘉陽冷落下來了!然而犍為有識之士則利用小火車,打出了"工業時代活化石"這張轟動天下的旅遊牌,使嘉陽來了個華麗轉身。


犍為嘉陽煤礦芭溝鎮老民居

芭溝閉塞,然正如桃花源似的,進入小鎮,豁然開朗:山青水秀,民風淳樸,古舊房屋遍布,文革標語尚存。


犍為孝姑古渡

古渡為犍為八景之一,名"孝渡流芳",相傳古代一渡船工不幸溺亡,其女在岸邊哭守一直不見父之上遺體,遂投江尋父,不日女死,卻抱父遺體浮於水上。

鄉民感念其孝,遂稱其鎮為"孝姑",其古渡為"孝渡"。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描畫 的精彩文章:

彩鉛與色粉搭配畫出不一樣的畫面效果
色彩能夠畫出這種效果,你也可以上清華美院了!

TAG:素描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