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用深度學習實現自動 3D 建模,「Bifrost」認為互聯網的下個十年是「三維」的

用深度學習實現自動 3D 建模,「Bifrost」認為互聯網的下個十年是「三維」的

原標題:用深度學習實現自動 3D 建模,「Bifrost」認為互聯網的下個十年是「三維」的


互聯網初期,內容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展示。隨著手機攝像頭的普及,圖片成為更受歡迎的內容形式。而帶寬和終端算力的提升,讓短視頻時代帶來。伴隨著技術的步伐,下一個得到普遍應用的內容形式會是什麼?Bifrost 創始人李義勇認為,屬於 3D 模型的時代即將到來。


與傳統圖片、視頻形式的商品描述相比,3D 模型具有可交互性,同時是 VR、AR 應用的基礎。根據 MarketsandMarkets 的預測,3D 測繪和 3D 建模市場規模將在 2020 年增至 169.9 億美元,實現 55% 的年複合增長率。

目前,市面上的建模方式主要以人工建模和基於專業設備的「主動式建模」為主,這兩種方式精度較高,但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和成本,難以滿足大規模建模需求。


Bifrost 是一家 AI 自動化 3D 建模服務公司。公司採用被動式建模技術,在傳統三維重建技術中引入深度學習,大幅度降低了數據輸入要求,只需上傳多張普通照片,經雲端伺服器處理後即可完成三維模型的創建。


應用方面,Bifrost 選擇從家居建材電商兩個垂直領域切入。李義勇曾創辦VR 家居設計平台「19區」,在家居建材行業有一定數據積累。公司在2018 年初,發布了AI 自動建模服務第一個商業版本,面向家居建材領域提供開放式圖片建模服務,單個模型建模費用在 200 元以內。在電商行業,公司主要瞄準服飾、3C、家居類產品,與品牌商展開合作。據悉,京東已開始為上傳 3D 模型的商品提供補貼。


使用 3D 模型進行設計、VR 進行展示已經過市場驗證,逐漸成為家裝行業的標配。而 3D 商品展示尚處於試驗階段,其能否提升消費者的付費意願有待驗證。

Bifrost 的盈利來自提供基於模型數量的付費 SaaS 服務,單個模型毛利率約 50%,主要成本為大量計算產生的雲服務費用。由於從拍照到建模的過程都無需依賴於公司人力,該模式較易實現規模化。公司計劃發展 5000 個小型建模工作室成為其合伙人,進行業務推廣。目標今年完成 30 萬個模型的生產。


3D 建模市場參與者眾多。36氪曾報道過的「積木易搭」,為家居行業提供基於專業設備的高精度建模,已與天一美家、月星家居、優勝美地等家居品牌達成合作。在被動式建模領域,美國 Autodesk 推出的 Recap 可以根據圖片重建 3D 場景,產出模型質量穩定,多應用在建築及城市設計等領域。


李義勇告訴36氪,Bifrost 現階段最大優勢在於深度學習和 3D 重建領域的技術積累,未來將通過規模化發展和體驗優化形成商業和成本優勢。


Bifrost 團隊目前有二十人左右,創始人兼 CEO 李義勇是原高德地圖互聯網事業部市場總監,曾創辦VR 家居平台十九區,CTO 胡蘇是原 Uber 中國技術服務團隊 CEO,負責深度學習演算法。目前公司正在尋求千萬級天使輪融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做了一百多年零件的舍弗勒發布「Mover」,布局未來無人駕駛電動整車製造
沒有邊界的亞馬遜,已成為其他美國公司的夢魘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