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手陽明大腸經:氣血保護神

手陽明大腸經:氣血保護神

《黃帝內經》說: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這就是中醫當中「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五行,人有五臟;天有江河,人有經脈……其中,十二經脈就是人體經絡系統的主體,具有表裡經脈相合,與相應臟腑絡屬的主要特徵。

手陽明大腸經,它是和肺經關係非常密切的經脈,為陽氣盛極的經絡,與肺相表裡引。

《黃帝內經》上說:「陽明經多氣多血。」氣血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絡屬的腸胃是人消化、吸收以及排出廢物的器官。人的體質由先天和後天決定,先天部分是遺傳於父母的,我們無法改變。

而後天部分就來源於我們的食物,而腸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體內生成的氣血充足,抗病的能力自然會增強;胃腸排泄功能正常,體內產生的垃圾能夠及時排出,不在體內堆積,那麼由內在性原因產生的疼痛自然會減少,同時氣色也會紅潤健康。所以陽明經是人體重要的經絡,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艾灸手足陽明經上的穴位,以疏通氣血。

手陽明大腸經所屬穴計有: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共二十穴。

歌訣:

商陽食指內側邊,二間尋來本節前。

三間節後陷中取,合谷虎口歧骨間。

陽溪腕中上側是,偏歷腕後三寸安。

溫溜腕後去五寸,池下四寸下廉看。

池下三寸上廉中,池下二寸三里逢。

曲池曲肘紋頭盡,肘髎上臑外廉近。

大筋中央尋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

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顒肩端舉臂取。

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喉旁四寸擬。

扶突天突旁三寸,禾髎水濤旁五分。

迎香禾髎上一寸,大腸經穴自分明。

艾灸大腸經可以:

一、防治皮膚病。中醫講肺主皮毛,肺與大腸相表裡,肺的濁氣不能及時排出會直接通過大腸排泄,肺功能弱了,體內毒素便會在大腸經淤積,所以臉上起痘身上起濕疹這些問題,艾灸大腸經可以調節好。

二、增強陽氣或把多餘的火氣去掉。大腸經屬陽明經,是氣血都很旺的經絡,可以幫助人體增強陽氣或把多餘的火氣去掉。

三、通便效果好。

認識大腸經上的幾個重要穴位:

溫溜: 「溫」,溫熱也;「溜」,通流。氣血流經至此而深聚之處。溫溜是人體停留溫熱陽氣的穴位,故名。溫溜穴有清熱解毒、調整腸胃功能的功效,同時本穴具有補陽氣的作用,體質虛寒的人可以用艾灸溫溜穴的方式驅寒,不一會兒就會有渾身溫暖的感覺。

曲池:深層肘橫紋端點。艾灸曲池可降血壓,調理皮膚病,還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腸經的合穴,皮膚病很多都和大腸有關係,曲池是個排毒的穴位。

合谷:合谷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也就是人體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有「面口合谷收」的說法,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同時,因為這個穴位經氣旺盛,止痛效果很好,所以艾灸此穴能夠調理牙齦腫痛、頭痛等。

關注我們

你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加入我們

你能收穫財富和知識

註:文章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時艾 的精彩文章:

眼瞼下垂,中醫艾灸綠色療法配穴
常灸這些穴,卵巢保養更簡單!

TAG:時時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