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孟頫這篇行草透露出心有餘而力不足……

趙孟頫這篇行草透露出心有餘而力不足……

中國最專業的書畫藝術品收藏學習、交流、交易平台,滿足普通大眾「親近藝術、感悟生活」的文化空間!集書畫交流、研討、鑒賞、養生、文論於一體,旨在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書畫藝術,宣傳高端書畫人才,打造優質的書畫藝術交流平台。

趙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鉅夫舉薦,覲見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讚賞其才貌,對他頗為禮敬。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晚年逐漸隱退,後借病乞歸。於至治二年(1322年)逝世,年六十九,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謚號"文敏",故稱"趙文敏"。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種松帖》行草,紙本,縱28厘米,橫56厘米。吉林省博物館藏。

《種松帖》上有明代項子京收藏印記多方,尚有阮氏威伯等鑒藏印記。帖後附有另紙,為近代人阮鴻儀所跋。跋云:「不衡穴為管夫人墓地,夫人卒於仁宗延祐六年,子昂年六十六。

此札言及東衡穴當是管夫人卒後所書。延祐七年庚申歲閏,公年六十七歲,公以六十九仙去,當屬庚申書,垂老之筆出羲獻矣。」

這是他寫給老家的書信,信中提及自己顧念家鄉之事,但心有餘而力不足,難以事必躬親。他把田地上的賬務、山上遍種松樹、購置穴位邊上的山地之類等事託付給他人辦理。

釋文:孟頫記事,園中□□□。□□提舉足下:自來奉字,每深馳想。家間兩次發到所寄書及田上帳,已收。龍洞並一應山,望都與遍種松,切祝、切祝。東衡穴邊地,望都買了,價鈔可於舍姪處取。此間勾當,非不在心,但機會少,法度密,費用大,心逮而力不逮也。徐庭玉備知艱難,他日必能詳言。如欲之,可遺人來為佳。因便奉記,莫盡欲言。不宣。閏月十日,孟頫記事致。


歡迎您加入「中國書法」平台,也歡迎您加入「青年文摘」微信公眾號:qnwz_china 和「讀者在線」微信公眾號:love_duzhe平台。希望可以通過您的幫助加快平台的影響力,我們會努力的做好平台的服務工作,歡迎您提出寶貴意見。

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卻在微信中學習,成長。下面是2016最HOT公眾號,趕快試試新的關注方法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 的精彩文章:

《西嶽華山廟碑》,漢隸的代表
吳讓之篆書《宋武帝與臧燾敕》,依然如此好看

TAG:中國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