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沒想到,你竟然是這樣的魯迅!

沒想到,你竟然是這樣的魯迅!

男神魯迅,跪拜於他的長袍之下,

小平頭,八字鬍,一臉不苟言笑,

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

以獨特辛辣文風批判國人劣根,

一生寫作600萬字,輯校和書信加上

譯著作品以及日記合計1000萬余字,

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碼農」,

But,不只如此,他還是一位

[吃貨+自媒體教父+喜劇達人+收藏家+書法家+日記狂人+設計師]

吃貨篇

在北平的15年間,他逛遍了廣和居、致美樓、便宜坊、集賢樓、覽味齋、同和居、東興樓、杏花村、四川飯店、中央飯店、廣福樓、泰豐樓、新豐樓、西安飯店、德國飯店等大大小小的飯館。他的日記中很多內容都是各類佳肴珍饈以及各種飯館酒肆的名目,不僅有高級大飯莊,還喜好「逛小市,聽小戲,吃小館」,他最愛的「老三樣」是:豌豆苗,筍炒鹹菜和黃花魚,用蕭紅的話說是「簡單到極點」

民國文壇第一男(chi)神(huo)魯迅

他的朋友圈肯定是「外酥里嫩」、「香氣濃郁」

月底了

又到了發工資的日子

就職於民國教育部的魯迅

開心地發了一條朋友圈

所謂「識食物者為俊傑」

魯迅原是紹興人,他的美食名錄里自是少不了江浙風味。那些從家鄉寄來的乾魚、風雞、臘鴨等鄉味,都被魯迅一一鄭重地寫在日記里。記得有這麼一段描寫酒糟腌制的鹹鴨蛋,寫作「糟鴨卵」,讀來甚是可愛。「糟,即酒之餘,雖為酒的下腳料,卻保存了酒的精魂。用酒糟腌制過的食物,不僅保存的時間較長,而且還帶了誘人的香氣。用酒糟腌制過的鹹鴨蛋切開時油光澄亮酒香撲鼻,流油蛋黃的綿軟細密捎帶著酒精的刺激感,挑逗著食客的每一根味覺神經。」顯然,魯迅先生對於吃已經上升到一種審美境界了。

魯迅還在《朝花夕拾》的引言里說:「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後來,我在久別之後嘗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也時時反顧。」不禁感嘆,牽引的自然是縷縷鄉情,客居在外的遊子,心心念念的便是這一口。

魯迅愛吃的美食種類極多,腊味、酒糟、醬肉、肥蟹、乾菜、堅果、點心、蜜餞等等,數不勝數,人生在世,絕不愧對「吃貨」二字。

《社戲》中的羅漢豆,《孔乙己》中的黃酒、鹽煮筍和茴香豆,《奔月》中的烏鴉肉炸醬麵……這些美食的描寫中固然有文學的虛構,但是我們也能從中隱約感受出先生對美食的執念,他是一位真正懂得品味人生的人。

媒體教父篇

如果魯迅活在今天,以他那麼好的文筆,堪稱筆桿霸主,篇篇文章過10萬+,對他來說肯定小意思。畢竟大多數閱讀者還是喜歡看原創的,特別是辛辣的批評性文章,往往讓人讀得津津有味。魯迅敢於與政府、階級擦槍走火,不過悄悄說一句,此時非彼時,即便他有勇犀利,未必過的了審核這一關,難免會被平台閹割思想。

還有大家熟悉的柔石、殷夫(白莽)、蕭軍、蕭紅都是他栽(feng)培(tou)的種子,套用現代的話來說,他就是文學界的柳傳志和雷軍。

喜劇達人篇

生活中的魯迅先生和普通人一樣,擁有喜怒哀樂,剝去他「戰士」和「文人」的一面,現實中的他其實也是一個溫和而又富有情趣的貧嘴迅哥。

早年間魯迅在廈門大學任教時,遇到理髮師欺生,隨便剪了個他不滿意的髮型。魯迅也不怒,反倒給了他一大筆錢。到第二次理髮,理髮師給他精心打理,不過魯迅卻十分吝嗇一分也不多給,理髮師不解,魯迅笑道:上次你馬馬虎虎地理,我就馬馬虎虎地給,這次你認認真真地理,我也就認認真真的給。

魯迅寵愛小兒子海嬰,有一回,海嬰拿沙琪瑪問父親:「爸爸能吃嗎?」魯迅回答:「按理說可以吃,可爸爸只有一個,吃了就沒了,所以,不要吃爸爸的好……」

還有一天朋友去找魯迅玩,瞧見魯迅在路上,便隔著馬路喊他,可魯迅沒聽見。等朋友跑到魯迅對面說「喊了你好幾聲,也不回應。」魯迅聽後就「噢噢噢」地「噢」了好幾聲。朋友好奇,問魯迅為什麼連聲回應,魯迅笑著說:「你不是叫了我好幾聲么,我還給你呀。」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家屋後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

「我祖上也曾闊過」,

「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應你么?」,

信手拈來,都是金句。

收藏家篇

魯迅對收藏的痴狂程度,說出來估計會嚇到你。北京魯迅博物館現存有魯迅收藏的歷代金石拓片5100餘種,6200餘張,其數量僅次於他的藏書數量,其主要類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刻石類,即碑碣、漢畫像、摩崖、造像、墓誌、闕、經幢、買地券;二是吉金類,即鐘鼎、銅鏡、古錢;三是陶文類,即古磚、瓦當、硯、印。這些拓片是研究魯迅手抄手稿、考鏡漢字、校勘典籍和書法作品最為珍貴的原始資料。

魯迅收藏山東漢代畫像石拓本

他的收藏涉獵很廣,造詣頗深,主要收藏舊書、拓本、銅鏡、箋譜、篆刻、木刻、碑帖、造像、畫磚等,在中國收藏史上留下了佳話。

魯迅在教育部當公務員的時候,每周都要去北京琉璃廠,在15年的北京生活中,此君去了琉璃廠480多次,收藏了大量的石刻、版畫、拓片、信箋乃至古錢幣。

魯迅收藏南宋端平通寶

書法家篇

魯迅的書法就是在漫長的抄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從「秦代」抄到「隋唐」,並隨著幾千年來,歷史中文字的幾經變遷,又從篆書抄到隸書,又由隸書抄到楷書、行書……既汲取了眾家所長,又保留和強化了自己的書體風格,正如郭沫若評價的:「魯迅先生亦無心作書家,所遺手跡,自成風格。融冶篆隸於一爐,聽任心腕之交應,樸質而不拘攣,洒脫而有法度,遠逐唐宋,直攀魏晉。」

魯迅書法作品

在拍賣市場上,魯迅墨寶基本都是天價。先生的書法,不管你懂不懂,一看就是個性顯著的「魯迅體」。

拍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佛經,立地殺人。」

2015年12月5日,匡時秋拍上,先生16個字拍出了304.75萬元,相當於一個字19萬元。

魯迅書法作品

魯迅書法作品

日記狂人篇

要論日記狂人,魯迅說自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此君從1912年記日記到1936年去世,一共留下700萬字的日記(今天的文藝青年都得汗顏死)。

魯迅的日記相比文章就少了很多煙火氣,要是放在今天,他也可能會被大家貼上「佛系」的標籤,在《戊午日記》中,魯迅整個1918年好像都沒做什麼事。他日記里標準的寫作結構是:

------ 日 期 + 天 氣 + 無 事 ------

正月

十四日:晴。無事。

十六日:晴。夜景寫《曲成圖譜》畢,共卅二葉。風

二十二日:晴。無事。

二十九日:晴,風。無事。

卅日,晴。胃子痛。夜子佩來。

卅一日:晴。無事。

四月

二日:晴。午後自至小市游。

十二日:晴。大風。無事。

十五日。午後風。無事。

二十二日:晴,晚風,無事。

二十三日:曇。也蔣抑之來。

三十日:雨。上午為二弟寄小包一於家。午後晴。

十二月

五日:晴。無事

七日:風。無事。

十三日:晚風,無事。

十九日:雨雪。無事。

二十日:雨雪。上午寄三弟信。

二十一日:晴。下午曇。無事。

二十三日。晴。休假。午後銘伯先生來。

不過,魯迅只是看起來「無事」而已。

1918年5月,魯迅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也許這就是大佬的低調吧。

服裝設計篇

魯迅先生對於衣著的低要求,表現出了他注重精神世界不注重物質人格的偉大魅力。但同時我們也對魯迅先生產生了「衣品差、不講究」的印象,終年身著一件廉價的舊羽紗長衫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魯迅先生對於穿衣,是極有審美眼光的,可能是其特殊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環境,使得魯迅不太注重打扮,甚至有意落魄隨意。

魯迅在衣品上的高欣賞水平最廣為人知的便是魯迅對蕭紅衣著的點評

他還對女性穿衣表示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這些看法放到今天似乎依然管用,運用色彩來造成視覺差的規則魯迅在幾十年前就提出,證明了他在審美上的造詣。

1.人瘦不要穿黑衣服,人胖不要穿白衣服

2.腳長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腳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

3.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橫格子的還好

4.橫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兩邊裂著,更顯寬了

5.胖子要穿豎條子的,豎的把人顯得長,橫的把人顯得寬

除了對搭配頗有研究之外,魯迅先生曾經穿過的單品也十分時髦。在日本留學的時候,他給自己設計了一件類似馬夾的大衣,樣式簡單,設計了暗扣,看上去挺括而新潮,和今天的風衣外套很相似。

魯迅有時候也很任性噠,大膽混搭風,一般人可是hold不住的。

漁夫毛衣開衫裡面搭配深v領毛衣,內搭一件中式立領襯衫,十分前衛。並且很有心機的把毛衣塞到褲子里提高腰線,儘可能的展現大長腿。

瞧這時尚的針織疊穿

值得一提的是魯迅先生的中式立領襯衫是盤扣設計,將民族時尚和世界潮流接軌。

平面設計篇

魯迅作為一個大文學家,在百度百科居然有著專門的美術作品專欄,足以見得在當時他在設計方面的出色,他的審美眼光精準挑剔超越時代,把現代人秒成了渣渣。

北洋政府國徽設計彩圖

中華民國國徽設計手稿

民國初年,魯迅還在北洋政府教育部當科長,就被政府要求去設計中華民國國徽,想像一下,得是什麼樣的公認水準,才會給他這樣的重要任務。

此國徽圖案設計新穎、繪製精細、畫面清晰、形象鮮明,被後來幾個軍閥用於所鑄造的金銀幣, 名之曰「 龍鳳黼黻圖」 , 或簡稱為「 龍鳳圖」 。

魯迅設計的北京大學的標誌至今仍在使用,「北大」兩字猶如一人背負二人,構成了「三人成眾」的意象,給人以「北大人肩負著開啟民智的重任」的想像。「北大」二字還有「脊樑」的象徵意義,不愧是學醫出身的,有骨感,借喻北京大學畢業生成為國家民主與進步的脊樑。

他還開闢了中國現代書籍裝幀設計的道路,他是「五四」以後第一個講究裝幀和設計的作者,繪製了很多精美的封面和扉頁,很有時代感和設計感,對近代中國的書籍設計有極大的影響力。

他一生設計了60多個書籍封面,

個個典雅蘊藉,在那個沒有PS的年代,

依靠手繪把字體設計出了新花樣,

萬變的「魯迅」字體庫。

設計畫面充滿創造力,

他對於傳統文化中典型意象的自如運用,

尤其是漢代的石刻圖案的運用。

魯迅先生非常注重留白之美,

他的很多封面設計都選擇了「素封面」,

不著一墨,「於無聲處聽驚雷」。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魯迅算得上是中國第一批設計先鋒。

他一邊忙著對國民黨口誅筆伐,

寫出數十部傳世之作,

一邊親自操刀設計自己的小說封面。

《藝術論》改造了繁體的「藝」

卻任然能傳達信息,

而雙描線字體增加了其藝術感,

呼應書本內容,

圖案上打破圓形圖案,

在色彩上與圖案灰色高山背景統一。

魯迅書籍封面設計手稿

魯迅書籍封面設計手稿

這是魯迅自己的雜文集《墳》設計的扉頁:方框里寫「魯迅,墳」,框內組入雨、天、樹、雲、月等圖形。

魯迅還專門給自己設計了一個貓頭鷹的形象

沈尹默在《回憶偉大的魯迅》中說「因為先生在大庭廣眾中,有時會凝然冷坐,不言不笑,衣冠又一向不甚修飾,毛髮蓬蓬然,有人替他起了個綽號,叫貓頭鷹」。

魯迅貓頭鷹設計手稿

魯迅就是這樣一位懂繪畫、有洞察力、有說服力的文學家、思想家和議論家,是一位真正前衛的實踐者,不會設計的醫生不是好作家。

民國百變大咖,魯迅先生非你莫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伍佰藝書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三月桃花朵朵開開,再配上桃花詩詞,美醉了!
愚人節防忽悠三十六招,趕緊戳開看看!

TAG:伍佰藝書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