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有錢人的「結果經濟」:按工時拿薪水,你永遠只能是普通人

有錢人的「結果經濟」:按工時拿薪水,你永遠只能是普通人

編者按:為什麼別人成為富人?為什麼你沒有?原因有很多。但是這裡有一個二元論——因為你們做出了不同的決定。因為這個決定,絕大部分的人進入了「時間精力經濟」的陣營,而少部分人則毅然進入了「結果經濟」陣營。只有勇氣足夠大、願意承擔的風險足夠高,才有可能拿到更高的回報。這是組織心理學家Benjamin P. Hardy的觀點。不過那些冒險失敗最後一無所有的人呢?他們算是哪個陣營?他們的結果又如何?

勇氣是可以培養的,但是,勇氣不可能在消除了一切風險、一切危險和一切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培養出來。在一個要按照表現拿到報酬的環境里工作需要可觀的勇氣。這個論斷有什麼證據來支持?美國大多數有錢人要麼是企業主,要麼是那些按照激勵付工資的員工就是證據。

——托馬斯·斯坦利博士(Dr. Thomas Stanley,《鄰家的百萬富翁》作者)

大多數人生活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都不會受到自己行為後果的影響。他們幾乎不用背責任或者承擔的責任很少。

讓成功成為必然的最快方式是只做激勵性的工作。只做那些你能拿到獎勵並且因為質量問題會受到懲罰的工作。你做的一切都要跟你在生活中得到的產出、後果以及結果掛鉤。

那個決定是什麼?

那個決定就是要對你生活中的每一個決定都要掌握完全的自主權。而你做到這一點的方式就是只做那些根據你的表現拿到報酬的事情。

這跟社會規範完全相悖。這也跟公共教育相悖,跟大多數工作結構相悖,因為後者一般是按照工資或者時薪支付報酬。

如果你希望取得長足的進步,你就必須只在行動的結果真實並且馬上可以出來的環境下工作。你必須根據你的情況提出一個結果。

本文就是要告訴你該怎麼做:

你是「結果經濟」的一員嗎?

創業教練平台Strategic Coach創始人Dan Sullivan把那些人區分成了兩種,一種是「時間和精力經濟」陣營的,一種是「結果經濟」陣營的。

如果你是時間和精力經濟陣營的,那你的關注就是忙起來。實際上你認為你往某個東西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理應受到表揚。那些關注於「忙」起來的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避免了受到其行動結果的影響。他們不需要被迫想出解決方案。這些很有可能是員工。他們屬於一個官僚機構的一部分。他們會努力遵守規則而不是打破規則。

相反,如果你是結果經濟陣營的人,你只會關注實現特定結果。你的焦點放在結果上面是因為如果你得不到那個結果,就要承擔後果——不管是你還是別人。你不關心自己的名聲。你也不在乎遵守荒謬的系統規則,因為那些規則是想讓你成為他們的奴隸。

Thomas Stanley博士在研究中發現,那些根據結果拿報酬的人是最有勇氣、也是最富有的人。

其實你必須承擔風險。

你沒法不受自身行為的結果的影響。

你肯定也不能成為一個支持「忙碌」以維持現狀的系統的一部分。因此,Dan Sullivan說:

創業者已經跨越了從「時間精力經濟」到「結果經濟」的那條「風險線」。對他們來說,每兩周不會有保證收入,沒人會給他們寫支票。他們靠自己的能力通過為自己的客戶創造價值來創造機會。

有時候,他們,以及你們,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得不到結果。有時候,他們沒有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卻獲得了巨大回報。創業者關注的永遠是結果,否則的話就不會有收入。

如果你是替創業者工作,你猜會怎麼著?這對你來說也是一樣的。儘管你大概有一份保證收入,重要的是你要理解你工作的企業是處在結果經濟陣營,哪怕你多少被蒙蔽了這一點

我這麼說不是為了讓你有不安全感,而是為了向你展示如何在這種環境下取得成功:也就是讓你的結果最大化,同時讓得到結果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最小化。

心流觸發器與「強制函數」

心流是一種當你全神貫注於正在做的事情時的精神狀態。你已經完全投入進去了。沒有干擾。在那種狀態下,時間會放慢下來,你開始進入一種更高更加潛意識的層次。

即時反饋就是主要的「心流觸發器」之一。因此,在受傷可能性非常高的極限運動里,心流是習以為常的體驗。一旦失手,你可能就要進醫院。即時反饋。

如果你希望生活中能有更多的心流,就得讓你的行為得到更快更困難的反饋。你需要感受到你的表現所帶來的結果。你需要投身於結果經濟當中——而不是時間精力經濟。

實際上,在生活中產生更多的心流的辦法之一是通過設立非常非常短的時間期限。要求自己在60分鐘內寫一篇文章,然後一旦時間超過,不管寫成什麼樣,馬上點擊發布按鈕。告訴你的合作夥伴或者顧問你會比預期更早地交差。公開你的目標,還要註明截止日期。

你可以用「強制函數(forcing function)」的形式給你的行為建立即時反饋。按照創業者Dan Martell的說法,「強制函數是迫使你採取行動產生結果的任何任務、活動或者事件。

強制函數恰如其名——施加了一種外力迫使你按照希望的樣子去行事。

Dan Martell舉的例子是一個他跟他弟弟Moe之間的故事。Dan問Moe他未來3個月的業務目標是什麼。Moe告訴了他的目標。

然後Dan問:「基於目前對所涉及工作的理解,你在3個月內實現目標的可能性有多高?」

Moe回答道:「嗯……,我想大概是60-70%左右。」

然後Dan問道:「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誰?」

Moe回答:「我妻子。」

Dan接著說:「然後我讓他設想有個人拿著一支槍對準他的妻子,並且他知道——如果自己的3個月內無法實現目標的話那傢伙100000%會扣動扳機。他腦子裡確信無疑扳機會被扣動……這種情況下你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又有多高?」

Moe說:「100%,毫無疑問我能做到。」

那麼是什麼發生了變化呢?

激勵。

這就是強制函數的力量。這個東西嵌入到了你的處境之中,強迫你要成功。它強制產生激勵。因此如果你不做出結果的話,就會有即時反饋。

引用歷史學家Will Durant,的話來說:「我認為如果是情勢所迫的話,一般人的能力都會翻番。」

激勵和環境是兩個緊密聯繫不可分離的因素。激勵不是內生的,而是情境因素。

如果你想要更多的激勵,你就需要一個要求更高的處境。你的行為需要是有後果的,而且反饋越快出現越好。你的行為越容易產生後果,你的心流就會越多。你就越會被迫適應和成長。

你有沒有風險共擔?

官僚機構是這樣的一種機構,在這種機構裡面,個人可以方便地將其行動與後果分離開來。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黑天鵝》作者)

在他的最近新書《SKIN IN THE GAME(風險共擔)》中,塔勒布解釋了如果你的行為無法承受直接後果,你的表現就不會很好。甚至不僅如此——如果你的表現不產生後果的話,那你其實並不關心自己在做什麼

正如塔勒布解釋那樣:

如果你不為自己的觀點承擔風險,那你什麼都不是。

你對某個東西「相信」的程度有多高只能通過你願意為它承擔什麼樣的風險來證明。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你要麼是「接近」某個東西,要麼是想「避免」它的發生。

要麼進攻,要麼防守。

不幸的是,如果你是時間精力經濟陣營的,可能你就是「逃避」導向的人。換句話說,你唯一的關心是避免陷入麻煩,或者避免被逮住,或者根本就是想避免做太多的工作。

只有那些處在結果經濟陣營中的人,那些行為會產生後果的人,而且越快產生後果越好的人,才是處在進攻的姿勢。他們是承擔風險的人。他們不太關心自己搶下了多少陣地,他們更關心的是推進自己的位置。他們樂意承擔更多風險。他們願意拿重要的事情來冒險,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因此,塔勒布解釋說:「重要的是一個人有或者沒有的東西;是他害怕會失去的東西。」如果你害怕失去目前擁有的東西,可能你就不願拿它去冒險。你可能會竭盡所能去避免失去它。因此,你可能就已經放棄了你的為什麼。你就會妨礙自己的進步。

你會失去的東西越多,你就會變得越脆弱。你就越會成為自己目前位置的奴隸,進而不再尋求為你相信的東西去冒險。

唯一具有「指數性」的關係類型

有兩種關係類型:交易型或者變革型。

大多數關係都是交易型(transactional? relationship)的——一方制訂規則,另一方服從。一旦那個群體的成員對這種關係的條款感到不滿意,關係就終止。處在這種關係的人通常是「接受者」,而不是真正的給予者。

在變革型關係(transformational relationship)中——雙方都是「給予者」,對關係的持續演進都有貢獻。這個整體變得跟雙方之和不同。大家對這種關係都有很高的期望,但同時也持開放態度。

雙方都完全投入到這個關係當中。儘管如此,跟交易型的關係不一樣的是,雙方是完全自由的。他們給予是因為他們希望如此,而不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有這個義務。

可能這就是成功的關係的定義——讓別人幫助你因為他們想要幫助你,而不是因為他們被操縱了。

根據皮爾森定律(Pearson』s Law):「當你對表現進行衡量時,表現會得到改善。當表現被衡量且進行反饋時,改進的速度會加快。」

變革型關係已經嵌入了責任。表現很重要——因為雙方都對關係進行了投入,雙方都要處理表現的後果/結果。完全誠實是必不可少的。

你的行為對周圍的人很重要嗎?

你周圍的人呢?那些關係是交易型的還是變革型的?

如果是交易型的——那一方就是另一方的奴隸。他們都要小心行事。他們要竭盡所能避免負面結果的產生。其實他們不是在做貢獻。處在這種關係的人其實不是真正快樂。

結論

如果你的回報要看錶現,你的回報就提高。

如果你的行為的自然結果會得到即時反饋——你就會進入更多的心流狀態。你的表現會提高。你的回報會增加。你的快樂也會增多。

不是權力越大責任越大。而是責任越大權力越大。

不是信心造就成功。而是成功的行為樹立信心。

不是性格造成行為,而是行為造就性格。

如果你想要實現真正的自由,你就需要承擔責任:自由只能跟結果共存——而不是沒有後果。只有當你的行為有關係時你才是自由的。

提高自由的唯一辦法是讓你的行為變得更加重要——並且通過體驗你自己行為的真正後果來實現。

在關係中擁有自由的唯一辦法是雙方風險共擔。雙方都要投入。當每個人的表現的結果影響到全體時——當牽涉到的每個人都擁抱這個現實時才會有自由,因為愛是相互的,尊重是相互的,責任也是相互的。

原文鏈接:https://medium.com/thrive-global/want-automatic-motivation-and-wealth-do-this-one-thing-immediately-7ae22a88731c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華裔前谷歌職員:賣掉 50 萬美元的房子,All-in 這個播客平台
與滴滴結盟、押寶網約車、拿下30億融資,「車和家」戰略轉型後會怎麼做?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