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俄紅場閱兵 不僅僅是「秀肌肉」

俄紅場閱兵 不僅僅是「秀肌肉」

蔚藍的空中,米格-29與蘇-30戰鬥機群呼嘯而過,紅場地面上,白色的北極越野車驕傲地行駛著……5月9日,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3周年閱兵式舉行,超過1.3萬名軍人、150多件武器裝備和75架航空器參加了此次閱兵。那麼,此次閱兵與往年相比有哪些亮點?其閱兵的歷史背景又是怎樣的呢?

MiG-29戰鬥機和Su-30戰鬥機。

俄羅斯問題研究專家、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馬建光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指出,今年是普京第四個總統任期的開篇之年,前不久,普京宣誓就職總統,紅場「秀肌肉」依然是普京展示俄羅斯大國雄心、國家實力的重要方式,俄也寄希望通過展示先進武器裝備,達到威懾對手的目的。

閱兵亮點

重在展示俄國家力量

馬建光介紹,與往年比,今年紅場閱兵主要突出在敘利亞戰場的作戰裝備使用情況,注重俄軍在敘利亞戰場使用武器的展示。

Tor-M2DT北極短程防空導彈。

自2015年俄羅斯出兵敘利亞以來,俄軍在敘利亞大幅使用新型裝備。例如「烏蘭-9」無人戰車、各類新型防雷裝甲車、四輪全地形車、瓦斯「愛國者」武裝皮卡等武器,都是在敘利亞前線參戰和試驗過的武器。本次閱兵是對俄防長紹伊古治下的俄軍在敘利亞戰場取得成績的一次全面展示。「在敘利亞的作戰行動中共檢測出702處新裝備的漏洞,其中99%得到了解決,解決了問題的新裝備成批走上紅場接受檢閱將是與往年最大的不同。」紹伊古在本次閱兵前表示。

俄羅斯T—72B3型主戰坦克

紅場閱兵歷來是透視俄羅斯當下所面臨國內外形勢的窗口。2014年俄羅斯因奪取克里米亞而遭遇西方國家全面圍堵,俄烏、俄美矛盾重重,當年紅場閱兵中,俄羅斯不僅派出駐克里米亞半島的一線部隊刺激烏克蘭,空中69架戰機還氣勢磅礴地飛越紅場上空。2017年俄羅斯首次展出了用於極地作戰的武器裝備,當時俄羅斯與美國在北極博弈日趨激烈,表明了對北極地區重視程度加大的信號。

俄羅斯新型火力支援機器人

事實上,俄羅斯勝利日閱兵曾經並非「鐵流」隆隆。1965年蘇聯官方正式把5月9日定為「勝利節」,紀念傳統由此固定。蘇聯解體後,紅場閱兵一度終止。1996年恢複閱兵後直到2007年,俄羅斯勝利日閱兵式都沒有重型武器,外界一度認為俄羅斯與西方世界朝著友好方向發展。2008年是紅場閱兵式的轉折之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將重型武器搬回紅場。俄國內也呼聲高漲,藉此向世界展示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俄軍事專家馬卡爾金曾說:「在閱兵式上展示軍事裝備是蘇聯時期的傳統,這是國家力量的象徵。」

變與不變

年度閱兵頻現「新面孔」

馬建光表示,今年僅是衛國戰爭勝利73周年,慶典規模相對較小,裝備變化相對也不是很大。由於不是大慶閱兵,此次很多裝備都是往年經常出現的常客。2008年後,紅場閱兵式的規格根據年份來確定,有年度閱兵和大慶閱兵之分,規模大小明顯不同。大慶閱兵多為「逢五逢十」,參閱裝備、人數一般均超過往常年份,常規年度閱兵變化相對較小。比如2015年為70周年大慶閱兵,這場閱兵被譽為「俄羅斯現代史上規模最大」的閱兵式,參加人數約1.6萬人,194件作戰裝備亮相。到了2016年的年度閱兵,其主戰裝備還是以2015年出現的新型裝備為主。

匕首導彈與米格

不過,本次紅場閱兵式還是有許多「新面孔」。首次參閱的裝備主要以無人裝備為主,展示了「終結者」新型坦克支援戰車、「天王星-6」和「天王星-9」多功能機器人以及「海盜」和「角鯊」無人機等。不過俄羅斯無人裝備由於起步晚,仍落後於美國等世界軍事強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空中受閱方隊,除了吸引人眼球的世界最大轟炸機圖-160。俄第五代蘇-57隱身殲擊機也首度亮相紅場,在俄媒對當前世界殲擊機的排名中,蘇-57名列第一,不過專家指出這一排名還值得商榷。

RS-24Yars移動洲際彈道導彈系統。

馬建光說,「蘇-57自2011年首度露面以來一直處於試飛階段,此次受閱的飛機應該是量產或接近量產版的『准正式』型號,代表了俄羅斯空天軍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此次往年經常出現的常客有連續9年參閱的「山毛櫸」防空導彈系統、連續5年參閱的「道爾」防空導彈系統和連續6年參閱的s-400「凱旋」防空導彈系統,而「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阿瑪塔」主戰坦克、「庫爾幹人-25」步兵戰車和「迴旋鏢」輪式裝甲車等新裝備也已連續參閱四年。

雙重舞台

美俄博弈與刺激軍售

近年來,紅場閱兵一方面成為透視俄羅斯與美國博弈的舞台,另一方面成為展示俄羅斯強大軍事裝備的平台。今年,在中東特別是敘利亞局勢撲朔迷離之際,俄此番閱兵展示大量來自敘一線的作戰裝備,在馬建光看來,非常有震懾美國和西方之意,也顯示出敘利亞戰場的博弈遠未結束。同樣的「戲碼」去年也已出現,2017年紅場閱兵大量展示極地武器裝備,強化了俄在北極地區的力量存在,增加了同美國在北極地區乃至全球博弈的籌碼。

Koalitsiya-SV自行式跟蹤榴彈炮。

另一方面,紅場閱兵似乎成為俄羅斯強大軍備的巨型「展出」。敘利亞危機自2011年3月開始爆發,而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則是從2015年9月開始。據了解,敘利亞戰場是俄羅斯自蘇聯解體後首次境外作戰,很多裝備的性能可以在實戰環境下展示給全球潛在買家。俄羅斯也是敘利亞政府的主要武器供應國。自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關係變得緊張起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最嚴厲的制裁,導致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出現了「冷戰以來最大的衝突」。俄羅斯經濟受困,政治失利,唯軍事實力能與美國勉強一搏。馬建光曾指出,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一方面進行了武器的實戰檢驗,另一方面展示了武器裝備性能,開拓了中東武器市場。

編輯:郭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報防務 的精彩文章:

軍事科普雜誌疑似披露新型隱身轟炸機外觀圖 給中國未來轟炸機來個前瞻「素描」
「海盜」無人機,貌似是個純「偵察員」

TAG:科報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