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獨角獸」上市哪家強?專家稱選符合自身需求的市場最重要

「獨角獸」上市哪家強?專家稱選符合自身需求的市場最重要

近期,全球主要資本市場掀起一場「獨角獸」爭奪戰。為了吸引「獨角獸」企業,各大交易所紛紛修改上市規則。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境內、境外市場各有優劣,企業需綜合考量,選擇符合自身實際的市場上市。

1資本市場相互「較勁」

這一邊,國內資本市場為「獨角獸」企業打通綠色通道;那一邊,美國證券行業監管機構考慮放鬆監管,鼓勵更多企業申請在美上市。如不久前,全球最大音樂流媒體平台Spotify在紐交所掛牌交易,其採取「直接上市」模式,開創紐交所乃至全球上市制度的先河。

一般而言,傳統企業首次公開上市是由券商來承銷並確定上市價格,參與企業股份買賣,以確保股票的流動性。而Spotify創新採用無承銷商的公開上市方式,不僅省下數百萬美元的承銷費,還避免了傳統IPO的「鎖定期」,對公司現有股東所持股份沒有限制,股東可以一次性賣出所有股票。

如果企業想要跳過以上環節在交易所進行交易,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那就是,這樣的企業必須是一隻「獨角獸」。一直以來,納斯達克是許多科技公司青睞的上市地,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臉書等全球市值很高的科技公司都在納斯達克上市。而這次紐交所的舉動,被視為將全球「獨角獸」爭奪戰推向了高潮。

據了解,今年以來,大量企業申請IPO,特別是來自新興市場的高科技企業使全球IPO市場持續活躍,特別是中概股企業赴美上市消息不斷。為爭奪這類企業,紐約、倫敦、香港、內地資本市場相互「較勁」,並不惜為企業量身修改上市規則。例如,英國金融行為管理局和倫交所計劃為沙特阿美等國有企業獨立成立一個新的上市類別,以爭取該企業能在倫交所上市。近日,香港交易所公布新修訂的《上市規則》,允許未有收益和盈利的公司赴港上市,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日前,中國證監會就《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對CDR基本制度作出規範,境內「獨角獸」上市由此迎來「綠色通道」。

分析人士指出,港交所新政將帶來兩大格局性的市場變化,一是港交所有可能取代納斯達克及紐交所,成為中國新經濟概念股的首選IPO平台或第二上市地;二是港交所主動接納A股市場無法包容的創新企業及「獨角獸」,是對A股市場包容性與開放性不足而提出的一種有效的「競合」對策。

2境內外市場各有優劣

「首先,從制度上說,境外上市比境內上市的條件寬鬆,A股上市選擇的是保薦人加審核制,而境外是備案制。其次,境內上市周期比境外長,在國內,初審、過會時間都不可控。而美股上市時間相對比較確定。第三,紐交所和納斯達克是世界上流動性最強的兩家證券交易所,選擇美股上市將為企業帶來更強的流動性,吸引更多投資者。」恆天財富研究院執行院長周榮華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不過,選擇美國上市的首次公開發行成本極高,上市結構複雜,同時企業將面臨監管嚴格的披露和報告義務,這也是企業選擇境外上市不容忽視的要素。」

「相比A股市場,港股市場主要優勢在於上市門檻較低,較少受政策干預,上市成功率相對較高。」周榮華進一步表示,今年4月,香港交易所發布IPO新規,開創性地接受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將使港交所對新經濟公司的吸引力顯著提升。

若將美國市場與香港市場作比較,弗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金融副教授佩德羅·馬托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股市的市場資本化和市場交易量比香港股市高很多,從投資者構成來看,美國股市目前約有70%的機構投資者(互惠基金、養老基金等),而香港股市的機構投資者數量少得多,散戶投資者更多。

在吸引上市公司方面,佩德羅·馬托斯認為,美國市場或許更具競爭優勢,因為它有兩大主要交易所(紐交所和納斯達克),而香港股市只有一個交易所。「歷史上,香港市場被認為對上市公司的規定比美國更嚴格,並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保護。其中,香港市場對上市的要求,如財政標準、最低盈利、最低的公眾持股量標準更高。但對財務報告的要求,美國需要上市公司每季度出具財報,香港則是每半年。」佩德羅·馬托斯表示,香港市場的一個特性是它保持著更高的企業管理標準,也就是「一股一權」,但目前香港股市正在放寬這一標準,以吸引中國內地的科技公司。

佩德羅·馬托斯指出,A股市場也在不斷提升競爭力。「滬倫通就是一種很好的趨勢,因為能幫助中國股市消除一個重大發展障礙,即對海外投資者投資A股市場的限制。很多海外機構投資者都已在利用滬港通,但依然受到每日份額的限制。隨著滬港通限額提升,滬倫通也將進一步擴大海外投資者對A股市場投資。而對歐洲投資者來說,投資倫敦市場顯然比投資香港市場方便的多。」

佩德羅·馬托斯認為,雖然滬倫通等不同市場的聯通是中國股市自由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步驟,但這還不夠。目前,中國提供的資本投資產品還不是很多,同時,中國仍有很高的股票停盤率(MSCI指出,A股的停盤股票數量「目前依然全球最高」)。

3企業上市需符合自身需求

那麼,內地市場、香港市場、美國市場,究竟哪一個更適合中國企業?

周榮華向記者表示,A股市場上市的主要優勢是公司估值、市盈率都比境外高,因此,中國企業該選擇哪個市場上市,需綜合衡量收益率、時間、審核要求等,從而選擇最符合自身需求的市場。

「總體而言,A股市場適合絕大部分頭部企業,因為A股股民更熟悉國內公司。不僅如此,雖然二級市場總是有漲有跌,企業有高估值的時候,也有低估值的時候,但大部分情況下,中國企業在A股上市能獲得比海外市場更高的估值。對於有長期視野的企業,回歸A股市場很有好處。」基岩資本副總裁岑賽銦告訴記者,「CDR試點針對幾家較大的『獨角獸』企業,若他們回歸A股,短期看會對資金產生分流影響;但長遠來看,A股市場很需要這種高質量的企業來優化產業結構。」

對於非「獨角獸」企業,岑賽銦認為,企業及其背後的股權投資機構需具備多元化和多層次應用資本市場的能力,不能一條路走到黑。「A股市場、美國市場、香港市場對我們而言都是工具,這些市場的價值觀和上市制度都不一樣,不能分好壞,只需比較哪個市場更適合企業所處階段,哪個市場更能幫助企業,哪個市場更便於投資人退出。」

岑賽銦表示,「小而美」的企業可選擇先在美國上市,借力美國資本市場快速融資,實現發展,等到壯大後,再回歸國內,實現在A股上市的終極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金融報 的精彩文章:

盈利能力繼續增強,資產質量持續改善,2017上市銀行進步有目共睹
讓文物說話,讓歷史生動,看近代上海滄桑巨變

TAG:上海金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