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園林是怎樣的?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園林是怎樣的?

中國的園林和建築藝術,曾於17世紀左右在歐洲颳起「中國熱」的旋風,當時在歐洲各國建造了不少中國風格的園林和建築。

1980年後,中國的造園藝術再次被介紹到西方世界。不同時期的兩次「中國熱」成為中西建築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17至18世紀在歐洲文化史上有一個詞語頗為引人注意,這就是chinoiserie(中國風)。當時中國的瓷器、壁紙、刺繡、服裝、傢具、建築等風靡了以英國和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

其中特別重要的是中國的園林,它深刻影響了歐洲的造園藝術,使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短短几十年間,歐洲大陸上興建了不少中式建築。

18世紀的歐洲花園多為莊園府邸的附屬花園,供主人遊覽觀賞之用,多數為私家,如瑞典的「中國宮」,法國的「紅樓」。

瑞典「中國宮」

瑞典「中國宮」位於斯德哥爾摩市郊的皇后島上。由於王后烏爾利卡非常喜愛中國文化,1753年,國王腓特烈一世在離王宮不遠的地方專門為她修建了中國式樓閣。

這是一座中國式宮殿與法國洛可可式建築的融合體,整個建築呈弓形,宮頂仿中國宮殿裝飾並刻意雕龍,但無琉璃瓦。

法國紅樓位於巴黎富人區蒙梭公園附近一座赭紅色的中式樓房,這是巴黎城內極少出現與城市整體風格不一致的建築。

建造者盧芹齋,是19世紀末來到法國的中國人。這座中式建築,最初使命原本是裝載中國古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建築本身已經成為進入巴黎文化遺產之列的古董。

法國紅樓

18世紀歐洲的中國園林,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了中國園林和西方園林的特色。由於部分花園是從古典式改建而來,還在局部保留了古典主義的手法,東西合璧的做法比較多見。

總的來說,這時的歐洲中國園林,多數是在局部模仿,手法比較簡單。自然風致園相對中國傳統園林而言,處理過於粗糙,類似荒野的景色,缺乏中國園林的精心布置。

圖畫式園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些中國建築,不過模仿得不太地道。比如德國慕尼黑英國公園裡的「中國塔」。

德國慕尼黑英國公園的「中國塔」

慕尼黑英國公園裡的「中國塔」(Chinesischer Turm)是德國人按照自己對中國木塔的想像建成的塔,美名曰「中國塔」。

中國塔是1789-1790年建造的,設計和製作全憑著一張畫完成的,沒有細緻地考證真正中國建造的塔的每個細節,所以造出來的中國塔對中國人來說,似乎有點不大像。

那時的德國人嚮往遙遠的東方藝術,卻沒能長途跋涉來到中國,於是半憑傳說、半憑想像造出了這樣一座塔。

木塔的結構頗有點像山西應縣木塔,如果當年修建塔的工匠們確實全憑想像創造出這樣一座木塔,那這樣的創造一定是通過「遙感」!

18世紀之後,歐洲的「中國熱」漸漸消退,以後的一兩百年間,中國文化的價值呈現出弱勢的狀態。

西方人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再次在自己國家見到中國式園林。

1980年後修建的中國式園林內容更為豐富,大致有以下幾種:展覽廳、園藝節參展作品、城市之間的友好贈建、紀念性的修建、觀光園林。

第二次西傳的中國園林,一般都能抓住中國園林的某種特點很好地加以表達。

比如以中國典型的江南蘇州古典園林為藍本的美國紐約市明軒、加拿大溫哥華市逸園、加拿大蒙特利爾夢湖園,模仿北方皇家園林的英國利物浦市燕秀園,以嶺南園林為藍本的澳大利亞悉尼市誼園,表現雲南園林特色的瑞士蘇黎世市中國園,以楚地風格為基調的德國杜伊斯堡市郢趣園等等。

編 輯:魏 瑤

美 編:沙勇強

來源:園林景觀設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化與生活 的精彩文章:

花遊記:帶你走進現實版「十里桃花」
植物不僅會聽音樂還能辨別超聲波,你知道嗎?

TAG:綠化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