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汶川地震十周年,十年成長 不忘初心

汶川地震十周年,十年成長 不忘初心

明天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日。十年前的那一天,山崩地裂,滿目瘡痍,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我們紀念這個日子,不僅是追思逝者,也是要祈禱災難不會再一次重演。我國是一個災害頻發的國家,天災難以避免,但可以有效防禦,有良好的防災減災救災體制,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就會大大減少。

汶川大地震發生北京時間5月12日14時28分,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達8.0Ms、矩震級達8.3Mw,地震烈度達到11度。是中國一九四九年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強度、烈度都超過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國地震研究及地質災害研究專家今天分析了汶川地震破壞性強於唐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汶川地震破壞性強於唐山地震。汶川地震波及面積大,據稱幾乎整個東南亞和整個東亞 地區都有震感。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門、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主要是因為汶川地震錯動時間特別長,比唐山地震還長,這就是為什麼唐山地震雖然死亡人數多,但是實際上災害造成的影響不如汶川地震大。

截至2009年5月25日10時,共遇難69227人(實際應該為八萬多人),受傷374643人,失蹤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難,17921名同胞失蹤,共有5335名學生遇難或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達8451億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建國以來影響最大的一次地震。

地震發生後,災區滿目瘡痍的景象令人心痛。十年過去,經過科學救災、科學重建、科學發展,汶川地震災區的城鄉面貌、民生事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已然面貌一新,再次煥發勃勃生機。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們看到中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觀念和行動的改變。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具有兩面性。地震給我們帶來了傷害,但地震又使我們對防災、減災、救災有了更多的科技與財力投入,把壞事變成好事。汶川地震後,我們的公共工程包括地鐵、隧道、橋樑、高速公路、高層建築、重大公共建築,都大幅度地提高了抗震抗裂強度,民用建築的防火防震逃生能力也有大幅度提高。

還記得那個「小英雄」林浩嗎?震後他和姚明一起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亮相,現在已拍了多部電影。還記得廢墟上那個說「叔叔,我要喝可樂」的男孩嗎?他已經大學畢業,進入可口可樂公司工作。還記得北川中學那個在夾縫裡擺出「成功」姿勢安慰救援官兵的小伙兒嗎?他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還記得那個被孫子背出來的86歲老人趙永芳嗎?10年過去,她的家族添了17口人,五世同堂達90多口人,老人現在96歲,身體健康,她說自己很幸福……不論遭遇多大的人生變故,擦乾淚水,生活總會以合適的方式蜿蜒向前。

在汶川,人們更願意回答這十年的變化,更願意展示新變化新發展,沉痛的過去似乎已經深埋心底。新的汶川在重生中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展現出災難後的新生與奮進。與悲痛揮手告別,努力奮鬥、幸福生活,也許才是面對十年前那場災難的最好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財資訊 的精彩文章:

TAG:新財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