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陝甘寧邊區體育事業的開拓者朱德

陝甘寧邊區體育事業的開拓者朱德

朱德是新中國老一輩領導人中有名的體育愛好者。在艱苦卓絕的戰爭歲月中,朱德發起並參與了陝甘寧邊區體育組織的籌備工作,參加了各種體育運動會,為體育事業做出重要批示並題詞。在陝北的13年時間裡,朱德熱情扶持陝甘寧邊區的體育運動,將開展體育運動作為增強軍民體魄及取得戰爭、革命勝利的重要途徑,為推動革命體育運動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歷史貢獻。

陝甘寧邊區體育事業的開拓者朱德

創建陝甘寧邊區體育組織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武器裝備和兵員身體素質上都優於中國軍隊。在陝甘寧邊區,機關學校人員不但文弱多病,而且輕視體育的思想比較嚴重。為此,朱德尖銳地指出:「用這種體力去和敵人競爭,不論在戰場上,在工作中,或在學習中,我們都要吃虧一著兒的。因為無論在生產或打仗上,我們都是技術裝備落後的國家,在與敵人長期鬥爭中取勝,所賴於比敵人更能動手動腳,十倍百倍的勤快耐勞者實多。」為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以打敗日本侵略者,朱德表示:「我們應該兩手抓,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努力改善和提高軍民生活水平,豐富軍民的給養;另一方面要大力普及體育運動事業。」朱德還明確指出體力在打仗中的極端重要性,「打仗是格鬥,是角力,所以體力鍛煉很重要。」朱德還以自己親身經歷教導大家:「我打過很多仗,可是從沒掉過一次隊,沒有坐過一次擔架,這就是因為我在年輕的時候,注意體育鍛煉的緣故。我們煉好身體,是為了參加戰鬥,要參加戰鬥,就要練好身體。」朱德這些話極大提高了陝甘寧邊區軍民對積極開展體育運動重要性的認識,促進了邊區體育運動的蓬勃開展。

1939年之前,邊區的體育活動主要由各機關、學校、工廠和部隊的排連等單位,在各自俱樂部(也叫「救亡室」)的領導下進行,但存在各自為政、沒有計劃和組織的缺點。如果舉行大型體育運動,則依靠臨時性的委員會。為加強對體育活動的組織領導,促進陝甘寧邊區體育運動的發展,朱德根據紅軍時期創建「列寧俱樂部」開展體育活動的經驗,倡議成立陝甘寧邊區體育組織管理機構。1940年,延安體育會成立,選舉朱德擔任名譽會長。之後,邊區各部隊、機關、學校、工廠都相應成立了分會。邊區體育運動隨之發生極大改變,不僅建立起組織,提出了「十分鐘運動」的口號,並且在體育方式的應用上也有了根本改變。如水上運動,在夏季有游泳,每天下午游泳的青年人成群結隊,定期舉行比賽,冬季則舉行冰上運動。陸上運動,除舉行每年秋、冬兩季的籃排球擴大競賽外,更有許多種技術的表演以為宣傳及推動體育的手段。

為促進陝甘寧邊區體育運動的發展,推動新的先進體育理論,加強對體育工作的調查研究,1942年1月22日,朱德和吳玉章、洛甫、鄧發等聯合延安體育會、延安大學體育系、軍人俱樂部等單位,發起籌備延安新體育會。1月25日,延安新體育會在延安軍人俱樂部正式成立,通過《新體育學會簡章》並一致推舉朱德擔任名譽會長。朱德在百忙之中蒞臨會場並做重要指示,他說自己在前清末年也學過體育,從黨建立紅軍以來不但大力倡導體育運動,自己也積極堅持鍛煉,「中國體育運動尚未十分開展,尤其在延安,過去沒有注意倡導,今後各機關、學校、部隊都要有組織有計劃地注意推行體育,機關學校以體操為主,球類器械為輔。部隊則應建立正規化的器械運動。發動各種體育比賽,提倡跳舞、狩獵、滑冰、游泳等,並把體育與衛生密切聯繫起來。」

延安新體育會成立後,決定「研究新的體育理論與編譯各項體育教材,並進行體育調查研究工作」,培養業餘體育幹部,開展體育理論的研究等,還具體擬出了「體育對醫療衛生的作用」等研究題目。

在延安新體育會等組織的推動下,陝甘寧邊區體育運動進入一個新的高漲時期。在體育運動中,邊區留守兵團提出了「創造大批神槍手與優秀的軍事、技術、體育英雄」的口號;綏德地區的兵工廠、紡織廠、肥皂廠、印刷廠和紙廠等普遍開展了籃球、乒乓球、田徑等體育活動;在機關,體育運動以球類項目為主,經常參加比賽的各單位球隊很多;在學校,體育活動更是普遍開展,每三四個支部就有一個籃球場。跳高、跳遠、足球、單杠、雙杠、太極拳、滑冰、游泳等各項運動,也都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發起舉辦「九一」擴大運動會

在朱德等推動下,陝甘寧邊區的體育活動蓬勃開展起來了。1937年,為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檢閱抗日力量,在延安東門外飛機場舉行了「五一」運動會。朱德到場發表講話:「我們是有組織有訓練有武裝的偉大力量,我們是民族的先鋒,我們抗日的力量是強大無比的!勝利一定屬於我們的!」朱德還參加了閉幕式並致閉幕詞,給大會贈送獎旗3面、香皂6塊、球鞋40雙。1941年,朱德為了鼓勵延安各界青年積極開展體育運動,發起了「朱德杯」排球比賽,參加的有抗大、醫大、魯藝、延大、馬列學院、中央黨校、邊區黨校、總政、市聯、文化溝等代表隊。比賽採用循環賽模式,經過十多天循環爭奪,於10月30日由魯藝隊與總政隊進行決賽。最後魯藝隊戰勝總政隊,獲得「朱德杯」。

延安新體育學會成立後,朱德、賀龍等人發起籌備1942年延安「九一」擴大運動會。朱德親任籌備會會長,指出召開這次運動會的目的是「支持反法西斯殘酷的戰爭與繁重的革命工作」「廣泛開展國民體育運動」「使每一個國民應該有強壯的體魄,方能擔負起繁重的抗戰救國工作,建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大會於9月1日在延安北門外青年運動場隆重開幕,歷時6天。朱德首先致開幕詞,特彆強調將來運動的發展方向「應著重於軍事方面」,以便「把許多人都鍛煉成為堅強的人」,具有「健全體格」。

參加比賽的除延安地區代表隊外,還有三邊、綏德、米脂和晉西北等地的代表隊。運動員有來自工廠、部隊、機關、學校、文藝團體的代表;有漢、朝鮮、蒙、回、苗、藏等各民族的代表;有反法西斯侵略戰爭同盟的日本人士。特別是有100多名工人運動員參加了比賽,這在延安,甚至全中國也是第一次。參賽的男女運動員共有1380名。

9月2日,朱德在《解放日報》第一版發表了自己親自撰寫的題為《祝九月運動大會》的社論。他在論述了體育競賽與體育普及的關係之後指出:「體育運動,這是一件移風易俗的大事,我希望我們各級軍政首長,加以重視和提倡;我希望社會人士,予以響應和推動。特別希望各地的體育工作者,排除人們鄙視和阻礙,專心於自己的事業,適時適地的提倡各種體育運動的方式,如軍事體操、柔軟體操、器械操,民間的舞蹈、拳術、打球、賽跑、賽馬、游泳,務求使之普及到軍民之間。造成風氣,養成習慣,經常進行。」

運動會的比賽項目比較豐富,包括球類中的籃球、排球,田徑中的跳高、跳遠、推鐵球、50米、100米、800米、1500米、越野跑等;軍事項目有負重爬山、爬障礙、擲手榴彈、射擊、刺殺等;游泳包括50米自由泳和50米蛙泳等。很多項目的比賽成績很好,表演也很精彩。據朱德的警衛員李樹槐回憶:「那次大會,在訓練、營養、設備等都不具備的條件下,還達到了男子100米12秒、跳遠6.1米、鉛球18.24米的好成績,的確是很不錯了。」

閉幕式上,朱德對比賽作了總結:「此次運動大會前後達一周,運動方面的各種技術,應有盡有,特別是女同志,也普遍的參加了。看了這次表演,足見我們機關、部隊、學校在體育上已有了進一步的成績;但此種成績與全國相比,仍然落後,大家仍需努力,希望會後尤須保持經常與普遍。運動中更要反對相互輕視,相互傾軋的狹隘心理。」延安「九一」擴大運動會是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根據地規模最大的一次運動會,它不僅對於根據地軍民體育建設有巨大意義,而且在政治上也具有巨大意義。

帶頭實踐作出表率

朱德號召八路軍部隊和邊區軍民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他還身體力行,帶頭鍛煉,經常和幹部、戰士、群眾一起參加體育活動。朱德每天早上五六點鐘起床,去爬山、做早操。在他影響教育下,延安各單位的職工黎明爬山、跑步和多種形式的早操活動更加活躍地開展起來了。

朱德非常喜歡籃球和排球,八路軍和陝甘寧邊區籃球運動的迅猛開展,也離不開朱德的示範和推廣。1938年元旦,在山西洪洞縣杜戍村檢閱八路軍686團全體指戰員後,朱德與該團副團長楊勇等幹部戰士打了一場精彩的籃球比賽。儘管當時朱德已年過半百,但體格健壯、靈活,以嫻熟老練的球技博得了圍觀群眾的陣陣掌聲。1938年,朱德將八路軍司令部機關人員組織起來,創立了八路軍第一個籃球隊。在朱德的參與和號召下,延安軍民的籃球活動非常活躍。每天晚飯後,只要哨子一響,籃球比賽就會如期舉行。朱德常向球員講解籃球運動的戰略戰術,指導他們要「勇敢加技術」,「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有時還擔任比賽的裁判工作。據李樹槐回憶:「在延安時總司令常常和大家一起打籃球,可熱鬧了,大家聽說總司令打球都來看。朱總司令在球場上和大家一起奔跑、搶球、投籃。首長和幹部、戰士在球場上你爭我奪,不但引起全場觀眾濃厚的興趣,而且增進了同志間的戰鬥友誼。」

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中說,朱德喜歡運動,喜歡和同志們在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籃球也打個「不厭」。籃球場上,「你可以見到朱德在一心等候別人叫他加入一個籃球隊。」朱德曾三次到西安八路軍辦事處。他每天都起得很早,一些年輕人貪睡,朱德一起來就到處敲戰士們的房門:「快起來,打球去,太陽都曬著屁股。」晚飯後,只要不開會,他都到籃球場去,不是看大家打球,就是和大家一起打球。剛開始時,大家都拍撞傷了他,不好意思和他爭球。朱德說:「你們不防我,這樣打球還有啥意思!」後來,大家不那麼拘束了,與總司令又爭又奪,非常熱鬧,球場上充滿歡快的笑聲。據籃球愛好者丁午中回憶,他在延安抗大四隊學習期間,住在延安師範學校舊校址內。每天晚飯後,朱總司令常和大家一起打球,也常跟大家聊天,分析打球時在什麼情況下應採取什麼戰術,隊員們如何配合,引導隊員們靈活地運用戰術,發揮自己的特長,並教育隊員們加強集體觀念,增強團結友愛的精神,培養英勇頑強的作風。有一次,丁午中和朱德各為一方隊員。當打到二平時,再有一個球就決定輸贏,氣氛頗為緊張。丁午中所在一方隊員拿到球迅速向前突破、投球,球碰到籃圈又彈了出來。丁午中搶籃板球時,額頭撞到了別人,眼前直冒金花。當丁午中用手摸著痛處時,才看到被撞的人原來是朱總司令。自己的右額頭撞在了朱德的太陽穴上,但朱德依然面帶笑容。還有一次,朱德在帶球進攻時,對方一名隊員不小心把他絆倒在地。這個隊員很緊張,怕傷了總司令,趕緊把他扶了起來,不停地問:「總司令,摔傷了沒有!」朱德拍了拍身上的塵土,笑著對這位隊員說:「不要緊!不要緊!」,「快去打球!」接著比賽又龍騰虎躍、激烈緊張地開展起來。還有一次機關組隊打籃球時,朱德搶得前場籃板球,正準備跳起來投籃。對方的一個高個子勤務兵球員從側面跳起來攔球,卻不慎打到朱德的鼻樑,頓時鮮血直流。大家趕忙圍過來,要將朱德送到醫院去。朱德微笑著擺擺說:「沒事沒事。」他接過一位戰士遞上的紙,揉作一小團塞到鼻孔里止血,再用毛巾擦去鼻子周圍的血跡,讓大家繼續比賽。比賽結束後,對方球隊和那個勤務兵主動找到總司令作檢討,朱德對他們說:「球場如戰場,負傷是在所難免的,更何況這位同志也不是故意的,完全用不著來道歉,更不用作檢討。而且我還要表揚你們敢於爭搶、敢於爭勝,這樣很好嘛!」朱德的大度令大家從心眼兒里佩服。

在棗園居住時,每次打球,同志們總要把任弼時也拉來,同朱德各分在一隊。朱德投球命中率比較高,常常是球隊得分者。任弼時為減少朱德得分,有時在朱德準備投籃時,故意把他攔腰一抱。這時,朱德就大聲喊道:「報告裁判同志,弼時犯規了!」逗得運動員和現場觀眾捧腹大笑。康克清在抗大學習時,朱德常到女生隊同她們一起打籃球。比賽時,為了力量均衡,男女隊員一般要進行搭配組合。起初,為避「親上加親」之嫌,大家將朱德夫婦拆開各分一個隊。殊不知,這個分配方案反而鑄下了大錯。「開賽後,雙方爭奪激烈,康克清見球傳到朱德手裡,就叫:『老總,快!快把球傳給我!』他看也不看,就把球傳過來,康克清接到球,就跑到對方籃下投籃,或傳給自己隊的人。球一進籃,跟朱德在一個隊的人就埋怨起來:「總司令!你怎麼把球傳給了康克清?她跟我們不是一邊的!」「啊!啊!我忘了,上了她的當,下回注意!」朱德有些不大好意思。可是等到爭奪激烈的時候,一聽見康克清喊「快!快把球傳給我!」朱德又把球傳過去,同康克清一個隊的人樂得哈哈大笑。同朱德一個隊的人不高興了:「老總!你怎麼又傳錯球了?」後來,她們見他很難改過來,就不再傳球給朱德。但是這樣一來,朱德和他所在的女子隊等於少了一個隊員,她們感到吃了虧,又重新編隊。除了朱德夫婦外,其餘的大換班,掉了個過兒,誰也沒有意見了。就這樣,嘻嘻哈哈,大家玩兒得十分愉快。

1940年,華僑領袖陳嘉庚訪問延安。他說最感動的一件事,便是朱德陪他走到抗大操場邊,裡面正在打籃球的學員喊:「總司令,來一個。」朱德馬上脫衣上場。此後,陳嘉庚到處宣傳「中國的希望在延安」。李樹槐回憶說:「總司令在生活上也是很有規律的,他每天早晨都堅持散步,堅持鍛煉身體。有時下雨了,我們以為他不會散步了,想晚點兒起來,但他仍然堅持。在延安時,天冷了或天氣不好,他仍堅持打籃球。他常說,身體壯些,活得長些,對革命有好處。」

打獵和下棋

為了增強身體素質,朱德外出往往不坐車,而常是步行或騎馬。打獵,特別是打野雞,朱德也是積極分子,任弼時、葉劍英、楊尚昆等也積极參加。他們用的是土槍,並進行打獵比賽,看誰打得多。朱德還要求打天上飛的,不打地上走的。打獵可以練習槍法,爬山越嶺,追捕獵物,鍛煉身體是主要的,還可以改善生活。據毛澤東的勤務員喬吉樹回憶:「1945年7月中旬的一天,我曾跟隨朱德在延安打獵。汽車向北走了15分鐘,在前面的馬路邊發現一隻野雞正在找東西吃。朱總司令非常高興,讓把車開慢點兒,他已把槍從車內玻璃窗子伸了出去,對準野雞開了一槍。野雞不動了,躺在了地上,我們齊聲說『好槍法』。我從汽車右邊很快跳下車,把野雞從地里拿進車讓朱總司令看,他摸了摸說,這隻野雞好肥啊!汽車又繼續向前開,這時又發現了目標,朱總司令慢慢舉起槍瞄準了野雞,『叭』地一聲,野雞掙扎了一下就倒在地上。李樹槐高興地跑向前將野雞拿了回來。……後來又打野兔,朱總司令開始分配任務,他說:『你們四個人,兩個在一起,一左一右往前趕,我拿槍準備打。』我們四個人往前沒走多遠,在一個角落裡突然跑出一隻野兔來,朱總司令瞄準兔子,『叭』地一槍正打在兔子頭部,兔子倒在地上不動了。我們四人一同跑過去把兔子拿了回來,朱總司令哈哈大笑,我們也都高興得笑了。按照朱總司令的巧妙安排,我們得心應手,僅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就打了四隻山雞、兩隻兔子,還有兩隻鴿子。」

朱德還喜歡下棋。1945年8月,朱德由王家坪遷住棗園。在棗園居住的日子,朱德常常和同志們打成一片,下棋、打撲克。他的院子里的一張小石桌上刻著一副象棋棋盤和一副民間玩法的「老虎吃羊」的棋盤。朱德和戰士們就經常在這裡弈棋娛樂。

在朱德的示範帶動下,一些本來不怎麼喜歡運動的人,也開始積极參加體育鍛煉。曾擔任毛澤東俄文翻譯的師哲本來不喜歡運動,朱德在場上打籃球,他經常在場外看。師哲回憶說:「他堅持要我也參加打球。」在朱德的影響和引導下,師哲後來常常同朱德一起參加體育鍛煉,有時也一道出去遊覽、參觀、狩獵等,成為一個運動愛好者。

在抗戰時期這一特殊的環境中,朱德將體育與軍事鬥爭緊密結合起來,找到了一條體育軍事化的發展道路,並發揮著體育救國民於危難之間的作用。同時,朱德還帶頭實踐,用自己的行動改變著人們傳統的體育觀念,發揮著體育教人態度及方法的作用。朱德強調在艱苦的抗日鬥爭環境中,要善於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簡的方式辦體育,並指出黨的體育事業是提高部隊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將體育運動列為部隊官兵軍、政、體三大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朱德作為中國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在陝甘寧邊區時期的體育理論與實踐,對總結人民體育事業的經驗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責任編輯 趙曉帆

郵箱 zxf2014@wsjh.com.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精華 的精彩文章:

親歷解放石家莊戰役
張作霖為什麼要殺李大釗

TAG:文史精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