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雙一流」大學的國際排名有意義嗎:看看英國版「雙一流」就清楚了

中國「雙一流」大學的國際排名有意義嗎:看看英國版「雙一流」就清楚了

國際教育圈內好友、倫敦國王學院中國區代表Charles與我討論中國「雙一流」大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他引述的數據和觀點值得思考。英國版的「雙一流」、舉國體制,倒是可以借鑒的寶貴案例。慢慢地,國際排名的心結也會迎刃而解。


001 中國大學的國際排名又爆表了

2018年5月9日《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簡稱THE)發布了「金磚五國」及新經濟體大學排名(BRICS & Emerging Economies University Rankings),中國大學優勢明顯,大陸7所大學、台灣1所大學,進入前10名。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分列前兩位,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包攬了第四至第八位,「台灣國立大學」列第十位。俄羅斯的莫斯科國立大學(第三)、南非的開普敦大學(第九)也位列其中。


002 中國「雙一流」與英國「羅素集團」的相似性

儘管如此,從《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網站的評論文章可以看出,英國媒體擔心中國高等教育的「雙一流」建設可能造成重點高校過度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加劇區域之間的不平衡。另外,中國政府的高投入過於集中在科研、學術領域,可能造成高校教學質量的下降。

其實,如果比較一下中國和英國重點大學建設的模式,就會發現其中驚人的相似性。

中國和英國是典型的公立教育為主的「體制內」形態,政府中的教育主管部門對大學的影響力相對大。

中國教育部2017年9月正式公布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相當於中國官方排名確定的、以學術和科研為導向的、國內最好的137所大學。

而幾十年前,英國版的「雙一流」早已建立,這就是「羅素集團」(Russell Group)。羅素集團旗下24所院校(英格蘭20所,蘇格蘭2所,威爾士、北愛爾蘭各1所),可以比肩中國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003 英國大學沒錢了找誰要?

當然,中國和英國高等教育的「舉國體制」也是一把雙刃劍。英國在高校方面的國家戰略實施得早,暴露出的體制問題也更多。

「脫歐」的直接後果是英國政府對高等教育直接投入的減少。

政府財政捉襟見肘,英國只能「丟車保帥」,維持對羅素集團名校的財政支持,但對其他級別的大學,恐怕就管不過來了。

英國地方政府的財力其實還不及中央政府,無法像中國一樣「堤內損失堤外補」,由地方政府為高等教育埋單。

這樣一來,英國大學面臨著巨大的財務恐慌。

「節流」成為當務之急。為了緊縮預算,一些英國大學開始減少正式教師、增加臨時教師。

「開源」則向國際學生下手。在招生環節,部分高排名學校為了爭奪生源,表面上維持較高的錄取標準,而在實踐中,特別是在中國市場,有意識地「超發」offer(錄取通知書),變相降低入學門檻,擠壓了中等排名、甚至相對靠後排名大學的招生名額。

有些英國大學在市場上「反應過度」——通過上調中介費、贊助中介活動等手段,從留學機構手中「買」學生!

這些英國大學在中國市場的「短期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英國大學教學質量、品牌美譽度等「軟實力」。

中國高校靠政府補貼的運作模式能保證可持續發展嗎?


004 都去搞科研,教學怎麼辦?

英國大學「重科研、輕教學」的發展走向,已經開始降低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為了督促英國大學提高教學質量、讓公眾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2017年6月英國政府出台了英國大學教學質量排名(TEF)。

TEF是 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的簡稱,是英國政府會同獨立的教育評估機構,制定的英國大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包括三個評估參數:通過全英學生滿意度調查(National Student Survey,簡稱NSS)考量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學生輟學率、學生就業率。

當然,英國大學教學與科研的平衡,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內部磨合。這倒給中國大學和中國高等教育主管部門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案例。我們的「雙一流」建設也需要未雨綢繆、平衡發展。


005 大學國際排名有用嗎?

有趣的是,當中國「雙一流」大學為國際排名躍躍欲試時,一位資深的英國教育界人士卻提出了搞笑的「香腸理論」。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前任校董Matthew Reisz在面對法國高校憂慮自身的國際排名時,不無幽默地把大學排名比作香腸的製作:

這個製作過程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不願意吃了。The more you know about how they are made, the less you want to do with them.

其實,國際大學排名再難「吃」,也是需要的。依賴國際排名提升中國大學的影響力,還是當前「舉國體制」的客觀要求,畢竟中國高校的國際化程度還不高。

不過,當教育公平越來越深入到中國高等教育之中時,當科研與教學越來越趨向平衡時,外在的衡量標準就會越來越弱化。

本文引用數據及外媒觀點請參照《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網站: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emerging-economies-university-rankings-2018-results-announced

推薦文章:

馬雲不要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問問人家願不願意來阿里巴巴!

清華北大2018年自主招生青睞這10個省市!你的家鄉在裡面嗎?

教育部嚴禁宣傳高考狀元,砸了誰的飯碗?

英國大學這招斷了中國留學生的後路:掛科託人管用嗎?

作者簡介:趙剛(Andrew)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一點號「2017年度耕耘獎」、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剛Andrew 的精彩文章:

牛大了!北大牛津校區啟動,叫板英國大學,爭奪國際生源!
沙俄夏宮的秘密:中俄末代封建王朝的驚人相似

TAG:趙剛Andr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