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名芊《絲路風光》

黃名芊《絲路風光》

藝術名 家

名家簡介

黃名芊

黃名芊,男,1936年生於江西南康,號藍田山人,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山水畫師從傅抱石、錢松岩、亞明等先生,並於1960年秋隨諸師進行兩萬三千里旅行寫生。長期從事高校藝術教育,曾任教於無錫輕工業學院造型美術專業、無錫輕工大學設計學院,中國畫教授。現任教育部屬江南大學設計學院中國畫教授,中國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會員,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會一級國畫藝術委員,江南畫院名譽院長。

名 作 欣 賞

絲綢之路風光

大漠放歌

胡楊駝鈴

家在大漠深處

踏雪遠行圖

天鵝湖秋色

張騫出使西域

藝 術 對 話

章劍華

「新金陵畫派」是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繪畫流派之一,而「新金陵畫派」地位的確立,與20世紀60年代江蘇畫家在傅抱石的率領下進行的二萬三千里旅行寫生密不可分。可以說,二萬三千里寫生使「新金陵畫派」的旗幟在全國美術界高高舉起,這次旅行寫生的藝術創作實踐初步形成了「新金陵畫派」的特色,以傅抱石為代表的畫家們給社會留下了一批精品力作。您作為當年參加這次寫生的親歷者和見證人,為藝術奉獻了青春和汗水。

黃名芊

1960年開始的這一次寫生,對我的人生產生了重要深刻的影響。我從這裡確立了藝術創作的方向,那就是踐行傅抱石先生「其命維新」的藝術理念,並把它作為我一生恪守的信條。

章劍華

這次二萬三千里的寫生,在當時的畫壇是一件轟動的大事,在後世的畫史當中更是一個轉折變型的關鍵節點。「新金陵畫派」初創時期的畫家們,通過這次寫生,走進生活、貼近人民、走進大自然,精神風貌發生了變化,筆墨也隨時代發揚光大,他們用行動和作品為江蘇藝術事業留下了一筆珍貴的財富。

黃名芊

是的,通過寫生,畫家們見到了祖國的壯麗山河,通過寫生,畫家們發生了觀念上的變化,創造了嶄新的表現手法。當時的寫生隊伍實力雄厚,不少在畫壇小有名氣,如傅抱石、亞明、錢松喦、宋文治、魏紫熙等。這樣的一支團隊,在寫生過程中展現了驚人的觀察能力和創作能力。傳統文化積澱深厚的傅抱石先生,具有過人的記憶能力,沿途每過一處,拿出紙筆勾勒幾筆,一個月後,竟能憑藉腦海中的記憶再現路上的大好河山風景。傅抱石先生一路呼籲「其命維新」,強調創新在藝術創作中的關鍵作用,沿途點評大家的作品,直截了當地指出作品當中存在的「貪多求好」的問題,批評了束縛於習慣的筆墨技法而缺少新的嘗試、求局部豐富精彩而使主題不明確、表現內容過多而缺乏剪裁工夫等現象。

章劍華

傅抱石先生的批評很有見地,「其命維新」是傅抱石畢生的追求,也是「新金陵畫派」的自覺意識。時代變化,我們的筆墨也要變化,「筆墨當隨時代」,要用新時代的筆墨表現新東西、新氣象,展現時代的新風貌。

黃名芊

藝術創新的追求一刻也不能停步。在旅行寫生過程中,畫家們看到了大躍進時期人民公社建設的場景、農婦身著艷麗的服飾在田間勞作,這些新題材、新變革給畫家們的創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沒有現成的技法可作參考,這就逼著畫家們探索新的表現方式,表現祖國的新面貌。

章劍華

您在這次旅行寫生之中留下了詳細的日記資料,後來根據日記整理寫成《筆墨江山——傅抱石率團二萬三千里寫生實錄》一書。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黃名芊

其實這也算是一種機緣巧合,開始記錄的時候,並沒有想太多。我覺得能夠跟隨幾位名家旅行寫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我想認真記載老師們的語錄和這次寫生的構思創作過程,回去之後認真複習,於是便有了最初的這本厚厚的日記。每天晚上休息的時候,我便會記錄下這一天的行程、老師們的教導。我從97年的時候開始創作,2001年的時候把稿件交給出版社,直到2005年才正式出版。

章劍華

您的這本書受到藝術界的高度讚譽,2005年初版,2009年的時候又重印,再版的時候我還為您的作品寫過序。大家對《筆墨江山》寶貴的史料價值和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一致肯定的,它以親歷者的角度第一次真實、全面、系統地記載了寫生的全過程,並涉及了諸多相關的藝術問題探討,學術含量深厚,對我們更深刻地了解和研究「新金陵畫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您用文字的記載為中國現代美術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您參與了二萬三千里寫生這一時代文化行動,受到了傅抱石先生的言傳身教,並目睹了「新金陵畫派」的畫家們的創作全過程,把創新的種子埋在了未來的藝術生命當中。當然,您沒有重複他們的道路,而是另闢蹊徑,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獨特繪畫題材與風格。

黃名芊

傅抱石先生的「其命維新」理念對我的藝術創作影響深遠。翻閱古代歷史,我們會發現,每一個成功的畫家都是創新的。通過寫生過程中創新觀念的不斷強化,我一直努力思考,如何去創新。起初的探索的確困難重重,沙漠景象單調,前人的資料少,我能見到的沙漠不多,交通也不便利,種種因素給描繪沙漠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最開始由於缺乏了解,畫完的作品總覺得不像不滿意,於是又再去沙漠觀察思考,前前後後一共去了9次,新疆的,內蒙古的,陝西的,阿聯酋的,埃及的,去了大大小小的各種沙漠,直到最後,終於能夠做到「心中有沙漠」。

章劍華

您進入八十高齡之後,還在堅持藝術道路的創作,這讓我非常欽佩。除了展覽的作品創作外,您為了保障展覽的各項事務有序進行,還在四處奔走、多方籌備。這種對藝術的執著、對理想的追求,值得廣大藝術家學習。名為「絲路漫遊,大漠放歌」的展覽集中展示了幾十年來的創作成果,也生動展現了您多年的藝術追求。選擇沙漠題材進行創作,正是在藝術之路上不斷永攀高峰、克服險阻的體現。

黃名芊

沙漠之美詩詞多有讚歎,卻少有人描摹沙漠的景緻。在我數年的繪畫當中,你們會發現,我筆下的沙漠正發生著變化,從最開始的荒漠,慢慢在沙漠中出現了駝鈴、綠洲、村莊等人類和諧發展的景物,我用畫筆描繪了人類改造自然的經過和意義,記錄了人類對沙漠從驚恐到嚮往的心態轉變,也展現了祖國日漸富強山河大地變新貌的過程,我覺得我做的努力是非常有意義的。

章 劍 華 人 文 空 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劍華人文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章劍華人文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