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費曼,生日快樂!

費曼,生日快樂!

理查德?費曼從不滿足於簡單地知道問題的答案,他一定要親自解決問題

理查德?費曼在其自傳的副標題里對此有特別說明——《別鬧了,費曼先生:科學頑童的故事》。眾所周知,費曼在諸多方面都是一個古靈精怪的人。

費曼的自傳早已成為暢銷書,當他於1988年2月去世時,已是世界知名人物

他對自然以及世界運作方式有著很強烈的好奇心,這一特質為他贏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更使他成為物理學界及公眾眼中的一個傳奇。

費曼出生於100年前的5月11日,2018年正值他100周年誕辰。物理學界發起了很多紀念活動。費曼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被公認為是天才中的天才。

1997年,我採訪了諾貝爾獎得主漢斯?貝特(Hans Bethe)——康奈爾大學的物理學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與費曼一起在洛斯阿拉莫斯參加原子彈研製項目,之後兩人皆供職於康奈爾大學。貝特表示,「正常」的天才們,做事情的成效比其他人往往更好,但你一般還是能理解他們是如何做到的。然而費曼不只是一個天才,他更是一個魔術師。貝特告訴我:「我無法想像他是怎樣產生那些想法的,他是一個奇蹟。我一生中接觸過很多物理學家,而費曼絕對是我所見過的最具獨創性的物理學家。」

除了物理學方面的才華之外,費曼還因擅長演奏邦戈鼓和破解保險箱密碼而聞名。他曾在總統委員會任職,調查「挑戰者號」太空梭的爆炸事件。在一次關於那場災難的聽證會上,出現了歷史性的一幕——費曼演示了著名的O型環實驗(關鍵密封圈),只用一杯冰水和一隻橡皮環,就向公眾揭示了「挑戰者號」失事的根本原因——低溫下橡膠失去彈性。

當聽說費曼逝世的消息時,我打電話給約翰?惠勒(John Wheeler,已於2008年去世)——二戰前費曼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生導師。

惠勒說:「有他做我的研究生,我感到很榮幸。費曼有著無限的活力,他對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很感興趣。如果你說你有某個問題的答案,他不會讓你說出來。他一定會獨立思考,反覆揣摩,自己找出答案。這是他的一種方式,使他能夠在全新的領域不斷取得進展。」費曼不滿足於僅被告知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於各種各樣的事情——無論是深刻的還是瑣碎的,費曼都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在自傳中透露,自己曾花費大量時間分析螞蟻的足跡。有時,他會把錫罐扔到空中,然後解釋說錫罐在空中的轉動方式可以說明裡面的東西是固體還是液體——以此來逗惠勒的孩子們開心。

正是這種好奇心指引著他走向了諾貝爾獎的殿堂。一次在康奈爾大學食堂吃飯時,費曼注意到有人在扔一個盤子,有點像飛盤。當盤子飛過時,費曼注意到盤子上的康奈爾大獎章的旋轉速度要快於盤子的搖晃速度。他進行了一些計算,結果顯示,大獎章的旋轉速度應該是盤子搖晃速度的兩倍。然後他發現了一個與自己一直在研究的關於電子運動問題的類比。這個搖晃的盤子提供了費曼靈感,促使他找到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的新版本。他在自傳中曾寫道:「我獲得諾貝爾獎的靈感都源自於那個搖搖晃晃的盤子。」

費曼之所以成為一個傳奇人物,原因不僅僅是他的好奇心。他對物理學和生活的態度體現了其對權威的不迷信。他總是無視繁瑣的規章制度,不理會專家的意見,並且常常毫無畏懼地批評最傑出的科學家。

例如,在洛斯阿拉莫斯的那段時間裡,他遇到了那個時代最重要的原子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其他物理學家都對玻爾心存敬畏。費曼回憶說:「即使對於那些大人物來說,玻爾也是像神一般偉大。」在一次會議中,大人物們對玻爾的意見言聽計從,但費曼卻不斷地提問題纏著他。在下次會議召開之前,玻爾叫費曼來單獨談話。玻爾的兒子(兼助理)後來解釋了原因。尼爾斯曾對兒子說:「他是唯一不害怕我的人——如果我的某個想法過於瘋狂,他會指出來的。所以下次當我們想要討論想法的時候,我們不能和那些總是言聽計從的人去談——無論你說什麼,他們總是只會說『好的,是這樣的,玻爾博士。』我們需要去找費曼,先和他談談。」

費曼知道自己有時會犯錯誤。有一次,他甚至愚蠢地閱讀並相信了一些專家的論文——結果證明是錯誤的,這阻礙了他對被稱為「β衰變」的放射性形式的理解。他發誓再也不會輕信「專家」了。

費曼在自傳的最後一章寫道:「當然,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結束時若回望,我這一生是在試錯中成長,在錯誤中學習和進步。」

本文作者:湯姆?西格弗里德(Tom Siegfried),2007年到2012年擔任《科學新聞》雜誌(Science News)編輯,2014年到2017年擔任該雜誌總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科學 的精彩文章:

誰是最早的藝術家?尼安德特人!
「好奇號」登陸火星2000多天了,它都忙些啥?

TAG:世界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