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災難十年,忘不了那場美好相逢

災難十年,忘不了那場美好相逢

2008年的夏天,我的記憶里除了高考的焦灼和黑暗,當然也還有些其它的味道更複雜的東西。相逢與別離,糾結與選擇,哀傷與美好,憂愁與希望,各種事情各種情感縱橫交錯,一起織就出有生最難忘的夏天。

高考結束,因為緊張的情緒一直難以平復,我曾一度夜裡失眠多夢,夢到自己這第二次考試又沒考好,夢到家人失望沮喪的臉,夢到自己在考場上做好難的題,然後急出一身汗……醒來後才發現,原來夢裡的事情,有的已成過去,有的沒有發生。

2008年高考前一個月,發生了一場全國轟動的災難。那天是5月12日,那一刻是14時28分04秒。彼時彼刻,我正坐在教室里,參加一場模擬考試,那一場考的是數學。髮捲子的老師表情肅穆,交代完一切後他坐下來,側身望向這初夏的窗外。考場上,學生們一齊俯身而作,任筆尖與卷子摩擦出一曲緊張又靜默的交響。

考完後,走廊里,教室中,有些學生已經開始議論紛紛,有的說自己考試的時候感覺到桌子的晃動了,有的說自己的筆有一刻莫名其妙地掉到了地上。

有人說,四川汶川發生了八級地震。

有手機的學生,最早了解到了這些資訊。手機作為聯通世界的工具,在這一刻的校園得到了解禁。大家奔走相告自己了解到的最新消息,一直到晚上在班上看到新聞聯播。性格一向沉悶寡言的班主任,在晚自習的時候也表現出明顯不同於以往的神色,他念叨著,自己下午髮捲子的時候身體突然被不知什麼力量往前推了一下,你們有誰感覺到了嗎,他念叨著,八級真不小。

事後幾天,我們每個人都捐了款。家裡所在的社區,也組織了村民捐款。聽電話里的媽媽說,我那得了腦梗的身體不便的爺爺,非讓家裡人扶著,親自去捐款箱里放了一百元。

新聞里,災區的救援扔在進行,傷亡失蹤人數在增加。而我們的生活仍舊如常,又有些不一樣。

幾天後又一次模擬考時,老師學生集體起立,為遇難同胞默哀三分鐘。現場,我聽到了旁邊一個女生的抽泣聲。

考完試的某一天,我無意中看到後排有個愛調皮搗蛋的被老師認為愛「不務正業」的同學的作文,他在文章里說:「我真的很想去災區救人,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堂堂七尺男兒,卻只能坐在教室里什麼都做不了。」這句話讓我一直記到今天,我一度看到那個調皮的大男孩臉上閃著光。

關於災難,零零碎碎的記憶片段在時空的長河裡七拼八湊著。有些像泡沫一樣早已被遺忘到不留痕迹,但有一樣卻一直被珍藏。那是災難帶來的一場相逢。

高考後的一天,家裡忽然來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她乖巧懂事,又有些古靈精怪。她有時開心地像顆跳跳糖,有時臉上又掛著掩飾不住的哀傷。她是個有心事的小女孩。這一點讓她看上去和周圍同樣只有6、7歲的孩子不一樣。

她的心事便與這場災難有關。這場災難,讓來自四川綿陽的她失去了家園,無奈之下,她與奶奶一起離開家,投奔了遠在山東的奶奶的大哥家,她不知道要在這呆到什麼時候,她不知道正在重建家園的爸爸媽媽什麼時候來接自己。

愛玩總是孩子的天性,很多時候她會忘記她來這裡的那個有些哀傷的原因。她像個快樂的天使一樣,對適合自己的玩伴和環境有著靈敏的嗅覺。所以她總不喜歡呆在那個爺爺奶奶聚集的地方,而是每天動不動就跑來鄰居的我家,跟我和妹妹一起玩。

我們陪她跳舞,畫畫,打球,去田野里四處轉四處看,希望能她能一直保持快樂。可是有時候,她又緊緊抱著自己的玩偶小熊,依偎在奶奶身邊慢吞吞地走著,看到我們時也只是靜靜地看一眼,便低下頭不再說話。我們知道,這定是想家,想爸爸媽媽了。

我們從來沒向她問及過有關這場災難的事情。直到有一天她又來家玩時,悄悄跟我們說了一句話:「我是來自災區的小朋友,給你們添麻煩了。」這讓人一下不知所措。一個只有6歲的小孩,竟說出一句這麼重的話。

「我們很喜歡你呀。」不知該如何回應,我們只能道出心底最真的話了。

「爸爸媽媽都好嗎?」

「他們在重建家園。」

「一切一定都會好起來的。」

後來有一天回到家,有種失落感襲上心頭,小女孩走了。那個讓人喜愛讓人心疼的小丫頭走了。不過應該為她感到高興的是,她的爸爸媽媽已經在綿陽重新安頓好了一切,他們就要開始新的生活了。

我們沒有告別。她來的時候像一個驚喜,突然就闖入了我們的生活。離開的時候又像一個精靈,悄無聲息地就轉身消散了。這段相逢是那樣短暫,又是那樣美,它時時在記憶的山谷間發出動人的迴響,將人一次次拉回到那個十年前的夏天。

十年了,我們沒有再見過,也沒有聯繫。十年了,那個叫萱萱的小女孩,應該長成十六七歲的大姑娘了。

想知道她的現在的家好嗎,她現在過得快樂嗎。想把在心底的一直沒機會跟她講的話告訴她:願你在未來的很多很多個十年,都歲月安好,眉展如初。美好相逢的回憶,來不及告別的遺憾,我留給自己。最好的祝福,給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心拾趣 的精彩文章:

TAG:清心拾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