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起為何被逼自刎?罪魁禍首是秦王,長平之戰時已埋下禍患

白起為何被逼自刎?罪魁禍首是秦王,長平之戰時已埋下禍患

長平之戰,白起直接坑殺趙國40萬降兵,從此一戰成名,聲望達到巔峰。於趙國而言,他們恨不能食白起之肉,而秦國而言,白起是一代戰神,是國家的救世主。這個時候的趙國,已經不堪一擊,白起一邊向秦昭襄王上書請求滅趙,一邊快馬加鞭安排手下攔截邯鄲兩翼出路。

按照正常情況,只要秦昭襄王下了准奏的命令,趙國都城邯鄲必然手到擒來。可白起怎麼也沒有想到,這樣大好的時機,秦昭襄王居然會放棄。當時的國相以國力空虛為由,勸說秦昭襄王接受趙國許諾的6座城池,然後退兵。當然,學過歷史的知道,這就是趙國的計謀而已。

白起自然不願意退兵,可秦昭襄王心意已決,他也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退兵。一個武將,嘴皮子絕對沒有那些文官厲害。只是白起知道,這次退兵以後,想要再消滅趙國,就很難了。而趙國的表現沒有讓世人失望。當秦兵撤退以後,趙國立刻安排人聯繫其他國家組成了反秦聯盟,並且大張旗鼓划了6里地給秦昭襄王。

明白自己被騙的秦昭襄王,恨不能燉了趙孝成王,立刻下令讓白起出征。可這一次的白起,第一次違抗了君令。他拒絕出征,並且還公然職責秦昭襄王當時的錯誤決定,此外,他還指出現在不是出征的好時機,秦國消耗太大,而趙國已經休養生息,還有楚、齊虎視眈眈。

但被氣昏了頭的秦昭襄王管不了這麼多,非要出征,白起為了避免自己打敗仗,託病卧床不起。這個時候,秦昭襄王很是不滿,但也固執己見安排了別人出征。而趙國這一次也沒有傻傻的硬碰硬,反而來了一場著名的邯鄲之戰。這場仗打了兩年,秦國消耗很大,這個時候的秦昭襄王也冷靜了下來,親自上門請白起出征,可還是被拒絕了。

從白起的角度而言,這是一場必輸的戰役,他輸了可能會死,不去也可能死,不如不去了,好歹留下百戰百勝的名聲。所以,面對君王低聲下氣的示弱,他依舊狠心拒絕,而這,似乎是在出當年的惡氣。對於秦昭襄王來說,他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放下尊嚴和面子,還是被拒絕,心裡自然很是不滿,從此也疏遠了白起。

好在,雖然沒有白起,秦國的名將不少。這次戰爭失敗,但也沒有滅國的風險。戰爭結束後不到一年,白起被逼自刎,而秦昭襄王對此並沒有任何觸動。或許於他而言,白起死了,總算是出了一口氣。至少,在那一瞬間,秦昭襄王根本就沒有想起白起曾經的功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楓歷史閣 的精彩文章:

古代也有機器人,據悉長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還會跳舞
衛青有三個姐姐,一個是皇后,一個生了霍去病,還有一個怎麼樣了

TAG:靈楓歷史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