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巴蜀政區地理之秦漢時期巴蜀漢黔區域政區地理(十八)

巴蜀政區地理之秦漢時期巴蜀漢黔區域政區地理(十八)

南郡(前202~前155)—臨江國(前155~前153)—南郡(前153~前150)—臨江國(前150~前148)—南郡(前148~)

高帝五年(前202),共敖臨江國亡,地「屬漢為南郡」。景帝二年(前155),以南郡置臨江國,封子哀王闕。闕封三年薨,無後國除。七年,復置臨江國,封子愍王榮。中元二年(前148),臨江王劉榮自殺,國除為郡。自是不復為王國。

南郡承秦代之境,其境內高帝十二年(前194)置邔侯國,惠帝元年(前193)有置軑侯國。《二年律令·秩律》中所見呂后二年(前186)南郡縣名有:

宜成……巫……江陵……姊(秭)歸、臨沮、夷陵、醴陵、孱陵、銷、竟陵、安陸、州陵、沙羨……西陵、夷道、下雋……索 [2]

景帝二年(前155),封子發為長沙王,置長沙國,原南郡竟陵、下雋、郢?、索等縣往隸之。便侯國遷徙入南郡,在原銷縣境內置。

宣帝元康元年(前65),長沙國置高成王子侯國,別屬南郡。隨後,削長沙國八縣,郢、華容別屬南郡。

江陵(前202~8)

秦縣,仍置。西漢時為南郡治、臨江國都。治今荊州市江陵區。

漢初南郡江陵縣示意圖

秭歸(前202~8)

秦縣,仍置。《二年律令·秩律》中為姊(秭)歸。治今秭歸縣原歸州鎮。

漢初秭歸縣示意圖

臨沮(前202~8)

秦縣,仍置。治今遠安縣洋坪鎮。

漢初臨沮縣示意圖

鄢縣(前202~前192)—宜成(前192~8)

秦縣,仍置,名鄢縣,惠帝三年更名。《漢書·地理志》作宜城,《二年律令·秩律》、荊州松柏漢簡《南郡免老簿》均作宜成,與成固、西成一樣,西漢縣名中「城」大都作「成」。治今宜城縣南。

漢初宜成縣示意圖

巫縣(前202~8)

秦縣,仍置。治今巫山縣原巫峽鎮北。

漢初巫縣示意圖

夷陵(前202~8)

秦縣,仍置。《漢書·地理志》云:「都尉治」。治今宜昌市夷陵區。

漢初夷陵縣示意圖

夷道(前202~8)

秦道,仍置。治今宜都市城區。

漢初夷道縣示意圖

孱陵(前202~?)

秦縣,仍置。據《二年律令·秩律》、荊州松柏漢簡《南郡免老簿》,從漢初到武帝初年,孱陵均屬南郡,但到漢末,孱陵屬武陵郡,恐宣帝年間長沙國剌王建德有罪削8縣時對南郡、武陵間有所調整,將孱陵劃入武陵郡。治今公安縣西。

漢初孱陵縣示意圖

索縣(前202~前155)

秦縣,仍置。景帝二年(前155),置長沙國,索往隸之。治今常德市鼎城區斷港頭鄉城址村。

漢初索縣示意圖

銷縣(前202~前155?)

秦縣,仍置,文景時廢。治今荊門市石橋驛鎮新集村。

漢初銷縣示意圖

便侯國(前155~前112)—編縣(前112~8)

景帝二年(前155),景帝封子發為長沙王,置長沙國,除以南郡數縣益之外,並將原長沙國境內未廢的吳姓侯國遷出,故原惠帝元年所封於長沙國的便侯國便遷到南郡內。原位於桂陽郡內的便侯國地置為便縣。因而荊州松柏漢簡《南郡免老簿》內的便侯國,當為侯國遷徙之故。元鼎五年便侯國除,便縣早已存在,為不與桂陽郡便縣重名而更名其為編縣。便侯國與銷縣區域重疊或大部重疊,存在著前後承繼關係。故有可能銷縣的省並是為了改置為便侯國。便侯國、編縣治今荊門市北部。

西漢中後期的編縣示意圖

邔侯國(前195~前112)—邔縣(前112~8)

《漢書·功臣表》,高帝十二年置侯國以封黃極中,武帝元鼎五年國除為縣。治今宜城市北故邔城。

漢初邔侯國示意圖

襄平侯中廬(前179~前110)—中廬縣(前110~8)

首載荊州松柏漢簡《南郡免老簿》,為襄平侯中廬。高帝九年置襄平侯國封紀通,文帝元年,紀通因誅諸呂功益封二千戶,即為此地,中廬乃其別邑。武帝原封元年襄平侯國除,中廬亦隨之為縣。治今湖北襄陽市襄州區西南。

西漢前期的襄平侯中廬示意圖

顯陵(前153~前40)

首載荊州松柏漢簡《南郡免老簿》,《漢書·地理志》無此縣,《二年律令·秩律》亦無,或置縣不晚於武帝初,省並於成帝元延前。馬孟龍認為「乃為景帝自臨江哀王劉闕的陵園奉邑(園邑),設置於景帝四年,廢除於元帝永光四年」[3]。治今荊州市荊州區北部。

漢武帝時的顯陵邑示意圖

當陽(前?~8)

置年不詳,然《南郡免老簿》未載,故不早於武帝初年。治今荊門市掇刀區團林鋪鎮。

漢武帝晚期的當陽縣示意圖

枝江(前?~8)

置年不詳,然《南郡免老簿》未載,故不早於武帝初年。治今枝江市東北。

漢武帝晚期的枝江縣示意圖

襄陽(前?~8)

置年不詳,然《南郡免老簿》未載,故不早於武帝初年。治今襄陽市襄城區。

漢武帝晚期的襄陽縣示意圖

若縣(前?~8)

置年不詳,然《南郡免老簿》未載,故不早於武帝初年。治今宜城市東南。

漢武帝晚期的若縣示意圖

郢縣(前?~前155)(前65?~8)

秦郢城,或置縣,但無直接證據,僅有睡虎地秦簡《語書》「以次傳,別書江陵布,以郵行」,或表露秦南郡或駐江陵以外的郢縣。漢初置於何時不詳,但當在景帝二年以南郡數縣益長沙國前,因離江陵縣如此距離之地無縣而劃入長沙國,難以想像。景帝二年改屬長沙國,後乃宣帝時期所削長沙國八縣之一,宣帝元康年間改屬南郡。治今荊州市荊州區東北。

秦漢郢城遺址今荊州市荊州區郢城鎮郢城遺址

漢景帝元年(-155)郢縣示意圖

華容(前?~8)

置年不詳,但應在景帝二年前。乃宣帝時期所削長沙國八縣之一,宣帝元康年間改屬南郡。治今潛江市張金鎮黃羅崗古城遺址。

漢景帝元年(-155)華容縣示意圖

高成侯國(前65~8)

宣帝元康元年(前65),長沙國置高成王子侯國,別屬南郡。治今湖北松滋市南海鎮南。

元始二年(2)時的高成侯國

(未完待續)

[1]本目因圖幅限制,僅含東經113度以西區域,以東部分省略。

[2]此索在秩律簡中雖排在汝陰或隂(汝南郡)、鄢陵(屬潁川郡)之間,但不當屬河南郡,而應是屬南郡之索縣。

按《漢書·高帝紀》:「韓信亦收兵與漢王會,兵復大振。與楚戰滎陽南京、索間,破之。」師古注引應劭曰:「京,縣名。今有大索、小索亭。」《史記·項羽本紀》「與漢戰滎陽南京、索間」句下《集解》引應劭曰:「京,縣名,屬河南,有索亭。」「京索間」之索,為亭,非為縣也。這一地區從漢王二年到漢王四年一直處於雙方的拉鋸地帶。恐不會在漢王五年到呂后二年間以前亭之地而置新縣,且《二年律令·秩律》中亦不見京縣,恐已因戰亂省並。京縣當時已省並,何遑索亭。戰前之亭在迭經戰亂之後置以為縣的概率無限接近於零,故此索應屬南郡。周振鶴先生亦曾認為屬南郡。

[3]馬孟龍:《荊州松柏漢墓簡牘所見「顯陵」考》,載《復旦學報》2015年第3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稱霸數十載,強大的匈奴為何敗於漢武大帝之手?原因其實有很多!
她是皇帝的姑姑,卻為皇帝生了2個孩子,終因和大臣干這事被賜死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