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時勢造奸臣

時勢造奸臣

提到南宋這段歷史,有一個人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他就是秦檜。秦檜進士出身,經歷了北宋的滅亡和南宋的草創,做過金人的俘虜,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階下囚日子,然後攜家南歸。回到南宋後,雖然質疑聲從未斷過,但他在宋高宗趙構的青睞下,兩度出任宰相,時間長達十九年,位極人臣。任相期間,他提出了「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政治構想,投降路線圖完備而清晰,且不惜認賊作父,戕害同類,最後成了國家和民族的罪人。可以說,在北宋官場,秦檜是十分堅定的抗金主張者,然而在南宋朝廷,他卻是徹頭徹尾的投降派。一個人,尤其是一個位高權重的人,在大節上前後反覆、判若兩人,不能簡單地給他一個生鏽的鐵身和一張歷史的黑臉供人唾棄,因為經過千年儒家文化的熏陶,沒有哪位士大夫不在乎生前的名節和死後的名聲,反覆的背後,必有值得追索的深層次原因。

一、

後人筆下的秦檜

秦檜,字會之,江寧(今江蘇南京)人,生於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政和五年(1115)進士及第,從此步入宋朝士大夫階層,在兩宋官場摸爬滾打四十年。

南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榮貴一生的秦檜因病去世,終年六十六歲。死前,皇帝趙構多次親臨秦檜位於臨安(今浙江杭州)望仙橋附近的相府探看問疾,死後贈他「申王」,謚號「忠獻」。《謚法》雲「危身奉上曰忠,知質有聖曰獻」,到秦檜去世時止,兩宋二百年間謚號「忠獻」者僅三人,分別是趙普、韓琦、張浚。趙構還為秦檜墓題寫神道碑額「決策元功,精忠全德」,把秦檜目為大功大忠之臣。對於秦檜來說,真可謂生受崇敬,死備哀榮,他在南宋朝廷的地位之高和趙構心目中的分量之重,可見一斑。

在秦檜死後的數十年時間內,雖然朝野對其生前作為有過一些爭議,但官方並未明文否定趙構的評價,民間議論也沒有一邊倒形成甚囂塵上的輿論風潮。屢次北伐,力圖恢復舊山河的宋孝宗,甚至在趙構還未去世就為岳飛平了反,但他對秦檜的評論也未作顛覆性改變。

秦檜死後一百年,終於被官方徹底否定,就秦檜來說,真可謂五十年一運,前五十年好,後五十年背 。宋理宗寶祐二年(1254),朝廷再次把秦檜謚號修改為「謬狠」,比宋寧宗的「謬丑」更「狠」了。最後,元朝人脫脫修撰的《宋史》中,把秦檜列入了「奸臣傳」,並評價說:「檜兩據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忘仇斁倫……」給秦檜作了蓋棺定論。

後來那些民間野史筆記又推波助瀾,給秦檜「設計」了許多「預言」,編了很多「段子」,把當初的秦檜描寫成一位註定要幹壞事、做奸臣的樣子,給了他一張比曹操更丑的臉譜。南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記載說,秦檜陰險,乘轎騎馬或默坐時,常好嚼齒動腮,時人謂之「馬啖」,看相的說擁有此相者可以殺人。明代彭大翼《山堂肆考》說,秦檜為太學生時,因常做壞事,同窗都叫他「秦長腳」。

岳飛孫子岳珂所著《桯史》說,秦檜辦公樓前有一棵石榴樹,每每結了果,秦檜都會親點其數。有一天發現少了兩個石榴,他故不作聲。幾天後,他取出斧子,裝作要砍石榴樹的樣子,旁邊一小吏趕忙說,這石榴味道蠻好,砍掉太可惜了。秦檜立刻回頭逼視小吏說,原來是你偷了我的石榴啊!岳珂的故事,把秦檜刻畫成一個既陰險又小氣,全無宰相胸襟的市井小人。

二、

當年的血性男兒

凡事,眾口一詞的時候,我希望有人能發出一絲異議;群情激憤時,我希望有一種理性能撥開情緒凝成的迷霧,分清子丑寅卯,還原一些事實和真相,即使萬惡不赦,也要看看這個人是不是與生俱來就壞得頭頂長瘡腳底流膿。

當初,秦檜的人生理想與周圍的落魄秀才們並無二致。舉進士前,他曾經做過一段時期的私塾先生,天天與那些調皮搗蛋的小鬼在一起,靠微薄的束脩度日,他的理想僅僅是置些田產,做一個衣食無憂的讀書人,故他有詩曰:「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他的人生轉折和歷史評判,都是因為那一場把北宋綱常廟堂砸得稀巴爛的「靖康之難」。

我每次讀到秦檜事迹,總會想到一個人——汪精衛。汪精衛因刺殺攝政王載灃事敗被捕,清廷宣判汪精衛「大逆不道,立即處斬」。在獄中,熱血青年汪精衛寫下《被逮口占》一詩,中有:「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其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不惜犧牲生命的革命豪情躍然紙上,倘若果真就義,那他在歷史典籍中就是革命英雄而非後來的漢奸了。秦檜與汪精衛最可堪比擬的地方,就是秦檜當初面對金人威逼利誘之時,也有一篇類似《被逮口占》一樣的文字,那就是他向金人上的那篇《乞存趙氏議狀》。

秦檜在議狀中說:「檜身為禁從,職當台諫。荷國厚恩,甚愧無報。今大金擁重兵,臨已拔之城,操生殺之柄,必欲易姓。檜盡死以辨,非特忠其主也,且明兩國之利害耳……宋之於中國,號令一統,綿地數萬里。德澤加於百姓,前古未有。興亡之命,雖在天有數焉,可以一城而決廢立哉?昔西漢絕於新室,而光武乃興。東漢絕於曹氏,而劉備王蜀。唐為朱溫篡奪,李克用猶推其世序而繼之。蓋繼世之久,德澤在人者深……自古兵之強者,固不足恃。大金自去歲問罪中國,入境征戰,已逾歲矣。然所攻必克者,無他,以大金久習兵革,中國承平百年,士卒罕練,將帥未得其人也。使異日士卒精練,若唐藩鎮之兵;將相得人,若唐肅、代之臣,大金能必其勝負哉?且世之興亡,必以有德而代無德,以有道而易無道,然後皇天佑之,四海歸之……如必立邦昌,則京師之民可服,而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師之宗子可滅,而天下之宗子不可滅也。檜不顧斧鉞之誅、戮族之患,為元帥言兩朝之利害,望稽考古今,深鑒忠言,復嗣君之位,以安四方之民。非特大宋蒙福,實大金萬世之利也。」

秦檜這篇《乞存趙氏議狀》全文一千六百餘字,結構嚴謹,行文緊湊,觀點鮮明,有理有據,堪稱一篇充分體現北宋遺臣忠貞氣節的檄文。為什麼這樣說呢?一者,寫此議狀十分危險。金人立異姓是劍拔弩張的決定,前有李若水,後有孫傅、張叔夜為例,這說明誰反對誰就有掉腦袋的危險。二者,此議狀系秦檜手筆無疑。秦檜「具單狀」,以第一人稱寫就,說明議狀是以個人名義寫就。三者,議狀有一定的預見性。「西漢絕於新室,而光武乃興」這種分析,是對當時宋金雙方形勢頗有見地的研判。雖然宋高宗不可與漢武帝同日而語,但秦檜這一死地後生、分疆而治的構想,的確有一定的預見性。後來南宋另立,驗證了他的預見。四者,體現了秦檜的赴死決心。秦檜這篇檄文,堪稱是大刀架在脖子上寫的。文中「檜盡死以辨」「檜不顧斧鉞之誅、戮族之患」之句,與汪精衛的「引刀成一快」何異?體現了他的大義凜然、敢作敢當、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秦檜後來的確因議狀而自食其果。粘罕讀完議狀,立馬安排人把秦檜抓到金營,嚴加看守。張邦昌登基後,曾上書請求粘罕放歸被扣押在金營的北宋大臣,粘罕應他的請求,在班師前放回了尚書左丞馮澥、簽書樞密院事曹輔、禮部侍郎譚世績、中書舍人孫覿等人。但明確了幾個堅決不能放的人,秦檜就是其中之一,而根本原因,當然是因為他的議狀和反抗態度。後來,秦檜被擄至白山黑水的金國,成了階下囚。如果秦檜像李若水一樣,橫屍金營,那麼那些歷史典籍中,也一定會多一位感人肺腑、供人憑弔的忠烈。可以說,北去之前,秦檜還算一位血性男兒。

三、

「乞和」造就了千古奸臣

時勢造英雄,時勢也造奸臣。當初的血性男兒,經過戰亂的洗禮,從廟堂到江湖,從重臣到囚徒,那種漫長而不堪忍受的痛苦,迫使這個意志不是特別堅定的北宋遺臣作出了一些有違初衷的改變。或許,因這種時勢而帶來的人格裂變,秦檜自己都沒有覺察到。

秦檜被俘北去後,隨徽、欽二帝被幽囚於韓州(今遼寧昌圖),備嘗艱辛。宋徽宗聽說趙構即位的消息後,懷著最後的希望,寫了一封信給粘罕,要求與金再次議和。徽宗此信,經過了秦檜的潤色,寫得凄婉懇切,文辭優美。粘罕轉呈金主吳乞買,吳乞買給予盛讚,雖然沒有同意議和(當然不可能同意,要議和,對象也只可能是高宗而非徽宗),但他因此發現了秦檜這個文辭、識見俱佳的人才,於是,安排他到自己的弟弟撻懶軍前效力,秦檜又深得撻懶信任。

建炎四年(1130),北去四年後,秦檜自金國攜家逃回,其原因和過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好在趙構亟需一位熟悉金國情況的人做參謀,便任命秦檜為禮部尚書,第二年任命他為參知政事(副宰相),旋即又任命他為宰相。雖然,秦檜在相位一年就被朝臣論罷,但山不轉水轉,紹興八年(1138),趙構又重新任他為宰相,而且是獨相。

我曾經在前文中把蔡京與秦檜做過一番比較:秦檜與蔡京的最大不同就是,秦檜能主導宋高宗的朝政,而蔡京卻無法左右宋徽宗的大政方針。也就是說,秦檜任相時,宋高宗在外交內政上,大都聽命於宰相,而在宋徽宗眼裡,蔡京不過是一個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錢袋子。蔡京創設「應奉局」,大興「花石綱」,改革鹽法和茶法,為宋徽宗在享樂和金錢上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他任相期間,陳東等幾個太學生就可直接上書罵他國賊,宋徽宗甚至三次讓他退休,拿掉他就像拿掉桌上一個杯盤那麼容易。兩者相較,秦檜堪稱權臣,而蔡京只是一個通過不斷滿足皇帝慾望而獲得寵幸的弄臣,秦檜是禍國殃民的罪魁,蔡京只是一個助紂為虐的幫凶。而最重要的一點,是秦檜能夠輕輕鬆鬆裹挾著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用皇帝的指揮棒實現自己鞏固權位、排除異己的目的。

縱觀秦檜當權的這些年,為達到鞏固權位的目的,可謂「壞事做絕」。秦檜至少有四宗罪:一是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以割地和甘當金國附庸的方式換取和平,賣國賣得振振有詞;二是收拾與求和方針不同的文臣武將,以殘忍的手段打擊異己;三是篡改歷史,對宋高宗一朝的歷史作了一些有利於皇帝和自己家族的技術性處理;四是深文周納,興文字獄,掀起了有宋以來文字獄的高潮。

秦檜剛剛由金歸國時,就開始向趙構兜售「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主張。當時,金人經過幾次輪番南侵,佔領了長江以北廣大地區,為了更好地控制中原,他們在張邦昌的「大楚」政權後,又扶持了劉豫的「偽齊」政權。秦檜所謂「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即承認金人佔領區和「偽齊」政權的合法,以長江為界,劃江而治。他的潛意識是,反正長江以北為金所控制業已成為事實,不若索性承認事實以換取和平。然而,這一思路無疑是把「兩個朝廷」合法化,甘心作金國的附庸和奴隸而不以為恥,思路一提出,朝野頓時大嘩,彈劾秦檜的奏章雪片般飛向趙構的案頭,就連在和、戰中搖擺的趙構後來也不禁嘆息道:「檜言『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宋史·秦檜傳》)可見,對於這麼露骨的賣國之言,作為皇帝的趙構都是不能接受的。

秦檜對政見不同的同僚的排擠打擊頗為殘忍。海南省海口市有一座五公祠,是為紀念唐、宋兩朝被貶謫到海南的五位著名歷史人物而建,故名五公祠。五公中,除唐朝名相李德裕外,宋朝是李綱、李光、趙鼎和胡銓,而這四人,都是由於力主抗金而遭到秦檜排擠,貶謫至此的。四人中,李綱最幸運,不久即遇赦北歸。最慘是趙鼎,他曾經兩度任相,是秦檜的老上級,卻在被貶至海南三年後,身心交瘁,絕食而死。秦檜死後,李光和胡銓遇赫歸朝,李光死於歸途,胡銓得歸。這只是秦檜打擊異己的一個縮影,冰山一角。

人在做了虧心事之後,總會想方設法塗抹和掩飾。秦檜是宰相,擁有「監修國史」身份,他利用這一有利身份對歷史進行了主觀篡改。《宋史·秦檜傳》記載說:「(秦檜)命子熺以秘書少監、領國史,進建炎元年至紹興十二年《日曆》五百九十卷。熺因太后北還,自頌檜功德凡二千餘言,使著作郎王揚英、周執羔上之,皆遷秩。自檜再相,凡前罷相以來詔書章疏稍及檜者,率更易焚棄,日曆、時政亡失已多,是後記錄皆熺筆,無復有公是非矣。」同時,秦檜還不斷為趙構個人以及降金乞和政策貼金,對岳飛頗有詆毀,抹殺岳家軍的功績。宋孝宗時期所確定的「南宋中興十三處戰功」中,將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勝也囊括,卻沒有岳飛的郾城和潁昌大捷,或許就是當時的官方記述皆出於秦檜父子之手的結果。

有人說兩宋無文字獄,其實要從程度上來說。寬鬆如北宋者,也有蘇東坡的「烏台詩案」。到了南宋,尤其是秦檜當權期間,興獄的方法更多樣了,受到打擊的人也更多了。秦檜當政期間,曾大力禁止私家野史的寫作和出版。《宋史·秦檜傳》載,紹興十四年,秦檜「乞禁野史」;紹興十五年,秦檜「又對帝言私史害正道」;紹興十九年十二月,朝廷正式頒布詔令:「禁私作野史,許人告。」在這種態勢下,許多人不僅不敢再寫,現有的也趕快燒,李光的家人,就把李光的萬餘卷書全部燒掉。司馬光的後人信誓旦旦地辯解說,《涑水記聞》非其先祖所撰。一個叫曹泳的小官,因狀告他人私作野史而官升數級,一時間,「士大夫爭以誣陷善類為功」。

從秦檜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來看,幹壞事太易,做好人太難;「引刀成一快」易,「十年持漢節」難。要做一個無愧於良心道義的忠貞之士,需要像蘇武一樣,歷盡節旄盡落的艱辛和階下囚的屈辱。而前途的渺茫和囚徒的屈辱,卻常常成為擊倒意志這匹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於是,意志薄弱者改頭換面,賣國求榮,壞事幹得振振有詞而不以為恥。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朝廷以緊鄰岳飛墓的下智果寺為岳飛功德寺,並賜額「褒忠衍福禪寺」,即今天的岳王廟。清朝褚人獲《堅瓠集》載:「(明)正德八年,指揮李隆冶銅為(秦)檜及妻王氏、万俟卨三形,皆赤身反接跪墓前。」從此,秦檜被反綁雙手,跪於岳飛墓墓道階下,任後人石敲瓦擲,撒溺其頭。至於結局,就是那副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客兒 的精彩文章:

同為五四運動健將 為何傅斯年不接周炳琳去台灣
蔡元培:義務與權利

TAG:史客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