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母親節不是一天的節日!

母親節不是一天的節日!

很久以來,一直沒給媽媽過過母親節,一來中國壓根兒就沒有母親節,二來自己也沒有過母親節的習慣。2006年11月全國政協委員李漢秋以「創設中國母親節」為題,提出設立中國人自己的母親節,並提出孟母可作為中國母親節的形象代表,但最終無疾而終。很難相信在一個如此重視『孝道』的國度,竟然沒有一個專門用來紀念母親的節日,是不是很匪夷所思呢?

要理解這個問題,先要理解中國古人是多麼重視孝道的。

中國古代社會由六行、六德、六藝這幾個基本價值觀構成。六德指:義、忠、智、信、聖、仁。仁對應「子」,就是為人子。通俗來講就是,作為子女應有的言行作為,就是我們常說的孝道。

中國古人非常尊重父母,《弟子規》對子女的言行進行了規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

經常聽父輩說祖輩教育他們的事兒。比如子女在父母以及長輩面前不可大聲說話,更不可以直呼其名;父母、長輩吩咐你坐、你才可以坐;在父母、長輩面前不可有大的動作;吃飯前父母沒動筷,子女不能動筷......

的確,在中國古代並沒有特別為女性設定什麼節日。但在非常講究禮法的那個時代,對子女來說,每一天都是母親節,哪一天都得孝敬父母,盡孝道,只要在家,天天都要給父母請安,等於天天都是母親節父親節。因此,中國古代沒有母親節也很正常,因為天天都是母親節、父親節。

而到了現代,美國成為世界霸主,其文化價值觀也被直接輸出到世界各地,一來從側面反應出當今社會,不消子孫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尤其是商人,在過母親節的同時,利用母親節來搞搞促銷,大賺一筆,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作為一個正常人,你當然可以大大方方的在每年的母親節給媽媽買份禮物,一束花,一個吻,但我想說這就夠了嗎?14年春晚,王錚亮的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幾乎唱哭了所有為人父母的人,包括我。直到現在,每次聽到裡面的歌詞都還是會被感動到:

門前老樹長新芽院里枯木又開花半生存了多少話藏進了滿頭白髮記憶中的小腳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愛交給他只為那一聲爸媽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如果我還沒有為人父母,在聽到這首歌時,也許只會覺得父母帶我們不容易,應該多孝順父母,也許還會覺得歌詞有點兒矯情;但為人父母后,才知道這歌詞是自己內心的真實寫照。當看到小寶寶的那雙小腳丫,看到他(她)那張小嘴巴,你會覺得把一生的愛交給他(她)都是值得的;當想到我們也一樣會慢慢老去,回憶起當年他們點點滴滴長大的『日記』,想必滿腦子都是他們哭了笑了的痕迹。

周末和愛人一起去看《巴霍巴利王2》,有一幕讓我特別感動,就是當政變開始,卡塔帕將軍臨危受命,為掩護巴霍巴利之子,小巴霍巴利的離開,他不得不單槍匹馬與叛軍廝殺,在臨別時,他將剛剛出生沒多久的小巴霍巴利的小腳丫緩緩地放在自己還帶有絲絲血跡的額頭上,那一刻我被深深地觸動,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儘管中印文化相差很大,但這一刻,他們是統一的。這是一種『責任』,一種隨時敢於為他付出生命的責任,這種責任跨越了奴隸和君王的界限,更像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沒有一點兒雜質的愛。

我經常反思,如果沒有父母在身邊幫我帶小孩,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如果他們體弱多病,我的生活又會怎麼樣?然而我的這些反思都是錯的,因為我還是以自己的利益出發來反思的,是有雜質的,而父母的愛確是那麼乾淨,那麼無私。拜什麼菩薩拜什麼神,多拜拜父母吧,他們對自己的孩子幾乎有求必應,他們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值得我們拜的活菩薩,他們的愛才是真愛!

母親節不是一天的節日,而是每天都應該過的『節日』,多陪陪父母,就像小時候他們陪著我們一樣~多陪父母說說話,就像小時候我們盼望聽到他們的聲音一樣~多牽牽他們充滿皺紋的手,就像小時候他們牽著我們的手一樣~

感恩爸爸媽媽!希望你們能天天開心,長命百歲~

您的兒子2018.05.0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魅力女人 的精彩文章:

總有陌生人在偷偷愛著你
霍思燕:最好的愛情,是我們在婚姻里繼續談戀愛

TAG:魅力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