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你越遷就,別人越得寸進尺

你越遷就,別人越得寸進尺

拒絕,可以讓你變得更珍貴。

富書主播:木棉

主播荔枝號:牙璋辭鳳闕 (FM1965863)

01

前段日子,微博上有一個粉絲忽然給我發了私信,他說:「你好,我關注了你一段時間,很喜歡你的文章,我們可以互關嗎?」

雖然不知道他是誰,但是自己的文章得到了別人的認可和鼓勵,當然是件好事,於是就很爽快地答應了。

之後,他又讓我給他推薦幾本文學類的書,問我一些關於某些作家和作品的問題,凡是我了解的,都做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直到昨天,我刷微博的時候,忽然發現那位朋友發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與我之前某一篇的題目,內容完全一樣。

奇怪的是,本該署上的我的名字和文章來源卻「銷聲匿跡」了。

老實說,那一瞬間,有一種自己辛辛苦苦種的糧食被一個不相干的人挖走的感覺。我立刻給他留言:

不好意思,請問您發我的文章之前經過授權了嗎?

過了將近一個小時,他輕描淡寫地回復了:

哎呀,不好意思,我就是覺得你這篇文章不錯,就分享了一下,別那麼小氣嘛。

我頓時感到好氣又好笑。給他回復道: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動幾下手指轉載就好了,難道原文複製粘貼,刪掉名字之後再發表就是你口中的『分享』?你也不嫌累?

之後我迅速把他拉黑了。我小氣?我跟你熟嗎?

在我都不知道你是誰的情況下,你說話的口吻卻彷彿我們之間是個相識多年的老朋友一樣漫不經心,我為什麼要對你大方?

我深知「不與傻瓜論短長」的道理,但是這樣的人能夠輕車熟路地複製別人的文章再發表,難道他是真傻?不如說他是「裝傻」更為妥當。

我自以為的真誠,卻成為了被別人利用的籌碼。

到底是你得寸進尺、貪得無厭,還是我小氣吝嗇、不通情理?

02

有些人,總是仗著別人對自己好,就不斷地挑戰別人的道德底線,一次次以達到自己目的為標準,而這樣的行為,終將會失去身邊的朋友。

曾聽過這樣一個笑話:

一乞丐到一個男子家裡去乞討,男子給了他十塊錢。第二天乞丐又去,男子又給了十塊錢。就這樣,一直持續了一個星期。

一個星期之後,當乞丐再一次去乞討時,男子只給了五塊錢。乞丐詫異地問道:「你以前一直都是給十塊的,怎麼現在變成五塊了?」

男子訕訕地笑:「因為我結婚了,最近手頭有些緊。」

乞丐頓時大怒,啪的一巴掌打過去,對男子呵斥道:「什麼?你竟然拿我的錢去養你老婆?

得寸進尺的人,總是認為別人對自己的好是理所應當,把對方對自己的幫助當成一種常態,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一些要求,過度消費別人的善良。

別人幫助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沒有人有義務對你好。

心懷善意的人,胸中裝滿的是責任感,這種責任感波及身邊的每一個人,而不僅僅是你一個人身上。

當你習慣了別人的善意,並將其當成一種常態的時候,彼此關係之間的悲劇就開始釀成了。

03

有些人的心是「無底洞」,哪怕你對他再好,在他的心裡,都不會留下印記;

有些人的心則是一個「量杯」,別人對他一點一滴的好都被悉數記住,等待恰當的時機去回報和奉還。

一百多年前,在英國的一個鄉村裡,一位農民在勞作之餘,聽見一個落水的孩子在喊救命,於是奮不顧身跳下水中,將孩子救了上來。

後來,待到一個貴族帶著孩子登門道謝,農民才知道這個孩子是個貴族公子。

貴族為了報答農民的恩情,決定資助農民的兒子去倫敦接受高等教育。

多年之後,農民的兒子品學兼優,受到了英國皇家授勛封爵,並因為青黴素的發明而獲得194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他就是亞歷山大·弗萊明。

而那位貴族公子,在二戰期間患上了嚴重的肺炎,生命一度危在旦夕,幸運的是,他依靠青黴素的治療,竟然很快就痊癒了,他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

善意,就這樣如同接力一般地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傳遞,無意間的一次善行,在冥冥之中的輪迴,都是為自己積累下來的福報。

懂得感恩,是人與人之間情誼得以長存的關鍵。

交朋友,從某個角度來看,像是一種投資。

我對你好,希望你也能用同樣的態度來待我,這樣我們才能「長期合作」,如果我的單方面付出看不到「回報」,誰還願意浪費時間和精力去維持?

《詩經》中尚言道:「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儒家也提倡「禮尚往來」,得了別人的恩惠,就要想方設法地去報答,而不是心安理得地坐享。

俗話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報恩德。」

感恩是靈魂上的健康,是精神上的寶藏。懂得感恩的人,人格才是健全的。

04

然而,換個角度來說,得寸進尺的「白眼狼」的背後,總有一個「縱容者」。

這種「縱容者」就是那些「老好人」們。

大一的時候,我通過一個興趣社團認識了曉瑩。

在互相介紹交談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倆都愛音樂,來自同一所高中,而且生日只差了一天,因此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彼此相言甚歡,很快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在彼此熟悉了之後,她開始三天兩頭地找我出去逛街吃飯,我都欣言應允。

她約我去看電影蹦迪,我答應了;

約我去吃那家很火的網紅餐廳,我答應了;

約我去小長假旅遊,我還是答應了。

當時的我認為:

交友嘛,無非就是吃吃玩玩,為了陪陪朋友,犧牲一點自己的時間也無可厚非,大家開心就好了啊。

到了十二月份,英語四級考試迫在眉睫,我開始克制自己少參加娛樂和社團的活動,專心致志地備考。

考試頭一星期的周末,我正在做模擬題做得焦頭爛額,這時曉瑩一個電話打了過來,讓我陪她看最近很火的一部電影。

我語氣里充滿了歉意:「對不起啊曉瑩,馬上要考試了,恐怕我不能陪你去了。」

她沉默了一兩秒,然後我聽見了她冷冰冰的聲音:「嗯,我知道了。」

然後她就掛了電話,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有主動找過我。

剛開始我委屈了一段時間,後來漸漸明白了:

真正的友情,是彼此理解和寬容相待,而這種建立在依賴和利用基礎上才得以依存的「塑料花」友情,不要也罷。

生活中,老好人往往扮演著吃力不討好的角色,他們的付出與回報往往不成正比,這就涉及到了「阿倫森效應」:

是指伴隨獎勵減少,態度也逐漸消極,伴隨獎勵增加,而態度逐漸積極的心理現象。

老好人總是不懂得拒絕別人,哪怕委屈自己也要硬著頭皮答應別人的請求。

然而,當某個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負荷,因而不得不拒絕的時候,這僅有的一次拒絕會激起對方的失望感與憤怒感。

而老好人幫他做的所有事情,似乎都在拒絕他的那一刻起,就像「100-1=0」這個公式一樣,變得毫無意義。

這就好比,一個人習慣了將另一個人當成自己的「支柱」,並把依賴對方當成了自己的習慣。

而有一天,這根「支柱」忽然抽身,他就會失去了慣性,變得手足無措,然後指責對方不通情理。

在家庭教育中,人們常說「慣子如殺子」,過分溺愛和縱容孩子,答應他們的無理要求,孩子不僅不會感激你,反而會變本加厲地增加籌碼 。

而在人際關係中,何嘗不是如此?

一味地妥協、遷就和縱容,無異於引狼入室, 養虎為患,而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為什麼別人越來越不把你當回事?

因為你太好說話了。

什麼事情,別人一找你就答應, 什麼東西,別人一給你就要,這樣你就變得沒那麼珍貴了。

做人除了說「好」之外,還是要經常說「不」,親和力在人際交往中固然重要,但是一個人的價值,往往是靠拒絕而來的。

拒絕,可以讓你變得更珍貴。

學會說「不」,及時止損,是打擊「得寸進尺」這種行為的關鍵。

要記住,一輩子沒那麼長,做好人,但不是「老好人」。

你對於任何人都不虧欠,不要委屈自己,慣壞了那些得寸進尺的人。

原創不易,隨心打賞

富書原創矩陣: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FranklinReadingClub),爸媽精讀(shenduwenhua),富書(zhongchoudushu),出版暢銷書《絕不過低層次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為你讀詩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好的工作,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我剖腹四次,終於生了兒子」

TAG:為你讀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