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Please Mind The Gap

Please Mind The Gap

點擊??KKWeekly關注,定期收看我

Silver Lining

 Happiness

Hurts 

00:00/04:58

先說箇舊事。

前年去參加朋友公司周年慶,飯後大家零散著坐著喝酒聊天,大學時期有過一面之緣的一男的走過來坐在我旁邊跟我說話,上來就是:「蒯,你以前是我女神,不得不說,現在身材沒以前好了。」

補充信息,那男的自己是個不到一米七的兩百斤胖子,我當仁不讓地先給了他一個大白眼,回了一句:「別跟我說話了。」然後轉過身子,跟旁邊的朋友開始講話,他什麼我都當他是空氣。

不說有沒禮貌吧,單論技術,通過打壓外貌來吸引異性注意力,也屬於搭訕方式里比較低級的招數了。之前確實見過男生在酒吧跟女生聊天,先批評對方妝容和衣著,等對方猶豫著開始照鏡子,再得意洋洋地開始指點江山,以此來混熟。

本身就是社交場合,大家彼此身份平等,如此劣質的開場白,我這種暴脾氣肯定是一點面子都不會給。但也許脾氣溫和的女生真的會產生「對方是為自己好」的想法。千萬不要,跟陌生人打開話匣子有一百種方法,如果這個人偏偏要選一種損人利己的,還自詡是幽默,那就是壞種,趕緊讓他走開。

我私下和朋友之間說話百無禁忌,什麼沒下限的玩笑都可以開,那是因為我們是朋友,況且朋友並不會真的攻擊彼此弱點。比如175+的朋友時常笑我是小矮子,但她們絕不會跟150的朋友提一個矮字。

如何判斷一句話是不是帶有惡意?不是說的人來定的,而是聽的人來定。如果別人明確表示我對這話感到不舒服,那你要麼道歉收回要麼就消失,但凡補一句「我開玩笑的你怎麼那麼小心眼」的就直接可以認證為一條單杠了。

其實不僅是沒有距離感的路人,無論是伴侶相處,還是朋友相處,都有那種習慣性貶低別人,試圖以打壓別人的自信來獲得關係里的主動權的。可能並不是有意識去這麼做,但就是無意地告訴你,你這裡不好,那裡不對。甚至有些話聽起來就是善意的,比如每一句「這樣挺好的。」後面都要跟一句「但如果你像這樣會更好。」

之前也在朋友圈看過一個女的,經常給共同好友留言都是語帶貶義,後來有次她甚至在另一個女生髮了幾個美女朋友的照片下留言暗示圖中人整容,我們共同認識的朋友曾交換過意見,認為那女的已經瘋了。

坐地鐵時,總能聽到語音播報,讓乘客小心車廂與站台之間的空隙。人與人之間,往往也需要一個大廣播,隨時提醒注意距離。

人與人相處,其實跟小動物相處是一樣的,不斷給予正面的信息,相應也會得到正面的反饋。而你要選擇否定別人,就不要抱怨得到的負面反饋。現在流行語境下的「杠精」大多就是給了負面信息還不自知,更可怕的是那些打著「為你好」的正義旗號指點江山的,真的嚇人。

我強調過很多次,我拒絕「粉絲」一詞,除了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值得「粉」的,也是因為見過好幾次所謂粉絲把「喜歡」當成籌碼,翻臉時用加倍的熱情用來踐踏別人的行為。

葉三老師說:「關注不等於權利。你關注我,不代表我有義務滿足你讓你開心。我還從小關注新聞聯播呢。」凡是遇到那種以抹黑別人為樂的人,一定要小心躲開,就像那些談個戀愛分手把ex發上吐槽營銷號的人一樣,就是命帶賤格。

即使擁有「博主」這個身份,我從沒有抱怨各個平台的屏蔽規則,因為覺得網路情緣一線牽,早說過了,表達不是為了到達,沒有什麼是「必須值得」被看到的。說白了,非想要關注你的人,哪怕拉黑都趕不走。

我大概兩三年前就關閉了@提醒,非互相關注的網友@我,我是看不到的。之前有被拉黑的人到一坨的賬號去留言,氣急敗壞甚至說出了「劉德華沒有粉絲也不會是劉德華」這種話。(呃估計是代入了楊麗娟視角。)

當時有個網友看到回復那個人,「我看到好幾次蒯懟網友了,知道她什麼脾氣,不喜歡就別關注唄。」我真的!想給這位網友鼓掌放煙花!道理就是這麼樸素,你的冷漠就是對我最好的懲罰,但偏偏很多人願意投入自己的時間。網路世界萍水相逢,我拉黑後轉眼就忘,如果你一直記掛著我實在對你不公平。

前段時間有個網友給kkweekly留言,說因為把我寫的微博沒註明出處搬到朋友圈,被她的同學嘲笑羞辱,難聽的話轉了一圈傳到她那裡,她也覺得用了我的話很差勁,想給我說聲抱歉。我安慰了兩句說沒關係無所謂的,多謝她喜歡我寫的微博。

這兩天她又給我留言了,說那個當初以「維護蒯仔」來攻擊她的同學,最近又開始罵我,甚至還專門開貼來罵。這個女生補充了一些這位愛攻擊人士的生活情況,讓我明白,有的人時間多是因為真的沒有別的事可以干,只有發泄惡意才能證明自己,讓心理平衡一些。

我以前會稍微猶豫,但現在已經完全沒有遲疑——我明明在走自己的路,別人要來踩線,那回敬與否、回敬什麼都是我的自由。再說了,我回罵的都是具體的賬號,勞駕別替其它關注者對號入座了,人家可真沒把自己當「粉絲」。

而且我發現一個規律,這些主動去傷害別人的,反而喜歡指責別人不夠大氣。就好像現在網路上時常看到人在受到傷害之後,總是會被討伐:「是不是你自己有問題?」

前段時間關注高校性侵的事件,很讓我覺得憤慨的就是受害者有罪論,彷彿讓他們產生自我懷疑的痛苦,就可以卸掉一點作惡的責任。而只有處事滴水不漏的反抗者和受害者,才能得到應有的歉意。

但事件里最讓人難受的還是看到武漢理工陶同學生前跟他媽媽的對話,家人一直勸他忍一忍。

「再忍忍。」這句話給人的感覺是:不能忍反而成了一種罪過。確實,我們的父輩經歷的很多事情,除了忍耐別無他法,這是帶著倖存者偏差的經驗之談,忍下來的人就活下來了。勸人忍,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讓人難受的正是其中包含的無奈。

我只是想提出一個不一定對的想法,即使忍耐是個解決方法,但有沒有可能,別再把忍耐當成美德,它只是種能力,甚至可以說是超能力。

都覺得「沒辦法啊,大環境就這樣。」那強迫你接受,好言相勸你忍耐的人就會更加習慣成自然,「既然身在此處,要麼忍耐,要麼離開。」這話看似有道理,實際只是為虎作倀。

我對「忍耐」這件事並不擅長,當然也是大多數情況下對我來說不值得忍耐。

偶爾會得到網友給予「溫柔」或「積極」這一類詞的評價,我也從不認領,偶爾還會反駁。實際上,即使現在流行細分市場,我還是固執不願意被一兩個詞概括。微博上我最喜歡的一位寫作者,經常隨口罵髒話拉黑關注者,但在我心中她始終既冷酷又浪漫,既喪又暖,而且最重要的是,我非常清楚一點:我怎麼想對她來說一點不重要。

之前看了個關於校園性侵的訪談節目,裡面說:「年輕人不要太聽話。」這說的是對的,不要太溫馴,對明顯的惡意就是要明顯的反抗,用含蓄諷刺的對方還不一定聽得懂,所以,無論是在何種情況下,感覺到不適,就得明刀明槍地說出來:「我討厭你,離我遠點。」

最後,還想分享前段時間看到的一段《月亮與六便士》里的片段,重新提醒了我人類的複雜。雖然偶爾也會產生失望情緒,但也明白我自己本身也是這複雜的一部分,接受並不是妥協,反抗也不代表逆行。

毛姆是這樣寫的:「那時,我還沒有懂得人性是如何的矛盾,我不知道真誠中有多少做作,高貴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惡中有多少善良。如今我是充分懂得了,小氣與大方、怨懟與仁慈、憎恨與熱愛,是可以並存於同一顆心中的。」

至少有一件矛盾的事我們是可以控制的,那就是你的注意力。電影《ladybird》里女高中生ladybird一直厭倦自己生活的小鎮,但她描寫小鎮的作文被修女稱讚,說她應該很愛這個地方。ladybird說:「我只是花了些注意力而已。」修女說:「注意力和愛,它們其實是一回事。」

我腆著臉再說一次以前說過的話:希望我和讀者的關係,就像是身處機場滾動的平行電梯,最多是錯身經過的點頭之交,也不值得更多的注意力了。

與君共勉。

??四月初說希望每天更新kkdailylook做到了,五月但願能密集更新kkweekly,多寫文章,並做2-3個vlog。(但五月只剩20天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KKWeekly 的精彩文章:

TAG:KK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