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古代禪宗如何看待「特異功能」

古代禪宗如何看待「特異功能」

「王林事件」的不斷發酵,引發了人們對人體特異功能的圍觀。從科學的角度看,「特異功能」不過是騙術,肯定不存在。從宗教的角度看,「特異功能」是什麼呢?佛教中本土化程度極高、對中國歷史與民眾影響深遠的禪宗是如何看待人體特異功能的?

作為一種前現代的宗教流派,禪宗承認「特異功能」的存在,並稱之為「神通」。這樣的稱呼雖然約定俗成,但並不規範。五代時期的禪師延壽(同時也是凈土宗高僧)所編的《宗鏡錄》,曾按高低層次列出了五種「通」:道通、神通、依通、報通、妖通。除了最高層次的道通外,其他四種「通」都包含了某些「特異功能」,只不過在層次上有高低之別。

「狐狸老變,木石精化」屬於妖通。以此推理,就算「空盆取蛇」是真的,在禪宗看來也不過是妖通。這些「大師」並非「神人」,而是「妖人」。報通、依通、神通,依次下來,不過是「特異功能」更加強大。而禪宗大乘境界的道通,不講「特異功能」,追求的是一種高妙的心靈體驗:「無心應物、緣化萬有」。

其實禪宗對於「特異功能」十分警惕,甚至是排斥的。在禪宗看來,「特異功能」往往是修行所得到的副產品,檔次較低,與佛性無關。執著於「特異功能」有礙發現自心的佛性,阻擋般若境界的臻至;在大眾面前炫耀和宣傳「特異功能」,則會「惑眾」,是莫大的罪過。我們可以通過禪宗典籍《五燈會元》所記述的一些公案,更直觀地理解禪宗對「特異功能」的態度。

唐代著名的黃檗希運禪師,在禪宗史上影響巨大,其弟子臨濟義玄開創臨濟宗,為禪宗五家之一。《五燈會元》中描寫了他遭遇一位具有「特異功能」人士的事情。黃檗希運早年還未得道時,曾遊歷天台山,遇到過一個氣宇非凡的僧人,彼此相談,十分投機。二人同行,路遇山澗,水漲難行。那個僧人想要攜希運禪師一同渡水,希運禪師表示:各渡各的。渡水如度人,這裡隱含著自度之意。這時候,那僧人露了一手「特異功能」:褰衣躡波,若屐平地。一拎衣服,踩著水波渡過去,簡直是武俠小說里的「踏雪無痕水上漂」。僧人渡過去了,便招呼希運禪師來渡。

當時希運禪師僅僅是個普通後輩僧人——若按照一般神話或小說的橋段,遇高人怎可交臂失之?男主角應該無限景仰、趕緊拜師學兩招才對。可故事的發展出乎了我們的意料。《五燈會元》接下來的敘述,蘊含了禪宗的微言大義。希運禪師呵斥了那位顯露「特異功能」的僧人,而且十分毒舌:你這自了漢,早知道你這樣,就該砍你的腿!

「自了漢」一般指只能度自己,不能普度眾生的小乘修行者,在大乘佛教看來,這樣的人段位很低。希運禪師對這些神異毫不稀奇。這裡隱含的意思是,「特異功能」這些東西,與普度眾生無關。不僅如此,「特異功能」對修行本身也是有妨礙的。沉醉於「特異功能」的甜頭之中,會阻礙修行者追求更高的心靈境界。「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禪宗一直喜歡用「指月」的比喻,「月」代表「明心見性」以及終極境界,佛法不過是指向月亮的那根手指。從這個角度講,佛法本身亦不應執著,何況那些和終極境界八竿子打不著、完全是副產品的「特異功能」!如果說,忘記「明心見性」、執著於佛法,是捨本逐末,那麼,執著於「特異功能」,就是舍本逐「渣」了。對「特異功能」的執著心,從義理上講,應像黃檗希運口中的「砍腿」一樣砍斷。

禪宗發展到後來,十分強調日常生活境界在修行中的位置,即眾所周知的「砍柴擔水,無非妙道」,「平常心是道」。最高妙超越的境界,也就是最日常、最平凡的世界。那麼,追求「特異功能」就不僅僅是阻礙修行了,而是與修行背道而馳。黃檗希運這則公案的最後,卻是神話故事常見的套路,次要人物對主人公表示折服——顯神通的僧人對黃檗希運說道:你是大乘根器,我所不及!說完消失不見。

黃檗希運這則公案中的僧人只是在同行面前露了一手,屬於行業內問題;另一則公案則涉及到在大眾面前顯露「特異功能」的問題。

五台山的隱峰禪師,俗家姓鄧,人稱鄧隱峰。他曾師事石頭希遷和馬祖道一兩位宗師級人物,按輩分還是黃檗希運的師叔。他在馬祖處開悟,成為一代高僧。據《五燈會元》中的記述,他生性詼諧幽默、瀟洒不羈,也具有一身修行所帶來的副產品——神通。有一次他路過淮西,遇到官軍與藩鎮割據的叛軍交戰,勝負不分。出於慈悲心,隱峰禪師決定用「特異功能」平息戰事。他把錫杖扔向空中,自己則飛身而過,眾士兵目瞪口呆。不知是隱峰禪師提前用「特異功能」潛入了士兵們的夢中,還是篡改了他們的記憶,士兵們竟感覺眼前的情形與此前夢中的情景一模一樣。大家驚訝無比,只顧行注目禮了,頓時無心打仗,一場兵禍消於無形。

按照傳統神話的套路,故事至此,應該皆大歡喜,可《五燈會元》敘事到此,卻筆鋒一轉,開出現了大逆轉,這個逆轉揭示了禪宗對顯露「特異功能」的態度。隱峰禪師使用了神通,他擔心這種「特異功能」的使用會「惑眾」,於是回到五台山,在金剛窟前圓寂了。

隱峰禪師即將圓寂時,詼諧幽默的一面又顯露出來。他決定再用一次「特異功能」——倒立而逝。他的遺體一直倒立在地上,猶如生根一般,眾人怎麼抬也抬不動。他的妹妹也是出家人,恰好也在,走上前來說道,你活著的時候不守規矩,死了怎麼也熒惑眾人?說罷一推,隱峰禪師的遺體才倒下。

在大眾面前使用「特異功能」,在禪宗認知里是一項很嚴重的罪過。用其話語來講,這會「惑眾」。「惑眾」可以理解為擾亂世俗秩序,打破宗教與世俗之間的微妙平衡。這裡還有一層含義是,禪宗希望民眾從「明心見性」、追求智慧的規範角度去理解、體驗佛教,而不是基於追求「特異功能」的目的。而禪師在大眾面前顯露「特異功能」,就會擾亂民眾的「正信」之心,讓大家接近佛教的目的變得不純。隱峰禪師使用「特異功能」出於慈悲之心,尚且不能逃脫「惑眾」之嫌,可見禪宗對這一問題的嚴厲態度。

現代性的發展造成了知識與信仰的分離,科學與宗教各成系統,互不統屬。每當我們用科學的標準來批判那些所謂的「特異功能大師」時,他們會拿出一套科學邊界之外的宗教標準來辯解。然而,禪宗的態度證明了,在傳統宗教內部,一樣可以找到批評「特異功能大師」的理論依據。對他們的批評,既可以基於自然科學,也可以基於宗教學。騙術就是騙術,既非科學,和宗教也毫不相干。

關注我們:做正信的佛弟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雨 的精彩文章:

聖嚴法師:常起瞋心如慢性自殺
聖嚴法師:結了惡緣怎麼辦

TAG:法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