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女神的反擊:被性騷擾、被趕出公司,4年後她身價億萬!

女神的反擊:被性騷擾、被趕出公司,4年後她身價億萬!

最近,美國兩大約會社交軟體Tinder和Bumble又懟上了。

先是Match Group(Tinder的母公司)起訴Bumble侵犯其專利和商標權,濫用商業機密。

接著Bumble反訴Match Group模仿其核心功能,要求Match Group賠償4億美元。

消息一出,兩個軟體的用戶瞬間炸開了鍋。顯然Tinder和Bumble雖能在用戶的手機中和平共處,但現實中,兩方卻是互相傷害的不亦樂乎。

其實兩家公司的恩怨糾葛早就開始了!而這場糾葛繞不開一個關鍵人物,也就是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又美又厲害、想要什麼全都自己爭取的前Tinder聯合創始人,Bumble現任創始人兼CEO 惠特尼?沃爾夫(Whitney Wolfe)。

2012年,22歲的惠特尼與另外三位創始人啟動了Tinder約會應用程序項目。沒過多久,她就升任Tinder的營銷副總裁,據說Tinder火焰Logo的靈感來自惠特尼父親在蒙大拿州小屋的壁爐。

然而,短短兩年後,惠特尼就被迫離開了Tinder。努力工作並為Tinder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惠特尼遭到了來自老闆的長期性騷擾。

在與自己的上司男友分手後,惠特尼不斷地被詆毀、被威脅。一年以後,就被撤銷了「聯合創始人」的稱號,不僅如此,她還遭受到前男友的辱罵和長達18個月的性騷擾。

遭受愛情事業雙重滑鐵盧的惠特尼,每天幾乎吃不好,睡不好,焦慮不安,在遭受網上激烈的抨擊後,她刪掉了推特賬號,回到了家鄉德克薩斯州,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

再次出發的惠特尼,將創造什麼驚喜呢?

1

女子力第一步:

創新,我們不比男人差!

在飽受爭議期間,為了撫平創傷,她開始設計一個女性專用的社交網路 Merci,她說:「在這個社交網路中,我們不看外表,只關注女性的個人魅力。」

「我一直設想有這樣一種場景,對面的小夥子沒有我的號碼,但我卻有他的。如果女孩子們有感覺,就讓她們主動發出約會簡訊。如果她們沒感覺,配對就在 24 小時後自動消失,就像灰姑娘的南瓜和馬車。這就好比大家在跳 Sadie Hawkins,女孩子擁有優先選擇舞伴的權利。」

惠特尼對女性用戶的需求有著極強的洞察力,當時超過 90% 的在線約會公司都已在競爭中倒閉,但她卻發現了另一個創業機會,超過 10% 的女性用戶願意每月支付 9.99 美元獲得額外服務,例如讓應用判斷某對象是否值得建立聯繫等。(據投資公司傑富瑞集團(Jefferies Group)的一份報告顯示,Tinder 中只有 5% 左右的用戶願意為類似的服務付費。)

Bumble的設計思路是:從線上聊天到線下約會全部都由女性做主!由女性用戶選擇對異性是否產生好感,也必須由女性先發起聊天,決定是否要建立交往;避免讓女性看到未經接受就發來的不雅照片,還借鑒了線上流行的照片模糊化技術。

除此之外,Bumble還衍生出了其他產品。一個叫做Bumble BFF,側重在女性之間建立友誼;另一個叫做Bumble Bizz,意在打造女士優先的人際社交網路。

惠特尼說:「我們想要解決網路中存在的色情服務和性別歧視,我們認為我們有機會改變這一現狀。」

聰明如她還懂得把握商機,在2018年3月7日Bumble與洛杉磯快船隊達成球衣廣告合作,這份合約為期三年,總金額約2000萬美元。

快船方面還稱:Bumble的logo印在球衣上是一種「附權勳章」,他們承諾將由此推廣性別平等的理念。

惠特尼對此表示:「以前從未有一個強大職業體育團隊以這種方式與Bumble這樣的女性驅動品牌合作。雙方將會拓展他們的業務,包括為工作的女性建立起一個強大的互助網路。」

2

女子力第二步:

善用性別優勢!

從Tinder離開沒多久,惠特尼就收到了一封來自俄羅斯的陌生郵件,發郵件的人叫做安德烈·安德烈夫(Andrey Andreev)。

安德烈夫生於莫斯科,在倫敦長大,2006 年創辦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線交友網路 Badoo,註冊用戶超過 3.6 億,遍及 190 個國家。

原來在第一次見到惠特尼後,安德烈夫就被她的激情和活力吸引了,並且希望讓她來Badoo 當首席營銷官。可惠特尼當時還在Tinder,就沒有給他機會。

當她陷入爭議時,安德烈夫的團隊給她的律師發了封郵件,希望她能在這場糾紛中取得勝利,也表示願意與她共事。

但惠特尼當時說:「我不會受雇於人了,我要自己創辦一家公司,我也不想搞什麼約會社交。」

安德烈夫卻堅持邀請惠特尼加入,希望把她在營銷和品牌塑造方面的天賦與他擁有的基礎設施、資本和資源相互融合。

安德烈夫的再三邀請打動了惠特尼,當她把自己計劃做一款以女性為中心的社交軟體的想法說給安德烈夫後,安德烈夫認為這非常符合女性用戶的需求,於是他們決定研發出一款以「Lady First」為核心功能的約會app!

Bumble也就由此誕生!

這款產品正如它的名字,如蜂巢和蜜蜂一樣佔領約會市場, 2014 年 12 月推出,第一個月就獲得了 10 萬多的下載量,至今擁有接近3000多萬的用戶,短短不到4年就躋身全美生活App榜單的第2名,直逼排名第一的Tinder。

Bumble評級

安德烈夫與惠特尼的合作可以說是天衣無縫,惠特尼負責提供點子和運營方案,安德烈夫憑藉他在 Badoo做了十年的 AB 測試經歷,對各種盈利方案有效性的了解,創造出了約會市場中無可匹敵的產品。

有了Badoo 提供的數據和資料,Bumble很快就順利開啟了內置購買功能。同時,資本力量的推動也加快了Bumble的增長速度。

3

女子力第三步:

堅持自己,決不讓步!

「被解僱」後不久,惠特尼毫不客氣地將Tinder告上法庭,將前男友那些不堪入目的威脅信息作為起訴材料,以性騷擾為由起訴了對方。因為她堅決的態度,不僅漂亮地贏得了官司,還獲得了一百多萬美元的賠償。

後來惠特尼創業成功,作為Bumble創始人的她由此成為億萬富翁,分別在2017年、2018年連登福布斯30under30的榜單,第一次登榜時她才28歲!

但Bumble的快速發展,逐漸撬動了Tinder的乳酪。

最新的數據表明,Bumble月訪問增長量為1.9%,而Tinder卻在下滑4.42%;在美國Bumble的網站排名為35,907,Tinder為1,170,同比高出34,737,同時月訪問量也高出10%。

Bumber

Tinder

作為Tinder的母公司Match Group坐不住了,試圖收購Bumble(Match Group構建了一個在線約會帝國,它還擁有PlentyOfFish, match.com, HowAboutWe and OkCupid等多款產品。)

早在2017年夏季,Tinder就向Bumble開出了4.5億的收購邀約,但被惠特尼拒絕了。據福布斯稱,Match於2017年秋季再次接觸Bumble,儘管給出了超過10億美元的估值,但同樣被拒絕了。

2018年3月,Match開始起訴Bumble 侵犯專利權和濫用知識產權,指控Bumble模仿Tinder的功能,Tinder的名字、品牌和外觀均遭到Bumble不同程度的抄襲。

該訴訟還聲稱:「兩名前Tinder的員工現在在為Bumble工作,他們複製了Tinder的設計元素,並將其用於競爭對手的應用程序。」

Bumble很快就做出反擊。首先發表了一篇公開信,從創始人惠特尼作為女性創始人的角度聲明自己絕不會因為畏懼男權受到威脅,贏得了一波好感;3月28日,反過來又提起了對Match Group的訴訟,指控Match企圖通過詆毀Bumble嚇跑它的投資者,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要求對方賠償4億美元的損失費。

惠特尼有一句話:

You can kill the confidence, but you cannot kill the ambition.

在這場長達4年的戰爭中,惠特尼經歷了被性騷擾,被趕出公司,現在又被起訴的種種打擊,屢遭攻擊的她屢次反擊,哪怕被打倒也不放棄,也要重新站起來!

她向我們展示了什麼叫做女子力,

不畏打壓,也不怕威脅,

無論遇到多大的阻礙,

都勇敢堅強地面對,

也期待她能在新的風波中力挽狂瀾!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硅兔賽跑 的精彩文章:

本周六晚!加入UpHonest Capital創投派對,一起嗨翻紐約!
斯坦福校園硬體展,20+超酷科技產品全劇透!

TAG:硅兔賽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