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黎雄才:國畫要有國畫的韻味,沒有筆墨就不成中國畫!

黎雄才:國畫要有國畫的韻味,沒有筆墨就不成中國畫!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黎雄才(1910~2001),廣東省肇慶人,祖籍廣東省高要。當代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擅長巨幅山水畫,精於花鳥草蟲。黎雄才1926年拜高劍父為師,翌年入高劍父的春睡畫院學習,並一度在廣州烈風美術學校兼習素描。1932年,得到高劍父資助,赴日本留學,入東京美術學校學習日本畫。後來,黎雄才成功地揉合了傳統與日本畫法。創作出既有筆墨,又有渲染,同時又能表現景色的遠近和空氣層的具有獨特風貌的山水畫,被評論界稱為「黎家山水」。今天,咱們就來聽聽這位嶺南名家在用筆,用墨、課徒方面的獨特藝術見解。

在教學中常對學生說:師承古法,不能拋開前人搞國畫;師承古法,不能古而不發,發展繪畫藝術,要講純藝術,寫畫的藝術是什麼?就是用文房四寶加國畫顏料表達作者要表達的物象質感和意趣,畫什麼要似什麼,似是似特徵,和攝影照片有區別,國畫要有國畫的韻味,要反映出宣紙、毛筆、水、墨和顏料等繪畫材料所產生的特殊效果,給人以藝術感染力。

沒有筆墨就不成中國畫。沒有筆就無骨法;沒有墨就無神韻。

中國畫家一向強調「人」和「筆」,毋使「筆」用「人」。

執筆欲緊,運筆欲活。

作畫要練會懸肘,否則無法伸展作巨畫。

學畫之初,一定要把食指虛拳之執筆方法練成習慣;久而久之,自然能緊而靈活。

用筆應悟之於心而運於手,一筆之尖高低起伏,快慢頓挫,虛實粗細,心手相應地表達出不同質感量感的東西來。

用筆時心不厭精,手不忌熟,熟者熟練,而不是爛熟。俗語云:熟能生巧即是此理。

用筆要講藏鋒。若鋒芒畢露則易輕薄,而難於沉重;但鋒也勿全藏,全藏難顯精神,應以有鋒處露其精神,藏鋒處含其趣味。用筆慢是取其含蓄,快則取其奇巧。應豎應斜,隨物而定。

顧愷之曰:「若畫輕物,宜利其筆,若重物宜陳其跡,各以全其想。」應做到乍徐還疾,無往弗收。

總而言之,用筆離不開「精」「神」「氣」「力」四字。用筆忌霸忌惡,忌鋒芒畢露,一覽無餘。

用筆全神貫注,如箭在弦,一觸即發。意奮則筆縱。古人云:用智 不分,乃形於神。

畫之先,必深思熟慮,做到胸有成竹,然後下筆,即所謂意在筆先才能一氣呵成。猶如在江心漏船之中,伏燒屋之下,應當機立斷,不能猶豫。古人云:猶豫者,事之賊也。

用筆第一要「准」,第二要「活」。準則輕重快慢濃淡大小得其質,得其形;活則得其氣、得其神。

用墨應設法露其光彩,墨過乾枯則無氣韻,過濕則無紋理。用墨無氣則渾黑一團,是謂之死墨。活墨則有氣有光彩,死墨無氣無光彩。

古人用墨方法有二,一種是多次積成謂之積墨;一種是一遍畫成。積墨過多易傷氣韻,要能薄中見厚。一遍過的雖易得氣韻,但有時難得渾厚。

初入手者,宜先用淡墨,以其可改可救,但有把握後,則不拘於此。

畫中空白之處,須格外小心,一錯難改。成語云 「墨悲絲染」,你們應好好領悟。

文藝天下

我們傳播一種生活態度讓您一生擁有優雅氣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吳昌碩高清精品50幅欣賞
自學成名,右手卻被害致殘,他憑左手又成就大名!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