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確求受皈依的方法

正確求受皈依的方法

善信們進入佛法修學殿堂的第一步,就是皈依三寶,佛在《優婆塞戒經》說:「善男子,為破諸苦、斷除煩惱,受於無上寂滅之樂,以是因緣,受三歸依。」也就是說大家皈依佛法僧三寶的目的,是要解決生命中種種痛苦、斷除貪嗔痴等種種煩惱,最終證得解脫生死輪迴的殊勝功德。但是,在日常修學過程中要如何皈依才能夠納受皈依體,成為如法的佛弟子呢?這可能也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曾經,有位佛弟子來問:有佛友是在佛堂受皈依的,可能沒有皈依證,不知道能否如法納受皈依體呢?

回答如下:

一、要有皈依的願心。皈依是依投三寶,以其偉大殊勝的功德引領我們聞思佛法、修學正道,最終出離生死苦海。所以,皈依的第一個條件,是自己要有求受皈依的願心,而不是被別人勸誘來,內心不樂意卻礙不過情面而來求受皈依,也不是被人強迫來受皈依的。因為,只有自己感受到生命中種種煩惱痛苦對身心的壓逼,如處火宅之中,苦不堪言,,因聞佛法而生起強烈的厭離之心,經過深入思考與抉擇,內心生起堅定信願,十份虔誠地祈願皈依三寶,以佛陀的慈悲、佛法的智慧、僧寶的引領而修學正道,求證解脫。有了這種強大的皈依願心,那麼就具足了皈依的第一要件。

二、懂得宣誓皈依的內容。皈依三寶時,需要自己以清凈身口意三業,隨出家法師在皈依儀式上莊嚴宣:「皈依佛, 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兩足尊; 皈依法,離欲尊; 皈依僧,眾中尊。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惡鬼;皈依僧,不墮旁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從今以往稱佛為師,更不皈依邪魔外道;從今以往稱法為師,更不皈依外道典籍;從今以往稱僧為師,更不皈依外道邪眾。(各稱三遍)」這些宣誓的內容是皈依的核心,要提前學習知道其大致的意思,也就是只有如法按宣誓內容去實踐,不再皈依於其它宗教的神靈,才能確保獲得佛教皈依體,並以此為自己以後信佛修學的基礎。

三、儀式如法。求受皈依的儀式在漢傳佛教地區,基本上差不多,包括請師、贊佛、懺悔、正受皈依、開示、發願、迴向等環節。這其中,一定要有主持皈依儀式法師,還要有證明皈依的法師。如果沒有出家法師主持儀式,無論是自誓受,還是在家居士傳授,均不如法,得不到皈依體。因為自誓受是在佛陀時代才有,後世則需要在依照儀規由師相授、代代傳承而得。只有參加了如法的皈依儀式,才能得到皈依體。至於領取皈依證,那只是形式上的東西,早期佛教並沒有皈依證。但是,今天有些人只注重領到皈依證,而不注重皈依儀式,是錯解了皈依儀式的重要意義。

四、如法保護皈依體。當求受三皈依的儀式完成後,也就在八識田中種下了佛子的種子,從此就是正式的在家佛弟子了。從今以後,也要更努力的按照宣誓的內容如法修學,保護好皈依體,不戲言自己沒有皈依,不違破皈依的基本誓願,不依止外道及其它宗教修學。更能如法親近三寶、依止善知識、聞思正法、行十善、斷十惡,則皈依體力量會越來越強大,能幫助我們堅守信仰,如法修學,破除魔障,永不退失,最終證得解脫。

學佛人若能在求受皈依時如法做好以上幾點,基本上就是一位如法的佛教皈依弟子了。至於求受五戒、菩薩戒,那是更高階的修學內容,需要在如法做好皈依弟子的前提下,為了進一步提高修學功德的而求受的內容,不能與皈依混在一起求受。

【往期回覽】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海甘露 的精彩文章:

TAG:法海甘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