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後來的我們》:不如相忘於江湖

《後來的我們》:不如相忘於江湖

|高小立

編輯|萬曉茜

近幾年,有關前任題材的情感類影片突然吃香了。如果咱爸咱媽看了,會後悔當年怎麼談了一個朋友就結婚了,連個前任都沒有。那時的男女交往,看一場電影、拉一下手,就會對對方負責一輩子。現在的戀愛觀、婚姻觀發生了變化,如果不談幾場戀愛,後來的說你不成熟,缺乏成長。

當然,現實中絕不是為了前任而前任,大都市非熟人社會,讓每個青年人在人際交往尤其戀愛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這與三四線城市熟人社會有著極大的差別。加之「漂」族缺乏安全感急於找個肩膀的衝動,社會各種誘惑帶來的不穩定性,戀愛的結果誰都無法把控。

所以,從影片《後來的我們》中小曉口中說出的我的前任、前前任、前前前任,在當下社會不足為奇。電影《後來的我們》最感動觀眾的恰恰是片尾的現實中對前任寫下的每一句話,諸如「我已經不恨你了」等等。

每個人的心中或許對前任都留有或大或小的一個空間,這空間近幾年被電影人發掘了,從《失戀33天》到《前任》系列,再到劉若英執導的《後來的我們》,敘事背景都是北上廣,男女主角大抵皆為大都市打拚的非土著八零後。圍繞著他們的情感糾葛以及夢想與現實糾結的故事,讓感同身受的青年觀影者產生強烈共鳴。

浪漫纏綿也好,痛徹心扉也罷,前任這兩個字是標註在他們心靈深處關於青春無悔的記號,是理想放飛、風花雪月與殘酷現實鴻溝之間獨自漂流的印記。於是,在燈光熄滅的銀幕面前,看著彷彿昨日的影片,既是心靈的解壓,也是青春的緬懷。

青春文藝片大抵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剝離現實的靚男俊女、香車寶馬,一如《小時代》,儘管此類偶像青春片也有草根出現,但終會在電影中或是貴人相助,或是自我勵志,最終事業有成抱得美人歸。但,這或許是殘酷職場現實下一個美好的泡影,而真實往往卻是頭破血流後的隨波逐流,最終歸於平凡路人甲,一如《後來的我們》中的見清與小曉。小曉的理想無比簡單,嫁個北京人,住上大房子,一次次上當受騙,一次次遭受戀愛挫折。該片沒有給文藝片中的主角戴上「愛情至上」的光壞反倒顯得真實。

哪個少女心中不是渴望出現非富即貴、又帥氣又專心的白馬王子呢?而小曉非常清楚自己的學歷和「北漂」的背景,所以她的期望沒有高到虛無縹緲,但一次次仍被現實碰得頭破血流。

當她遇到了類似「馬路天使」般的大男孩見清不離不棄的守護左右時,終於,噴薄而出的真愛讓小曉放棄之前的想法,願意與一無所有的見清相愛,這正是小曉從一個少女成長為一個懂得愛情真諦,懂得犧牲自我,情感成熟起來的女性的自我蛻變。但是,相愛簡單,相處太難,加上男女思維模式差別,見清始終惦記著小曉之前夢想里的大房子。當現實磨滅著雄心壯志,當房子越來越遙遠,作為男人,見清日漸沒有可能實現給小曉的承諾。或許就是電影末尾的兩人對話,小曉說如果你當年追進地鐵車廂,我會毫不猶豫嫁給你。見清說如果你不提分手,我一定會娶你。

與《失戀33天》《前任》系列不同,《後來的我們》有著電視劇容量的時間跨度,從2007年春節開始講起,兩個「北漂」在火車上相識,他鄉遇老鄉,自然地相戀了。幾年後,在地鐵站分手。

該片男女主角的分手不是源自某一方的出軌。在小曉看來,窮不怕,但是見清在沉迷遊戲中逃避現實才令其失望,見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讓其絕望。在這場情感糾葛中,小曉敗給了愛情,見清敗給了現實。

因為愛情,「以前」是彩色的,因為沒有了愛情,「後來」是黑白的,該片用這種隱喻詮釋了真愛難求和現實殘酷。

其實,大部分的你我就是生活在真實的略顯單調的黑白現實生活中。片中有個長鏡頭,攝影機從隔板間里的見清與小曉逐漸升高俯瞰到的是:夫妻打架的;喝酒打牌的;窺探隱私的等等,這都是大千世界真實的寫照。

因此,該片從開始火車上一張車票引發的愛情故事略顯俗套外,逼仄的隔板間、破舊的地下室、昏暗的燈光,這些蒼白無力的現實與男女主角傾心相戀、彼此依賴的愛情故事形成強烈反差,這種反差在藝術層面增強了情節推進、矛盾衝突、愛情反轉的內在和外在動力,在情感層面增強了渲染效果。觀眾看到了一個又一個隔板間的生活百態。

影片男女主人公的身上有我們太多人的影子,主人公的情感故事擊中了漂在大都市太多人的內心深處,也就是,《後來的我們》把觀眾本想埋藏一輩子最深處的情感一下子給勾出來了。其實拍電影說簡單也真簡單,深入到人的情感深處的電影就會受到追捧。

劉若英是台灣藝人,當年一首《後來》紅遍兩岸三地,但是,她與選秀類偶像歌手出道不同,被恩師陳升挖掘簽約,三四年時間都是在簽約公司打雜甚至打掃衛生,這一經歷恰恰讓她親身經歷了普通人在職場打拚的種種艱辛,厚積薄發,她唱的《後來》飽含感情,更有其與陳升之間無法相戀的酸楚,而這是那些沒有如此豐富人生閱歷的偶像歌手無法演繹的。

因此,儘管是劉若英第一次執導的電影,《後來的我們》一如她的歌曲《後來》的出生一樣,是劉若英覬覦電影數年後情感和專業積累的結果。情感細膩,情節真實,加上女性獨有的視角,使得該片不僅人文氣息十足,更有強烈的現實批判精神。片中的一句台詞: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故事。這其實是劉若英悟出的故事意圖。

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了我們。是這部影片上映後最流行的一句話,但「一眼就看見未來了」的「後來」是這部影片的敗筆,二人數年後的邂逅如何拿捏,該片的高度、看點應該在後來,但虎頭蛇尾了。

如果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說,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按照這個理論,見清與小曉始終徘徊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這個初級階段,說白了就是吃喝拉撒還有性,甚至安全需求裡面應當包括的住所、工作都是處於不穩定狀態,在社交需求這個層面,他們獲得的愛情因前兩個需求的不穩定而必然不穩定。

受過高等教育的見清更通過打腫臉充胖子的形式,企圖在同學、老鄉面前實現尊重需求,一旦心裡防線被擊垮,他便以打遊戲、沉默的自我封閉方式尋求解脫,這又讓小曉在安全需求層面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而安全感對於相對弱勢的女性來說尤為重要,這最終導致小曉離開了見清。

從這個層面來看,見清與小曉的相愛與分手即是基於馬斯洛需求理論在現實層面不斷自我否定的選擇和揚棄。

莊子曰:「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與其在乾涸中絕望地彼此安慰,倒不如放開彼此,相忘於江湖。這是莊子哲學觀引申到愛情層面最淺層解讀,但是,往深里看,如果一個社會擁有活水,能讓相愛的魚彼此暢遊,又何來相濡以沫?

假如我們的社會在房價、公平競爭、社會保障層面給予年輕人更多的信心,或許類似見清與小曉的愛情會一直彩色下去,或許前任題材的電影不再那麼火爆。

《後來的我們》有兩條敘事線,主線是兩個年輕人的愛情,輔線是父子間的親情。說句實話,這部電影最最感動我的是父子情。父子情,不像母子情那樣直白,是埋在心底的,是血脈中傳遞出來的。父子情不是語言,是靈魂的息息相關。

當見清與小曉回到家,因同學聚會要面子搶著買單而被同學私下恥笑,酒醉的見清自尊受到極大傷害,他沖著父親大聲嚷嚷自己命運不好都是這個破地兒,兒子說出這樣傷人的話後,父親只是默默的囑咐小曉照顧好他,舔犢之情呼之欲出。

見清的父親沒有職權,只能期待過年時給孩子做豆包,走的時候帶上自製的豆瓣醬,簡單平實的動作與話語,便勾勒出一個普通父親對兒子深重的情感,很多觀眾看到此處潸然淚下。該片中,父親的扮演者田壯壯將角色情感深淺拿捏的非常好。

《後來的我們》自上映以來票房高達十幾億,預計該片最終票房將超過20億元。從2010年周冬雨第一次擔任「謀女郎」出演《山楂樹之戀》的略顯青澀,到《七月與安生》豪取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2017年主演的《喜歡你》票房突破2億,毫無疑問,周冬雨已經成為文藝青春片的票房保證。

而這背後折射的是大眾觀影的日趨成熟,單眼皮,小眼睛,略顯矮小單薄的身材雖毫無明星氣質,但是周冬雨卻接連成功詮釋了各個角色,而不像某些明星演來演去都是在演自己。這部文藝片的成功也提醒電影界,不是晦澀難懂、故作高深就是文藝片,文藝片也要接地氣,善於對現實生活做提煉加工,講好故事。

最後不得不說,《後來的我們》公映第二天就曝出退票事件,不管「幕後玩家」是誰,每一部電影的亮相都要有尊嚴,就像片中前任要任得有尊嚴。沒有尊嚴的前任也就沒有後來了。

(作者為《文藝報》藝術評論部主任、編審)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電影報 的精彩文章:

GDC新品發布會在京舉行,未來智能影院全面開啟

TAG:中國電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