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巴別塔 藝術中的隱喻

巴別塔 藝術中的隱喻

銀の龍の背に乗って

 銀の龍の背に乗って

中島みゆき 

00:00/06:18

請在點開音樂的前提下,閱讀這篇文章。

巴別塔(Tower of Babel)最早起源於《聖經-創世紀》第11章1至9節,用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方式解釋了語言種類為何如此多樣的原因。

故事講述了,一群大洪水時期(Great Flood)倖存者後代,講述著同一種語言並向東遷移,最後落腳到希納爾(Shinar)地區定居。在那裡,他們一直同意建造一座能夠到達天堂的高塔,即巴別塔。上帝混亂了人類的語言,這樣他們就不能互相理解,人群就四散到各地。

一些現代學者根據已知的巴別塔結構,推測巴別塔的原型是古巴比倫王朝於公元前610年左右建造的Etemenanki,主要用來祭祀美索不達米亞的神Marduk。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園前331年下令拆除,來為他的陵墓提前騰出地方。

Babel一詞源於希伯來語中的Balal,意為混亂或者混淆。

由於中世紀繪畫通常以宗教題材為主,所以巴別塔也毫不例外的出現在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中,通常是以螺旋形的金字塔式建築的形式出現。

Pieter Bruegel 《巴別塔》|The Great Tower of Babel, 1563

Abel Grimmer《巴別塔》|The tower ofBabel, 1595, Louvre

有趣的是,巴別塔這一主題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和大部分宗教題材不同的是,近現代藝術中也經常能找到以巴別塔典故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如2001年在倫敦Tate美術館展出的由Cildo Meireles創作的裝置藝術《巴別塔》(Babel)。

這是一個大型的雕塑裝置,採用由數百個二手收音機製成的圓形塔的形式,藝術家已將這些收音機分層疊放。收音機被調諧到多個不同的電台,並被調整到可以聽到的最小音量。儘管如此,它們相互競爭,併產生低沉,連續的聲音,導致無法獲得的信息,聲音或音樂。

在這個藝術品中安裝塔的房間沐浴在靛藍色的光線中,與聲音一起給整個結構帶來一種怪異的效果,並增加了現象學和知覺混亂感。收音機皆來自於不同年代,離地面最近的較低層由舊收音機組成,規模更大,實物更接近傢具,而上層則由更新的大批量生產的小型收音機組裝而成。這種安排強調了透視的感覺,因此對塔樓高度的印象,就像它的聖經對應物一樣,它可能會持續到天堂。

Cildo Meireles《巴別塔》|Babel, 2001, Tate Modern

作家兼策展人Dos Anjos認為在巴別塔中呈現信息超載可以被看作是「不同國家和群體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的一種隱喻,他堅持「承認邊界不確定的領土的存在,這產生了由於被地理和歷史分開的文化,所導致的文化表達上的多重污染(multiple contamination)」。

另外,中國藝術家艾未未也向這個歷史上著名的典故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創作了光的噴泉(The Fountain of Light),現在保存在阿布扎比盧浮宮。

Ai Weiwei《光的噴泉》|The Fountain of Light, 2007

這個雕塑靈感源自於前蘇聯時期,從未建成的烏托邦式建築塔特林的第三國際紀念碑(Tatlin"s Monument to the Third International)。這件作品質疑了是什麼導致了國家的分裂和當今全球化下的世界。

Alejandro González《通天塔》|Babel, 2006

由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導演,布拉德皮特、凱特布蘭切特主演的電影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影片講述發生在11天內,世界上不同國家的四個家庭源於溝通不暢的悲劇故事。

現如今,巴別塔從簡單描述神話故事發展到對不同文化、國家、人種、語言間的衝突的討論。

藝術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像是車轍般的循環往複,現代藝術常常從舊時代的作品中獲得靈感,並加入新的元素,使其煥發生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灰室 的精彩文章:

TAG:灰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