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玩轉AIoT熱潮,這個硬蛋硬在哪裡?

玩轉AIoT熱潮,這個硬蛋硬在哪裡?

「智能硬體這個行當,我是真的不敢碰了。」說出這句話的,是曾在中關村和兩位校友一同創業的電氣工程師趙傑(化名)。在今年初和懂懂筆記交流自己離開公司後的去向時,他只說會去一個家電企業,至於智能硬體,絕對不想再碰了。

的確,無論在中關村還是華強北,智能硬體都曾經是一個令人嘆息的話題。2014年這個風口興起,很多類似趙傑這樣的創業者紛紛入局,或是三五個人、兩三把槍的「小作坊」,或是十數人帶著一定資金入局的成熟團隊,所有玩家都被風潮裹挾著衝進場中。

然而2016年突如其來的「寒流」,直到2017年仍未回暖,而趙傑與兩位校友一起創立的空氣凈化器項目,也在去年十月陷入困境,不得不通過勸退員工來做最後的掙扎。這一輪洗牌,也讓眾多智能硬體的創業者,以及關注這一領域的資本市場「噤若寒蟬」。

趙傑的創業公司僅僅是一個縮影,懂懂筆記在過去一年來在中關村和上地的眾多孵化器、加速器里,多次與智能硬體領域的創業者進行過交流,明顯的一點感受就是——出局者越來越多。

這其中的原因,是智能硬體的智能「分量」不足嗎?

的確有這個原因。從無人機、3D列印、VR到IoT(物聯網),過去幾年間智能硬體行業歷經眾多風口,唯獨在2017年AI市場爆發後,才給這個市場帶來了一些生機。尤其是BAT和京東、小米等行業巨頭將AI與IoT聯繫起來之後,業界才看到了一輪具有真正生命力的成長契機。

AI爆發 賦予萬物互聯更多想像

IoT是一個老「風口」,過去幾年來也曾走過巔峰和谷底。而當AI市場進入爆發期後,智能家居、萬物互聯才開始迎來了拐點。「經過一年的低潮期後,國內大約有3000家智能硬體公司在2016年底倒閉,2017年是重新洗牌的階段。」智慧家庭協會副會長蔡錦江對此表示,國內智能硬體產業正處於深度調整期,經過大洗牌後,智慧家庭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融合水平將有所提升,「行業有望在2018年實現復甦。」

「目前小米IoT平台聯網設備已經超過8500萬台,日活設備超過了1000萬台。」 在去年底首屆小米IoT開發者大會上,公司創始人雷軍無疑對這組數字最為欣喜,他表示,目前小米已經穩居全球最大的智能硬體IoT平台。而從上周小米在香港遞交的招股書中來看,IoT也成為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資料中顯示目前連接的智能設備,已經達到1億台以上的規模。

除了企業和行業協會,第三方平台也紛紛看好智能硬體領域與AI的結合。「半年前我們就發現,來硬蛋(IngDan)的很多企業不僅是初創型企業和創客,有很多傳統企業也開始來到硬蛋的平台,我們現在突然意識到自己應該幫助中國更多傳統企業利用人工智慧,做好轉型和升級。」硬蛋科技創始人康敬偉去年在一次行業高峰論壇中如此強調。他同時指出,作為國內智能硬體領域最知名的創新創業平台,硬蛋提出了通過「AI+理念」幫助製造業來加速轉型。

所有場內玩家看到的都是這樣一幅景象:全球IoT市場的經濟價值在2025年之前有望達到11萬億美元,硬體市場規模在2020年將達到530億美元。金礦,這一次不再是虛的。

如果回顧一下過去幾年來國內智能硬體行業的興衰,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規律,熱潮從智能家居領域掀起,向可穿戴設備延展,之後經歷VR/AR(3D列印)等分支的延展,到去年又因為亞馬遜Echo在市場中的優異表現,再次回到智能家居這個起點。

而這幾年的洗牌,正是智能硬體從難以互聯和交互,向語音識別、視覺識別普及,互聯互通加速實現,同時產品開始深挖用戶需求的一個過程。

如何落地 AIoT核心價值又是什麼

在與不少企業和投資機構的交流中,懂懂筆記發現,過去兩年來國內智能硬體長期深處低谷,缺乏核心技術、急於製造熱門概念、挖掘用戶痛點能力不足,是行業大淘汰的內因。

在和科通芯城(硬蛋科技母公司)副總裁郭菁菁交流時,她也坦言行業內幾乎一致處於超過80%的淘汰狀況。從三年前成立至今,硬蛋平台幾乎縱覽了整合國內智能硬體市場的興衰,不過無論是2C還是2B市場,仍可以發現儘管行業起起伏伏,但是市場總量依舊巨大,依舊是全世界最關注的市場。

「目前行業中有300多萬家企業,每年產生的元器件、設備、服務需求大概在10萬億的量級,這仍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 郭菁菁分析,硬蛋從一開始扶持大量初創智能硬體公司,到後台逐漸聚焦在服務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機器人以及IC晶元等領域,也是因為逐漸發現IoT已經從概念炒作步入大規模落地階段,而AI正是這其中的助燃劑,「因此在集團的新戰略,也就是科通芯城和硬蛋雙引擎驅動中,硬蛋的定位更像是IoT的產業轉換平台。」

具體到行業合作層面,一個月前的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硬蛋與百度、雲知聲、奇點汽車、艾米機器人等共同啟動的「AIoT計劃」,就是一個例子。

這次合作中,百度是AI的技術輸出方,而硬蛋則是IoT資源和需求的提供方,雙方結合市場的需求,將AI+IoT在實際應用中實現落地融合。這其中,百度方面是希望能有第三方平台助力AI技術推廣,並真正轉化為應用落地;而硬蛋及其母公司科通芯城也希望將百度這類AI企業的能力推向供應鏈上游,幫助國內物聯網行業向智聯網轉變。

值得關注的是,百度對於這樣的合作沒有任何盈利需求,而硬蛋也希望通過更廣泛的合作逐步實現自身轉型——從最大的物聯網創新創業平台轉變為最大的AIoT產業創新平台。這一點,從硬蛋平台目前匯聚了24000個智能硬體項目,15000家供應商,超過2000萬粉絲的狀態,可以預見到背後的趨勢。

不追風口 而是去打造風口

如果說IoT市場的爆發已經是行業共識,那麼發力AIoT則是主要的行業巨頭開始打造更大的生態環境,而非建立「護城河」。

以小米為例,雖然雷軍在AI這個話題上一直相當低調,但是從小米過去兩年布局小米生態鏈的舉措來看,智能化與IoT已經成為核心驅動。截至小米投資的近百家生態鏈企業中,進化了4家獨角獸,超過6000萬個智能設備走進用戶家中,涵蓋了衣食住行等多方面。而小米不僅把握住了手機、智能音箱這樣的交互入口,還依靠龐大的生態體系掌握了供應鏈、新零售渠道、資本運作等重要環節。

與小米這樣自成體系的IoT巨頭不同,第三方的產業創新平台如何聚沙成塔?

「硬蛋目前的核心能力主要是三個方面,簡而言之就是引流、硬體銷售和項目轉化。」 郭菁菁表示。以眾多巨頭在IoT市場打造核心競爭力相同,作為第三方平台,最關鍵的核心依舊是入口、供應鏈和市場轉化。

科通芯城+硬蛋的雙引擎策略,布局AIoT領域

如今硬蛋依託多年來在行業的積澱,首先可以通過平台低成本引流,實現IC元器件銷售,以及供應鏈打包等企業服務;其次是通過硬蛋的平台對接需求,結合上下游豐富的市場資源,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的AI 產品落地及銷售。這其中 AI+ADAS、 AI+機器人、AI+晶元都已經開始落地;最後則是通過自身的技術實力、渠道優勢,孵化硬蛋平台上的創業項目獲得投資回報。

可以說,從IoT到智能家居、可穿戴等熱點的輪迴,行業的風口從來不是臆想出來的。龐大的市場需求或許一直都是一個潛在的火山,是否能夠噴發取決於在行業內長時間的浸泡和耕耘。縱觀國際巨頭亞馬遜、谷歌和蘋果,以及國內BAT、小米、京東,都是在技術積澱與供應鏈、渠道優勢逐步完善後,才能迸發所謂的風口。

處在AI協同效應下的國內智能硬體行業,需要成熟有效的供應鏈體系,也需要行之有效的資本市場支持,在摒棄賺快錢的浮躁心態後,才會真正迎來行業的紅利期。這方面,頭部企業、第三方平台的作用,都不容忽視。無論是BAT、小米還是硬蛋,風口都只能把握在自己手中。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場景化:互聯網音頻時間戰場的決勝因素?
小鎮居民的互聯網生活:只愛錦上添花,不愛雪中送炭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