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厲害了,我的國!中國製造的世界級水平

厲害了,我的國!中國製造的世界級水平

「水平油缸油漆附著力差,油漆表面無光澤漆膜厚度不均勻,不合格,全部退回!」一批剛進廠的生產急需部件,在沒有通知公司質控員的情況下,被收貨員工斬釘截鐵地退走了!

這是2018年4月份——中國起重機市場正在處於供不應求的時刻,在某製造商起重機產量處於最高位的時候,在絕大多數企業都放馬生產,力求儘可能多地出貨的節點,而這家著名製造商卻仍在執著地堅守每一個細微環節的質量。「要知道,這點細節做不到位,很可能會在某個時刻,讓用戶蒙受損失。即便這種外觀上的小問題,不會影響用戶的使用,但徐工堅守『兩年不褪色、五年不鏽蝕』的承諾,必須要兌現!」對此,這家著名製造商事業部品質控制部質控員態度堅定。

也是因為這次「退回」,這家著名製造商「準時化生產」精益管控模式下,該批次產品在整條裝配線上等待了三天,導致近百台產品生產節拍受影響,產品推遲一周時間交付。而承受「用戶壓力」、「供貨周期壓力」,我國這家著名製造商卻對此毅然而決然。在這家著名製造商內部,一個統一而堅定的認識是:「質量永遠都是一道不可跨越的紅線,是保證用戶價值的一道重要關卡,更是用戶選擇我們的第一理由。」

【從15萬次到100萬次,把可靠性測試提高10倍】

延續2017年以來的強勁增長勢頭,2018年一季度以來,中國起重機行業需求持續旺盛,而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推進,行業市場份額集中度提升,企業風險管控逐步增強。但是要想實現可持續增長,步入四季均如春,必須要形成行業「合作共生和高質量發展」的全新格局。當前階段,行業整體發展質量再度成為焦點話題。

而這個焦點話題的關鍵因素還是離不開產品,主要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製造商對產品的定位,二是吊裝用戶對產品的選擇!

經過近五年的低谷淬鍊,中國起重機行業似乎從陣痛中摸索出一條新路徑,體會最深的當屬製造商。但從2016年底開始,行業從低谷中迅速回暖,似乎還是讓部分剛剛恢復元氣的製造商蠢蠢欲動,擴大產能、放寬政策,甚至犧牲產品質量的老路子,再度出現。

但在此時,帶著「產品質量是否會打折扣?」、「生產過程是否會變得粗糙?」這些類似的行業用戶疑慮, 筆者深入我國這家著名製造商製造基地。而這也徹底消除之前的擔憂!從這個行業領軍者的內部體系各環節中不難發現,定位高端,正持之以恆的向著目標邁進。據了解:2017年,我國這家著名製造商全年產量超過萬台,這一數據已經超過三年前整個行業的總量。而這樣的產量,並不僅僅是根據市場需求而產出,更取決於這套行業最先進的製造工藝和保障體系,以及我國這家著名製造商每位員工特有的匠心氣質!

在產品試驗中心,專家們正忙碌的對新產品伸縮機構缸頭體進行可靠性試驗。而這樣看似重複的工作,三位專家已經連續7個日夜輪流緊盯,他們將原本受力20噸的吊臂結構強度測試,改用了40噸的超強校核試驗;原先15萬次的吊臂伸縮測試,加量到100萬次,並且在裝機後的整機試驗時,針對吊臂伸縮測試再追加1000次。一位技術專家介紹:「如果在測試過程中有一處細節不過關,就代表不合格,需重新設計優化、更換材料,直到達到高標準的品質要求為止。」

在新產品裝配車間的試驗區域內,我們看到一台起重機的操縱室通過試驗設備不停的「打開-關閉」,現場的一位技術人員向我們解釋道:「這是一台改進型操縱室的樣品,目前正在進行的是推拉門的可靠性試驗,像這樣的試驗需要保證5萬個循環不出問題,試驗過程的開閉的速度、推拉門的閉合力、推拉門的吸合力等均模仿客戶使用習慣。除此之外還會進行剛度試驗、振動試驗等,這樣做是為了驗證改進提升效果,識別零部件關鍵因子,並對供應商進行約束,從而保證產品在市場上穩定可靠。

我國這家著名製造商的產品品質典範正式在這樣一次次的嚴謹試驗中積澱而成,而這樣的所作所為,只會在徐工這樣關懷行業和用戶發展的企業出現!

【把產品質量檢驗,做到「機場安檢」的標準】

這樣的做法,當然不是個例,在起重機結構件生產車間,一位特殊的身影吸引了筆者,從佩戴的肩章上看,是負責把關產品質量的檢驗人員。通過向前交談了解到,這位檢驗員是結構件檢驗組的負責人,他的團隊主要任務是對所有的結構件進行三坐標檢測、無損探傷檢測和過程質量控制,據介紹,即便當前的高產量下,所有流出車間的結構件,必須經過嚴格的形位尺寸檢測和探傷檢驗。而對於這樣的嚴格質量把關,徐工起重機械做到「機場安檢」的標準,每台產品和每個部件都要通過全方位檢測。這也是徐工「技術領先用不毀」金標準的實踐落地。據了解,目前在徐工,每個員工都是質控員,自檢,已經成為全員的習慣。

【向高標準看齊,絕不放過自己】

中國製造與德國製造的差別在哪裡?對於這方面的反思,我國這家著名製造商工人的領悟最為徹底!對德國施維英的收購,對德國企業長時間的研究,我國這家著名製造商工人清晰的認知到成長的痛、發展的痛在哪裡。首先是對產品技術的嚴謹和執著態度,而這一點也恰恰在產品上有著最明顯的體現!「德國人為了研究結構件疲勞強度,可以重複一個實驗動作30年,而中國人卻希望走捷徑,但是要想真正做強實體產業,有些步驟是繞不過去的,必須踏踏實實的做,工匠精神不是簡單的幾個字,而是要在專註的領域裡,耐得住寂寞!」一位從事研發30年的老專家,一語道破中國製造的痛點。而這也同樣折射出徐工起重機研發團隊明確差距、負重前行的執著精神。中國製造的未來,將在他們手中被改寫!

另外一個關鍵因素,是科學的管控方法必不可少。從產品、技術定位時的論證,研發過程中的試驗、測試,到生產過程的檢測、產品交付前的測試,科學系統的檢測技術貫穿全局,忽略其中任何一個不起眼的細節,都無法真正打造精品!中小噸位起重機總裝線的生產節拍始終保持在15分鐘左右,而即便如今的產量達到每月千餘台,這條流水線上的最後一道在線檢測環節,始終保留充足時間。負責這個重要關卡的檢測人員向我們介紹:「這個工位前面的這條線,是整個公司的生命線,越過這條線的產品必須合格!有時為了確認一項檢測數據,我們不惜停止整條生產線的運行,也要弄清楚原因!」

如果不是親自深入我國這家著名製造商起重機的製造內部,真的無法理解,這個企業是如何做到連續數十年保持市場高位,並深受用戶信賴和認可的!

只有看到別人的卓越,才能知道自己的差距,這些發生在我國這家著名製造商起重機各崗位的不起眼細節,卻讓我們感受到一個值得信賴的企業所具備的因素。我國這家著名製造商要做「技術領先,用不毀」的產品,就必須向更高標準看齊,瞄準自己的弱點,不放過自己。

【質量控制前移,邁向高端的必由之路】

當前,我國這家著名製造商引進全球行業最先進的智能化檢測設備、深化「院企」合作機制,在業內難點也是世界重型裝備質控領先技術上,實現結構件關鍵焊縫探傷全覆蓋,關鍵複雜結構件的檢測能力得以穩固。「藉此,我們有信心和底氣,確保每台進入市場的起重機都是高品質。」徐工起重機械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自豪地說到。

在我國這家著名製造商起重機械事業部,對於產品質量有一套特殊的「安檢」流程,除了利用整機調試在線檢測系統控制產品一致性外,質量部門建立了可靠性簡報機制,通過對產品、項目指標監控,做到異常問題及時預警響應,質量工程師及時採取糾正預防措施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在市場需求處於高位的大背景下,製造商的競賽和比拼,將大大決定行業發展質量和未來。而在這樣的關鍵時期,更是考驗製造商的內在價值和眼光格局。無論是內部堅持打造高品質產品,還是G一代產品卓越的市場高價值表現,都透露出我國這家著名製造商向高端挺進的決心和信心。

而當前,種種跡象表明,「技術領先,用不毀」的金標準,正在讓中國裝備製造,無限接近產業珠峰的制高點!

百年強國夢,機械工業是尖兵,喜歡就關注,在這裡一起發現不一樣的工業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械大視界 的精彩文章:

TAG:機械大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