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科舉三次落榜,棄文從武后竟成武狀元,為國戰死後皇帝落淚

此人科舉三次落榜,棄文從武后竟成武狀元,為國戰死後皇帝落淚

古代的人想要報效國家,無非是讀書和從軍兩條路,所謂「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是古人畢生的宿命,歷史上有個叫李珙(gong)的人,就在這樣的命運旋渦中追逐。

李珙宋徽宗時期的人,出生於廣西桂林永福,從小就十分聰明且上進,一心想考取功名報銷國家,他在縣試和鄉試都取得不錯成績,但卻卡在會試上面了。

李珙連續考了三次會試,可惜每次都名落孫山,其中原因難以分析,或許是題目太難了,或許是李珙運氣不好,或許是他沒賄賂考官,又或許是其他原因吧。

屢次不第之後,李珙心灰意冷,但他的報國熱情卻日益高漲,當時正值宋徽宗時代,權臣蔡京獨霸朝綱,金、遼虎視眈眈,北宋內憂外患,最終李珙打算棄文從武。

或許是上天註定,或許是李珙時來運轉,李珙棄文從武之後,竟然考取了武狀元,可見他的武功肯定不弱,成為武狀元之後,李珙也算進入仕途了,一開始他被朝廷派去鎮壓各地農民起義。

公元1120年,劉花三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從江南打到廣東,李珙被派去鎮壓,後來李珙俘虜了劉花三立下頭功,被升遷為忠州(今扶綏縣)刺史,後來又擔任邕州(今南寧)團練使。

金太宗完顏晟(sheng)摔兵攻打開封時,當時宋徽宗被嚇到了,因為城內無兵禦敵,於是皇帝以密封的蠟書號召天下將士勤王,李珙接到皇帝的詔書,便打算去勤王。

這是李珙手下的人覺得不妥,因為當時的邕州距離開封太遠,而且一路上有金兵攔截,可謂九死一生,但李珙說:「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我們怎麼能夠以道路遠為理由,而自守營盤不去救助呢?」

後來李珙召集了兩千多敢死之士,在忠君愛國之心的驅使下,不辭勞苦跋山涉水,千里進軍去營救聖上,但在抵達湖南衡州時遇到了金兵。

這是敵人兵力很多,有人勸李珙暫時退卻,但他卻執意要與敵軍決戰,結果可想而知,李珙的兩千多人跟七萬金兵交戰數天,最終全軍覆沒,李珙也為國捐軀了。

李珙臨死前,割下自己的衣袍,在上面寫下一首詩:「草間雖可活,丈夫誓不為。今為忠義死,作鬼也殺賊。」這首《割袍詩》後來傳入京師,宋徽宗聽到李珙戰死的消息,也不禁潸然淚下。

南宋紹興二年,趙構為表彰李珙之忠義,詔令嶺南各地建李珙祠以享千秋之祀,儘管李珙不能給岳飛這樣的抗金英雄相比,但他們誓死保衛國家的決心都是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邦哥 的精彩文章:

古代皇宮有一神秘機構,太監每晚拿小本本作記錄,皇帝也怕三分
農民拾得武則天遺物,文物販出價10萬他不賣,最終獻給國家

TAG:小邦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