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一起欣賞《詩經》之美

來,一起欣賞《詩經》之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

提起《詩經》,大家並不陌生,它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的社會面貌。

《風》《雅》《頌》合為《詩經》,大家都知道《詩經》中的詩句很美,但讀起來困難重重,如今,一部隨文注音、全彩插圖版本的《詩經》進入觀眾視野,它收錄全詩,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駱玉明為其做文字註解,生僻字隨文注音,可以說,初中學歷的讀者都能毫無障礙地讀完這版《詩經》。

回歸「詩」之本質,不讓讀者望而生畏

這套《詩經》的編輯、果麥文化編輯余雷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介紹,《詩經》是國人無法捨棄的經典,也是必備的文學啟蒙讀物,為《詩經》注音首先要解決的是讀者的誦讀困擾。年代久遠,《詩經》中有很多生僻字、假借字、多音字,不少讀者第一次拿起《詩經》會發現很多字不認識,從而望而生畏。余雷介紹:「我們發現所有古代《詩經》刻本中,生僻字都是隨文注音的,這說明我們今天讀不出來的字,古人也讀不出來,這是一個永恆的需求。」

於是在書中,生僻字都做了注音標記,疑難處也都做了白話文註解,其註解也是綜合曆代名家見解而取其優,並保留重要異說。不少爭議處都會給出兩到三種解釋,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解讀角度,因為每個讀者對《詩經》中詩作的不同理解,該套《詩經》並沒有採用直譯,駱玉明也表示:「所謂『詩讀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本身無法直譯,一旦用白話文翻譯出來就不可避免地損傷原文優美的意境,而讀者常常先入為主地去用白話文來理解,這也未免暴殄天物。」

余雷介紹,注音版《詩經》讓初中學歷的讀者都可以通篇誦讀,但定位並不是童書,所以沒有通篇注音,「但這並不妨礙小孩子的閱讀,在讀者評論中也確實發現很多家長會買來當做親子讀物」。另外,「詩無達詁」也是注音的難關,因為很多字詞都有不同的解釋,也會導致讀音的不同,「我們查閱了很多古代刻本,參考他們的注音,也會衡量古音與普通話讀音的轉換問題,一些生僻字尊重古音,常用字則以現代漢語為準,比如《關雎》中的『鐘鼓樂之』的『樂』字,古音都是讀『洛』的,這種讀音是需要轉換的」。

配插圖能夠實現「讀詩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

這套《詩經》的另一大亮點是採用了日本江戶時代儒學家細井徇所做全彩插圖。據介紹,細井徇曾為醫為僧,後專註經學,19世紀40年代,組織了當時京都幾個頂尖畫家繪製全套《詩經名物圖解》,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全最美的「詩經名物圖」,《詩經名物圖解》原本是獨立的作品,如今對其重新整理,重新編寫名物簡介,並補繪了幾張有誤的圖,再與《詩經》中的相應詩篇對應起來,變成插圖。

余雷介紹,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極其推崇漢文化,《詩經》《論語》等經典讀物也是日本人的必備啟蒙讀物,所以這套史上最精美的「詩經名物圖」出自日本也不算意外。關於詩經名物的考證和研究,最早在三國時代就有了陸機著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據史料記載,在唐文宗時期,有人繪製了成套的《毛詩草木蟲魚圖》,但目前已經失傳。後來有乾隆時期徐鼎繪的《毛詩名物圖說》和大約同時期日本人岡元鳳的《毛詩品物圖考》,魯迅在《阿長與山海經》里提到他小時候看的插圖便是後者的,但這些繪圖為了能夠刻印,其畫風相對粗糙。

「這一次我們把它拆解開,使之從屬於《詩經》讀本,並與詩篇中出現的動植物相對應,隨文插圖,這樣既能夠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加深印象,也便於對詩篇本身的理解。從而真正地實現孔子『讀詩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的教誨。」余雷說。

余雷介紹,對一些極具價值的典籍進行重新編輯和包裝,以符合新時代讀者的閱讀審美是目前出版行業的重點,但這些項目往往研發周期過長。以這版《詩經》為例,相同的版面字數,所耗費的精力和時間通常是普通讀物的5倍以上,如今《詩經》的編輯團隊也正在著手編輯《楚辭》,爭取將更多的中華文化典籍以年輕新穎的面貌呈現給當今的讀者。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華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報 的精彩文章:

有氧馬拉松賽4月22日將在泌陽開跑 快來報名吧
許昌一男子泄露動態密碼 信用卡被盜刷2萬餘元

TAG: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