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核試驗基地原司令員現身,勉勵青年:用寬容對待生活

中國核試驗基地原司令員現身,勉勵青年:用寬容對待生活

紮根戈壁寫忠誠,情系馬蘭半生緣。近日,在西安交通大學的一場講座上,原任中國核試驗基地(馬蘭基地)司令員的馬國惠少將亮相,講述「馬蘭精神」,追憶大漠豪情。

交大新聞網 圖

據西安交大新聞網消息,5月5日下午,「青創論壇」第三期在西安交大錢學森圖書館星空報告廳舉辦,馬國惠少作題為「神秘的馬蘭」專題報告,為青年師生講述他與馬蘭的不解情緣,激勵廣大師生愛國奮鬥、譜寫無悔青春。

馬國惠少將指出,五十多年來一代代馬蘭人在核試驗場經過艱苦努力,在艱難的歲月里用生命和責任凝聚力量,為我國核試驗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形成了特有的「馬蘭精神」。

交大新聞網 圖

馬國惠少將表示,「兩彈一星」精神、馬蘭精神的核心就是立志奮鬥,他對當代青年提出四點建議:立志、讀書、修德、健身。他講到,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志長,人生最永恆的力量是信念,人生最基本的要素是自立,人生最寶貴的素質是毅力。

馬國惠少將呼籲大家,用信念支撐精神,用毅力實現夢想,用知識改變命運,用理性避免危機,用寬容對待生活,用激情挑戰人生。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查詢發現,這是馬國惠少將近年來為數不多的公開亮相。

今年4月2日,馬國惠少將還曾與來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曾參與「兩彈一星」工作的院士、將軍及其他功勛代表一起,共同出席了浙江安吉縣「院士將軍林」種植啟動儀式。

據《中華兒女》雜誌2017年8月刊發的文章《馬國惠:情系馬蘭半生緣》一文介紹,馬國惠是1960年7月畢業於哈爾濱市第14中學,因為成績突出,被學校保送至哈爾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

1965年8月從哈軍工畢業後,馬國惠被分配到中國核試驗基地,從事核試驗測試工作,最初參加光學測量,主要負責光衝量的測量工作。

馬國惠在接受上述《中華兒女》雜誌記者採訪時透露:「從1964年10月到1996年7月29日最後一次試驗完成,中國共進行了45次核試驗。我是從第三次核試驗開始,共參與了43次核試驗。」

1994年10月,馬國惠出任國防科工委第21試驗訓練基地(馬蘭基地)司令員,1997年4月任國防科工委副參謀長,1999年任總裝後勤部部長,2001年8月退休。馬國惠於198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94年7月晉陞少將軍銜。

此前曾有文章將馬國惠稱作是「頭枕原子彈睡覺的人」,問起此事,馬國惠對《中華兒女》雜誌記者說,那篇文章起名比較唬人,太嚇人了,原子彈沒有那麼小,枕不了,改成「頭頂氫彈睡覺的人」或「與氫彈共眠」還可以。

據馬國惠本人講述,當時他在研究所二室負責光衝量的測量,在完成自己項目的準備工作之後,被臨時抽調和4名同志參加激光項目瞄準工作,這個項目當時是最新的、也是最重要的項目。因為白天背景光很強,他們基本上都是晚上在塔上工作,光路系統只有晚上才能調試。一上塔至少10來個小時,最長一次在塔上呆了22個小時,帶一壺水,帶點乾糧、江米條在上面吃,也在上面睡。

鐵塔高110米,塔頂是爆室,晚上就在那裡休息,颳風時咯咯響,晃晃悠悠,像搖籃一樣。馬國惠等人在氫彈裝置的爆室工作,頭離氫彈十厘米的距離睡過覺。

對此,馬國惠表示,「這是工作需要,當時沒想那麼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愛奇藝終於登陸美股,CEO龔宇想起9年前聽的5分鐘正經話
楊振寧擔任西湖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施一公當選為首任校長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