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黑色的故事:生與死的橋樑

黑色的故事:生與死的橋樑

黑色是藝術開始的地方。

其實,黑色(black)這個單詞,最早就有「光亮」的意思(black,源自bhleg,bhleg意為flash;現代英語中,flash為閃光的意思)。

正如在宇宙之初:在大爆炸之前,一切都是混沌的黑色;而之後的星光都源自那混沌的黑色。反過來,光學實驗已經證明黑色可以吸收其他所有的光線;吞噬萬物的黑洞,也是個「黑」字開頭。

黑色既存在於「開始」,也存在於「終結」。這種雙重的意味,在藝術中幾乎被反覆印證。

對早期洞穴繪畫的分析顯示,舊石器時代的人類祖先正是從殘骸中冶煉出了木炭色素,才給予了藝術想像力起飛的翅膀。

位於法國西南部Montignac村附近的拉斯科洞穴(Lascaux Cave)中,繪有估計有16,000年歷史的繪畫作品 ,使用了黑色素。

黑色彷彿可以把短暫的肉身封印,轉化為永恆的存在。黑色,也因此在人類文明中屢屢回到它產生的起源:代表著由死復生的神秘符號。

埃及人深諳此道。在他們的信仰中,阿努比斯神專門負責引導亡者的靈魂。而埃及人繪製的阿努比斯往往是長著黑色的狼頭,以及人型軀幹。

阿努比斯神

卡拉瓦喬的作品則是明確地彰顯了黑色的這種特性。在他看來,越是純粹的黑色,越會映照出清澈的靈性。

卡拉瓦喬發展出明暗對比的風格,正如這件《以馬忤斯晚餐》,他在平面畫布中,模擬了燭光光源的效果,就像是再現了熄燈禮拜的情景。熄燈禮拜是指復活節前一周最後3天的早課經和讚美經,舉行禮拜時將燈燭逐次熄滅。

以馬忤斯晚餐,1601年,畫布油畫,139x195厘米,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

卡拉瓦喬在畫作中用黑色彰顯神聖或威嚴的做法,在後續的藝術家中得以延續,一如倫勃朗的自畫像,還有戈雅的黑色色調的作品。

倫勃朗自畫像

《聖伊西德羅的朝聖之旅(下圖)》是弗朗西斯科德戈雅在1819年至1823年期間在被稱為「聾人之家」的房屋內牆上繪製的黑色繪畫之一。

《聖伊西德羅的朝聖之旅》

《聖伊西德羅的朝聖之旅》局部

馬克羅斯科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教堂的14幅黑色繪畫中融入了非黑色色調,但它們暗示了黑色的神秘本質。

德克薩斯州休斯頓教堂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黑色都蘊含著神秘的氣息,藝術史中也有單純的出於審美或者畫面平衡來使用黑色的作品。

例如,惠斯勒的作品《黑與灰的改編曲一號》(現在更為熟知的名字是「惠斯勒的母親」)。

《黑與灰的改編曲一號》

惠斯勒重來不是為了重現眼前所見而作畫,而是強調色彩的布局。他曾說「應為藝術而藝術,創作就是目的」。

的確,黑色有著它難以歸類的獨特氣質。不像熱情的紅色,也不像冷靜的藍色,黑色是一種只能感受,不可描述的顏色。

看了這麼多黑色系藝術作品,藝術家們彷彿能在這個「懸崖般深不見底」的顏色上種出花來。阿撲想起一句顧城的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來尋找光明」。

本文翻譯自《the racist message hidden in a masterpiece》,有刪減。

原文地址:http://www.bbc.com/culture/story/20180312-the-racist-message-hidden-in-a-masterpiece

本文為阿撲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配圖:ARTPLUS加菲胖胖

視覺設計:ARTPLUS 特別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TPLUS 的精彩文章:

全世界的經典花園都在這裡
《清明上河圖》可不止張擇端畫過?

TAG:ART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