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憶紅樓:貴為皇妃的元春為何會突然失寵,最後病死深宮?

再憶紅樓:貴為皇妃的元春為何會突然失寵,最後病死深宮?

原創文/飛哥歷史君(座右銘:每天垂直更新有關紅樓夢的原創作品,歡迎關注點擊閱讀)

俗話說:一入紅樓,終生難醒。紅樓一夢終究深似海,而我願做你的擺渡人!大家好,我是飛哥歷史君的原創小編,我在這裡每天為大家持續更新原創作品,帶你回憶紅樓夢,看世間最美的文字,聽世間最真摯的愛情故事

在紅樓夢原著中有這樣一句話是用來形容元妃的「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這句話表面看起來似乎是說元妃之死,是十分突然,猝然暴死的。但若深究其實不然,這句曲詞,僅僅指從「榮華」轉入「無常」的迅速(佛語所謂「無常迅速」),兩者間之短暫,亦即「瞬息繁華」之意。這個「無常」,無論指賈府家勢的幻,還是元妃的薨逝,實際上都有一個過程。前者有一個從事發到抄的過程;而後者,更經歷了失寵—監禁——薨逝三個階段。這有沒有根據呢?先談元妃失寵的根據。

第18回元妃省親時,演了四齣戲,其中第二出是《乞巧》。脂評批語道:「《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這一脂批,很容易產生兩點誤解:一是由《乞巧》一折而變成了整本《長生殿》,於是令人以為元妃之死全然跟楊貴妃一樣:也是因突然爆發戰亂和兵變,皇上攜元妃倉惶出走,途中迫於兵諫或大臣凌逼,元妃亦同樣被活活勒死或弔死。二是既然「伏元妃之死」,而不是伏元妃失寵,那麼她必是猝然暴亡,中間並無失寵的過程。

其實,所謂「伏」,僅僅是隱寓或暗示情節發展或人物結局的一種文學手法,其具體的方法之一,便是運用隱喻或借喻(《乞巧》之伏用的便是「喻」法)。而「喻」的前提:首先喻體與本體必須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其次兩者之間有某一點或一些相同或相近之處。設若兩者完全相同,這叫重複,便不成其為「喻」。設若曹雪芹把《長生殿》的劇情或楊貴妃的故事,改名換姓地統統重寫一遍,則《紅樓夢》還成何等文字?作者也決不至於低能到如此地步,何況他更有比《長生殿》精深宏大得多的題材和旨意要完成。

那麼作者為什麼偏偏擷取《長生殿》中《乞巧》一折來預伏元妃的結局,而不是借用諸如《驚變》、《埋玉》(這才是真正寫楊貴妃之死的),或者《制譜》、《舞盤》(這才適於省親時演出)來隱喻元妃呢?原因只有一個:作者的用意,恰恰在藉此暗示元妃是因失寵而死!(脂評當然不會預卜到後人會有誤解,便簡截地批語為「伏元妃之死」且看《乞巧》一折的要義

這折戲,在洪異的原作中名為《密誓》,它集中寫楊貴妃雖「蒙陛下寵眷」,卻憂慮重重,「只怕日久恩疏」,「寵難憑」,「恩移愛更魂消淚零,斷腸枉泣紅顏命」……一句話,她就怕失寵。於是唐明皇對她信誓旦旦:「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有渝此盟雙星鑒之」。但事情發展的結果,恰恰證實了楊貴妃並非瞎耽心:「劫難將至」、「果背今盟」,不僅確實「寵憑」,而且使她一命鳴呼人黃泉

因此這折戲的要旨,可以概括為一句:」卻笑他人世情緣頃刻間」(劇中重複了兩次)。而小說家曹雪芹,看來正是相中了這折戲的這個精義,拿它來暗示元妃今日雖蒙皇上寵眷,晉妃省親,但日後終究「寵難憑」頃刻間」便「恩移愛更、「劫難將至」、失寵慘死的結局。

惟此種種,作者用楊妃來伏元妃,是十分貼切、極其巧妙的。而正是在這種隱喻中,我們才得知元春這位貴妃娘娘,最後也難逃「斷腸枉泣紅顏命」,與「十二釵」中其他女子一樣,終究跌不出「薄命司」中!

紅樓夢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文學作品,書中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故事都值得我們慢慢品味,細細揣摩。對於這樣一部曠世佳作,飛哥歷史君有屬於我們自己的角度和見解,我們願在這裡每天堅持分享自己的原創的優秀作品給大家,你的喜愛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歡迎大家評論分享專屬於你的意見或建議

(聲明:內容來自飛哥歷史君原創,嚴禁轉載洗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哥歷史君 的精彩文章:

再憶紅樓:林黛玉和晴雯究竟像在哪裡?
再憶紅樓:大觀園裡的苦命小姐,除了黛玉還有她

TAG:飛哥歷史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