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與華日本設計遊學第三天,參訪TeamLab公司、東京印刷博物館、蔦屋書店

華與華日本設計遊學第三天,參訪TeamLab公司、東京印刷博物館、蔦屋書店

華與華董事長華杉說:「創作一是來源於生活的經驗,二是來源於平時的積累。」

生活經驗,主要是消費經驗,沒有過過幸福的生活,怎麼替別人設計幸福生活呢?

第二個方面,創作來源於平時的積累,就是多走多看,搜盡奇峰打草稿,這個習慣在華與華上上下下都已經養成,是我們最重要的創作習慣。

所以,華與華每年都會為設計師們舉辦一次藝術設計主題的出國遊學。今年5月6號,華與華設計師們又開啟了一周的日本藝術遊學之旅!

昨天在華與華商學院公眾號的文章中,小編分享了日本藝術設計遊學第二天的遊學內容。第二天參訪了日本知名設計公司Bravis、三得利公司的設計部和日本第二大廣告公司博報堂。點擊下方鏈接就可以回顧昨天的學習內容:

想了解本次設計遊學團第一天參觀森美術館和國立新美術館的學習內容,也可以點擊下方鏈接查看:

第三天的行程中,華與華設計師們先後參訪了TeamLab公司、東京印刷博物館和全球最美20家書店之一的蔦屋書店。

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吧!

· 第一站,TeamLab公司

華與華設計遊學團設計師們遊學的第三天, 第一站是TeamLab公司。TeamLab(數字藝術公司)他打破介質和空間的限制,編好程序,實時生成藝術創作。觀賞者也是作品的一部分,讓觀者和畫面結合,共同創造藝術創作。

華與華董事長華杉經常強調,學習就要「知行合一,事上多磨」。Team Lab負責建築藝術部門的老師在介紹數字藝術在建築空間內的使用案例時,設計師們非常認真的做學習筆記。

參觀完Teamlab公司後,小夥伴們合影留念。

· 第二站,東京印刷博物館

東京印刷博物館是本次遊學第三天的第二站。

博物館有一個環節非常有意思,就是讓每個人都參與進去,實際操作一台古老的印刷機。

· 第三站,蔦屋書店

日本遊學團設計師們參觀的第三站,就是全球最美20家書店之一的蔦屋書店。

白色外牆上的大寫字母 T 代表TSUTAYA(蔦屋書店),書店外觀清新明了,簡約質樸。書店的整體視覺效果與店內導視系統,均由原研哉親自設計。

是不是很想了解設計師們參觀完後所學到的內容呢?

小編這就為大家分享華與華設計師們在第三天參觀學習後的心得體會:

設計師心得(摘選)

姚繼盛:偉大的公司都是相似的

今天上午參觀teamLab,這是一家很前衛的做數字藝術的公司。其作品也連續兩年被全球知名線上雜誌《designboom》評為「全球十大必看藝術展」。但令人驚奇的是這個藝術團隊的成員除了藝術家,還有程序員、工程師、CG 動畫師、數學家、建築師、等等。跟我們華與華一直強調的「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出奇的一致。

他們那些光影交織、美輪美奐的沉浸式創意,充分展現著科技與藝術、人道與自然、創意與現實在數字領域融合的獨特魅力,這些都給我們提供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雖然領域有所不同,但他們的一些創作理念還是讓我受益匪淺。比如他們強調藝術作品不是孤立存在的,藝術與觀眾應該融為一體,甚至兩件不同作品之間也是互相關聯的。

而傳統的藝術作品,比如一幅畫,是孤立的掛在牆上,一群觀眾圍著看。每個觀眾與畫的關係是點對點的,觀眾互相之間並沒有關聯,還會互相遮擋。

而他們的作品是讓每個觀眾都參與進來,在欣賞藝術的同時又在創作藝術,因為場景里的花、流水、森林等每一個元素都是跟人交互的。比如腳踩到水面水就會分流,手觸摸到花就會綻放,觀眾與觀眾之間就成了互相協作的關係。而這些一草一木本身也會隨時間自己成長變化,一切都是隨機的,沒有人能預料到最後這件作品是什麼樣子。

另外他們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他們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會去改變自然環境,但通過數字技術卻讓森林、河流呈現出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景象,讓人不可思議。

下午參觀印刷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的設計也與我們華與華方法如出一轍——「來之前、來之中、走之後」。

來之前,博物館會跟我們反覆溝通,確定時間人數,注意事項,哪裡能拍照哪裡不能。因為我們人多,為了節省時間,又提前把我們分為兩隊同時參觀。這些都改善了我們的參觀體驗。

而在來之中參觀博物館時,有一個環節非常有意思,就是讓每個人都參與進去,實際操作一台古老的印刷機,雖然只有簡單的幾步,卻成了大家爭相拍照留念的地方,大大加深了記憶點。

而這台古老的印刷機最終印刷出一個小卡片,這個卡片不能定製,上面內容就是博物館的名字,工作人員還會給你包好當做禮品贈送。雖然在出口處也會有更多紀念品售賣,但這個帶著博物館名字的卡片卻是我們走之後必帶的一個紀念品。看到這是不是覺得很像我們公司做展館設計的理念呢。

吳彩虹:媒介創造人與人的關係

今天上午參觀的是數字藝術公司TeamLab,下午參觀的是印刷博物館。一個代表著現代甚至是未來的新媒介傳播技術,一個是過去的印刷技術,兩者形成了鮮明對比。

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訊息,媒介本身對人的「捲入」和影響,遠遠超過了她的內容,使用不同的媒介對人的影響是不同的。通過TeamLab的公關總監工藤岳先生的介紹,我們認識到,不同的媒介還可以創造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連接。

比如同樣是一幅畫,用印刷技術體現出來,只能創造個體與這幅畫的聯繫,每個人對這幅畫有著各自的理解,彼此是獨立的個體,而數字互動技術的使用,使人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參與者就是創作者,人與人之間有了新的連接。

這一點讓人感覺很妙,特別是後來TeamLab負責建築藝術部門的老師,在介紹數字藝術在建築空間內的使用案例時,讓公共的空間,創造個人的體驗,與此同時由於個人的體驗成為一件藝術作品,再度為公共所共賞的例子時,讓我體會到了新的媒介技術的運用,能讓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得到重塑。

劉偉:記錄靈感,等待啟動

華與華設計師日本遊學—TeamLab(數字藝術公司)他打破介質和空間的限制,編好程序,實時生成藝術創作.有趣的是觀賞者也是作品的一部分,且讓觀者和畫面結合,共同創造這個藝術創作。不過他們在時間周期和造價上都不太樂觀,那就記錄靈感,等待啟動吧。

雖然藝術很美,但我更喜歡能夠為生意所用的藝術。因為這樣能讓這麼美的東西被更多人看到,並且一直被看到,那就記錄靈感,等待啟動吧。

*鯉魚池,人走動跟鯉魚互動。

*光之音樂,觸碰光線會發聲音,所有的人都是演奏師,所有人一起形成這個曲子。

*光之雕塑,彩色氣球和人的互動。

*瀑布和花 獨立又融合。

*抹茶杯里的花朵,只要杯子里有茶,就會有花朵不斷綻放,一旦喝完了,花朵消失。

*餐桌上的互動,根據你點的菜產生不同的影像,與吃飯的人共同創造藝術作品。

*將大自然本身創作成藝術作品,選一個原始森林,晚上變成天然美術館。

*讓城市本身變成藝術作品,圍繞人,保持都市原有樣貌的同時成為我們的藝術。(建筑前面的投影森林)

人的公共性VS個性 ,比如私家車過去是私人的,現在滴滴專車讓私人的東西變得公共化;過去房子也是私人的,現在有了airbnb,讓房子也變成公共的。那麼未來公共的也會變得私有一些。

*比如商圈的露天部分,可以成為某人的生日驚喜,在夜晚變成一個絢麗的舞台,投射出立體的生日快樂的字樣,一段舞曲後還出現壽星的名字。(婚慶公司可以嘗試)

*公司可以把會議室按動物名字命名,比如河馬會議室,當你走近走廊,會出現一隻用鮮花拼成的碩大的河馬剪影,一步一步的引你進入會議室,到門口之後,他就一朵朵分散消失了,甚至走路的時候還會回頭看你一眼的互動。

徐前程:一場數字的視覺盛宴

第三天一早,我們就到了著名的媒體藝術公司TeamLab,發現居然他們也還沒上班,公司沒人,難道也是晚上加班到很晚,早上起不來嘛,頓時很有親切感,拉近距離有沒有。

公司整個裝修布置非常有藝術氣息,彩色的地毯,硬瓦楞紙做的小桌子,不同材質的凳子,還有牆上不斷變化畫面的數字藝術作品,時刻在提醒我,這是一家藝術型公司,這裡工作的都是藝術家。

直到介紹才知道,這裡80%的員工是由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組成的,工程師,數學家,藝術家,繪畫師都有。

因為他們的作品光影色彩非常絢麗,讓我想到一句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光芒,所有人都凝聚在一起。

他們的作品會隨人的動作而發生相應的改變,與人的反應相互影響 ,不知不覺中,更多的人參與到作品中,完成了作品的同時,觀賞者也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如果有更多的人參與到作品中,作品會變得更加美麗。

還有就是探索建築的可能性 ,將個人化物品變為公共化的物品,平常毫無變化的物理空間,通過數碼藝術 賦予了全新的變化。希望以後真有機會可以相互合作,藝術與商業想結合的作品同樣令人期待。

明天小編將會分享華與華遊學團參訪資生堂東京本座大樓、紅色大樓畫廊還有資生堂企業資料館的所見所聞及心得總結。

接下來的遊學之旅會有什麼樣的精彩內容呢,一起期待明天推送的文章吧!

這麼好的遊學,你是不是也很想參加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與華商學院 的精彩文章:

TAG:華與華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