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汶川地震10周年祭:關於記憶,關於忘記

汶川地震10周年祭:關於記憶,關於忘記

明天,是汶川地震10周年。

一邊翻看各大媒體的專題文章,一邊跟身邊的小夥伴感慨:真快,都10年了。

對於曾經的我們來說,10年,是段多漫長的時光。

長到佔據年齡的一半,長到不敢作為時間節點來回憶過去或暢想未來,長到根本聽不懂《10年》這首歌在矯情什麼…

可是,對於10年前的那個2008年,卻好像刻在了生命里,忘不掉,也不敢記起。

那一天

2008年5月12日的下午,對於正坐在高三課堂上的我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

還有不到一個月就高考了,儘管每天嚴重睡眠不足,一到下午就困得要命,但還是打起精神,不讓頭垂到桌子上高高一摞練習冊中去。

晚飯時在新聞中看到:四川發生大地震,震級7.8,卻也沒意識到,這跟自己有什麼關係。畢竟,高考才是當時最重要的事。

那段時間

但從第二天開始,世界好像都變了。

不論是課堂上還是課間,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所有人都在討論這場災難;

每一天,都在關注著兩個數字,今天又成功救出了多少人,以及已有多少人遇難;

電視和報紙彷彿失去了色彩,大片大片的黑和白…

更可怕的是,災難好像並不遠。

老家在都江堰的同宿舍小女孩躲在廁所里痛哭,她的一群發小地震時正在一起打牌,一個都沒跑出來。

「有一個本來已經跑出來了,偏又回去拿牌,結果樓就塌了……」她一邊罵,一邊又哭了起來。

在那個上學不能帶手機的年代,信息傳播卻異常的快。

那些斷壁頹垣,那些從碎片中伸出無助的孩子的手,那些集結的解放軍和自發趕往災區的志願者;

還有那些「敬禮男孩」、「豬堅強」、「范跑跑」等動人或悲痛,卻真實的血淋淋的故事,讓我們每天沉浸在大悲大喜中。

老師們勸解的「要控制情緒」根本不起作用,全中國都沉浸在同樣的情緒中,只希望自己能為災區做點什麼。

可也做不了什麼。

只能積極自願的捐款;偷偷溜出校門,只為買到新一期的《南方周末》,看上面整版的紀實報道;

一周後,北京上空響起防空警報,起立默哀,又差點忍不住淚流滿面…

後來,這場地震被稱為汶川地震,震級更改為8.0級,可我們無暇再每天關注,高考要來了。

那一年

再後來的日子,好像又恢復了正常,過得飛快。

6月初高考、瘋玩,月底出成績。

7月收到心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8月奧運會在北京開幕,9月在廣院開始新生活。

忙著上課、社團、認識新朋友,平靜的讓我以為大喜大悲的2008年終於可以結束。

直到12月8日,媽媽病逝,又是一次天翻地覆。

轉眼已十年。

時間無情,卻是最有效的療傷葯。

當年地震的倖存者早已開始了新生活,也敢回憶他們那段最慘烈的記憶。

2008年,是多麼該死的一年,可我卻無數次幻想過,能回到那一年。

如果能讓北川中學的孩子們在5月12日下午全去操場上體育課,是不是死傷就不會這麼慘烈?

如果能多花點時間陪陪她,就算結局無法改變,是不是不會這麼遺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i南半球 的精彩文章:

TAG:Hi南半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