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撤出伊核協議,中國將成受益者?

美撤出伊核協議,中國將成受益者?

5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與伊朗簽訂的國際核協議,令中東地區爆發衝突的風險升高,歐洲盟友對此深感不安,全球石油供應也籠罩上不確定性。美國總統特朗普兌現其在2016年競選時所作出的承諾,開始了對伊朗恢複製裁的進程。這或意味著伊朗在2015年與六個主要國家之間簽訂的聯合綜合行動計劃(JCPOA,即伊朗核計劃)即將划上句號。

根據路透社的船舶跟蹤數據,伊朗原油的最大買家是中國,中國進口量在2016年中期達到90萬桶/日左右,但到2018年已經下降到約60萬桶/日。另外,印度的煉油商希望能夠繼續進口伊朗油。在上一輪制裁期間,印度享受到了豁免,可繼續進口有限數量的伊朗石油,但有一定的財政限制,包括要以印度盧比、而不能用美元向伊朗支付。伊朗總統魯哈尼8日晚發表電視講話說,雖然美國決定退出伊核協議,但伊朗將暫時留在伊核協議中並將與協議其他各方磋商。因此中國及歐盟等國可能會低價獲得伊朗的石油,並且還可以進一步拜託石油美元的控制。

特朗普如兌現競選承諾:退出伊朗核協議,並準備實施新的制裁。雖然市場對此有一定預期,油價已經處在高位,但對於退出伊朗核協議可能讓市場重回2012年時的情景一一當時美國制裁「消滅」了伊朗100萬桶/天的石油供給,市場顯得尤為「淡定」,在宣布之後油價並沒有太過激烈的反應,布倫特原油當日收盤僅上漲不到0.6%。從表面上來看,這可能要歸功於石油供給基本面的平衡:特朗普宣布退出的同時,美財政部宣布在涉及到對伊朗制裁上,將啟動90天和180天的「緩衝期」,其中能源部門「享受」180天的緩衝期。

180天基本上:剛好"夠美國的頁岩油突破基礎設施的生產瓶頸,另外在宣布協議後沙特也接看跳出來說:支持美退出,同時沙特將與OPEC和非OPEC產油國合作,以便緩和任何潛在供應短缺對市場穩定性的影響。從沙特的反應速度來看,美國和沙特在這一問題上早有協商,而以沙特主導的OPEC自26年首次達成產協議以來,已經減產超過170萬桶/日,理論上其潛在產能完全可以覆蓋伊朗缺口。

如果可以控制住油價,這次伊朗事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會降低,因為油價上漲帶來的通脹上漲將是破壞性的。不過影響油價的原因一小部分是供給,大部分是政治,本次市場偏於淡定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對美國戰略意圖是獲取更好的新協議。這次伊核協議事件還只是開頭,後續事件走勢還未可知,中俄歐洲的態度非常重要。

星鈦系統

星鈦活動

星鈦前沿

星鈦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鈦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星鈦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