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日戰爭時期,援華的美軍飛行員為什麼隨身攜帶「投降書」

抗日戰爭時期,援華的美軍飛行員為什麼隨身攜帶「投降書」

原標題:抗日戰爭時期,援華的美軍飛行員為什麼隨身攜帶「投降書」


之前網上盛傳美軍飛行員隨身攜帶「投降書」。投降書上就是寫著:「我是美國人,請不要殺我,並且設法送我回去。我會和美國政府交涉,給你一些報答。」在我們看來是投降書,在美軍稱之為求救書。而在抗日戰爭的時候,被稱為血幅,其最初是中國航空委員會配發給美國來華志願航空隊的標誌。


1941年的時候美國的航空志願隊在緬甸飛昆明的時候,有三架飛機因為迷航和事故導致迫降,其駕駛員在八天後才回到基地。最初飛機降落的時候,因為當地老百姓和他們語言不通,所以就誤認為他們是敵人,並且和他們對峙了幾天,直到飛行員用飛機上的留聲機播放中國音樂才得以解救。



這件事情發生之後,為了避免因為語言不通而造成的悲劇,志願軍在飛行服的背上縫上了一塊綢布,上面寫著:「來華助戰洋人,軍民一體救護」的中文字樣。這樣一來以後飛行員如果再次跳傘,當地的老百姓就不會把他們當成敵人來看。


不僅有中文字體的,二戰時期美軍飛行員的口袋裡的求救書印上了13種文字。而且除了一些必要的求生裝備,美國的飛行員身上還經常隨身帶著一些金幣,就是為了讓救助人相信幫助他是有好處的。



美軍飛行員隨身攜帶求救書這件事還是政府鼓勵的,當時關於研究血幅就有上百次的博弈論實驗。首先應該用什麼語言?用什麼措辭?怎麼能讓人信服?獎勵多少錢?怎麼獎勵?後來就決定的是用13種主流語言(中文、英語等通用的),外加上飛行員隨身攜帶點錢,然後把飛行員送回美國之後還有一大筆錢。阿富汗戰爭中,把一名美軍士兵安全送回美軍基地獎勵十萬美金(飛行員獎勵更高)。



為什麼美國政府如此愛惜飛行員的生命?要知道美國公布的數據中提到一名優秀的飛行員,培養他的成本至少是1500萬美金!而且飛行員被迫降落之後自身單兵作戰能力並不是很強,和偵察兵空降兵比起來還是有一些距離的。再加上飛行員一般迫降的地方也都是敵人民用區域,為了避免語言不通,所以才會採取這種措施。

圖片來源於網路,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香茗 的精彩文章:

溥儀出監獄後,向周總理提出了個請求,但卻被周總理宛然拒絕了
給皇帝生了十二個孩子,卻被迫削髮成尼,然後被皇帝賜死

TAG:書香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