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黃金 | 掩映在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金銀

歷史上的黃金 | 掩映在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金銀

原標題:歷史上的黃金 | 掩映在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金銀


溫馨提示


全文約1700字,閱讀約2分鐘。原創不易,小編懇請點贊轉發。

就中國古代來說,從戰到和最有名的盟約,莫過於1005年的遼國北宋兩國間的「澶淵之盟」。(「澶淵」是地名,在今天的河南省濮陽市一帶。)當遼國處於進攻方,氣勢洶洶來犯,而北宋則處於防禦方,打得很艱苦。當時遼國和北宋在濮陽這裡形成了對峙局面,一邊想打打不過來,一邊想撤又不敢走,大家都很痛苦,在這種情況下,坐下來談談心侃侃價顯然成了決策層的共識。談成的條件如下:


1、宋遼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齒論。(套近乎 攀交情)


2、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遂城及涿、瀛、莫三州),雙方撤兵;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表現和平誠意)


3、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這是最主要的實惠)

4、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遼國當時沒想到,這就讓自己成了貿易逆差的受害者。)


這次合約確確實實讓遼宋之後再無大戰,楊家將征遼也自此成為了歷史。(而且當時恐怕雙方都沒想到,遼國雖然每年都有小錢錢拿,但卻成了貿易逆差的受害方,還沒有還手的辦法基本被活活坑到死,這個以後的系列裡可能會講到。)那麼,當時的銀十萬兩是個什麼概念?首先,我們來看一兩銀子換多少銅錢,一般正常的朝代來講,一兩銀子兌換一貫錢。但很不湊巧的是,宋代的一貫錢合多少枚銅錢是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而且還沒有「之一」二字,從一貫200枚、480枚、600枚、770枚、1000枚都有,宋真宗年間還有兩貫兌換一兩銀子的情況。所以我們只好從當時的物價來做下粗略推測:


1、農耕時期最奢侈的生產工具莫過耕牛,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有詔在開封的朝廷各坊、監和開封縣西郭省庄,選購「純赤黃色牛犢可備祭祀用者」,省庄人戶每犢支錢3貫,坊監每犢支錢2貫,也就是說一頭牛犢大約3貫錢。


2、米價。宋真宗在位期間,北宋各地的米價賤時只賣「米斗七、八錢」,一石合十斗,宋代一石約合130斤。當然這種是米價過低時,一般正常年景比如宋神宗年間(1068-1077)年,每石600-700文。也就是一斗米60-70文。


那麼,如果我們取一貫約為1000枚的平均數,一石米130斤600文的價格,十萬兩約為100000000枚銅錢,可以買米約166666斤,如果按現在一斤米約為4元的標準,宋真宗年前的十萬兩銀子約合現在的666666元(還真是666)。


看完了北宋與遼國的戰與和,再來看看東羅馬帝國與薩珊帝國是什麼樣呢?


在上一篇《2000年前的證件照 頭像大小暗示國家興衰》里提到過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金幣。在西羅馬滅亡後,東羅馬帝國開始與多年宿敵薩珊帝國(涵蓋今天的伊朗及其他部分地區)修復關係來避免四處樹敵,公元533年東羅馬和薩珊簽訂永久和平協議,付給薩珊1萬1千磅黃金作為修復關係、恢復貿易的代價。憑良心說,東羅馬和薩珊簽的這個「永久」和平協議的有效期連10年都沒到,僅7年後,540年薩珊又開始進攻東羅馬了。遼宋的「澶淵之盟」與之比起來真是不知道高明到哪兒去了。到了545年東羅馬再次以黃金2千磅與薩珊訂立了五年和約(大概也是看出來簽「永久」也是白花錢)。由此可見,處於被動時也不能忘記奮發圖強,不然別人想反悔就反悔,只能白白受捉弄。


那麼當年東羅馬帝國花了多少冤枉錢呢?要注意的是,當年的「拜占庭磅」與今天歐美國家的「磅」不同,後者約合453克,而前者則是約合317克,所以533年的1萬1千磅約合3487000克,也就是3487公斤,3.487噸,按今天國際金價268.32元/克來換算的話,約合935631840元,也就是9億多,但杯具的是這9億多的「永久」和平協定也就7年保質期。所以545年東羅馬也想明白了,還是來個短期套餐算了。545年的2000磅約合170114880元,雖然也不便宜,但總比被忽悠到瘸強。

今天歷史上的黃金就講到這裡,歡迎您在文末留言,也可以告訴小編想聽關於黃金哪一段的故事喲。(焦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黃金網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市場波動率可能推動金價至1500美元

TAG:中國黃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