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倉公淳于意《診籍》錄醫案,開創臨床病案記錄先河

太倉公淳于意《診籍》錄醫案,開創臨床病案記錄先河

本文為《杏林趣事》專欄第15期內容,感謝您的支持與分享!

淳于意是西漢時代臨淄(今山東淄博)人,生活的年代約在公元前205年至公元前150年。他曾在齊國擔任過管理糧倉的「太倉長」,所以人們就按照他的官職叫他「太倉公」,也叫「倉公」。淳于意是西漢初著名醫學家,在醫史上與名醫扁鵲齊名,他的《診籍》是我國歷史上有文獻記載的最早醫案。

杏林大觀園國葯博覽園「倉公診籍」泥人張彩塑

場景描述:淳于意身著西漢御醫官服,背景可雕塑緹縈上書,或淳于意與漢文帝問對。


淳于意自青年時就愛好醫學,拜醫家公孫光為師學醫。到西漢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又師從公乘陽慶。當時已是古稀之年的公乘陽慶在收下淳于意為徒後,把自己珍藏多年的醫書全部傳給了他,還向他傳授了黃帝、扁鵲的脈書,以及治疑難病症、決斷死生的醫術。三年後,淳于意的醫術大有提高,他行醫四方,為宮廷君臣和百姓治病,多有療效,成為齊魯一帶的名醫。他為人耿直,不願為當時某些以勢欺人的達官貴人治病,故招致一些人的怨恨。

西漢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淳于意遭到惡人的誣陷。官府聽信了誣告之辭,將淳于意定罪,用驛站專用的車從臨淄押解到都城長安,將被處以斷肢的肉刑。

臨行之時,他的5個女兒痛哭流涕。淳于意痛心地說:「我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有急事連個幫手都沒有!」小女兒緹縈聽到父親悲傷的話,毅然隨父親去了長安。

到了長安,緹縈上書漢文帝,為父親申訴:「我的父親為官,齊地的人都稱讚他廉潔公正」,還表示甘願把自己抵作宮婢,替父贖罪。漢文帝劉恆看到了緹縈的書信,感其孝誠,為淳于意的冤案平反,得以免刑。淳于意獲釋返回故里。漢文帝還在當年廢除了3種肉刑。

漢文帝召見了淳于意,詳細詢問他行醫的情況。淳于意應詔將自己拜師學習、行醫經過、治療疾病的經驗記錄一一奏報給漢文帝。


淳于意記錄的醫案包括治癒的15例和不能治而死亡的10例,內容有患者的姓名、年齡、性別、職業、籍貫、病狀、病名、診斷、病因、治療、療效、預後等,這就是被稱為《診籍》的25例醫案。它反映了淳于意的醫術水平、實事求是的精神,更是開了中國醫學臨床病案記錄之先河,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醫案記載。

後人從這部《診籍》中知曉了淳于意這位著名的醫家,他的高明的醫術及西漢初年我國醫學發展的一些情況。《診籍》記載的25個醫案,體現出淳于意診斷疾病的豐富經驗,他善於望診,尤其精於切脈,在治療中運用豐富多樣的方法,有湯劑、丸劑、散劑、酒劑等,還輔助以針灸、冷敷等。以其中一個醫案為例:齊國的中大夫患齲齒,淳于意灸治他的左手陽明脈,並讓他每天用三升苦參湯漱口,治療了五六天,就病癒了。淳于意分析病因,是受風,以及睡眠時張口和餐後不漱口。


著名史學家司馬遷依據實錄將淳于意的「診籍」寫進了《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這部中醫歷史上最早的醫案才流傳到了今天。《扁鵲倉公列傳》中還記載了漢文帝與淳于意關於醫學問題的討論。皇帝問淳于意:你所診治的病案,有的病名相同而診治卻不同,這是為什麼呢?淳于意回答:有許多病名彼此類似,無法辨別。所以,古代聖人制定了診病的脈法,作為診斷準則,區別病人的不同脈象,才能辨別百病而使它們有所區分。淳于意的這段論述強調了脈法的重要性,很有啟迪意義。

淳于意廣收弟子,因材施教培養徒弟,讓徒弟們將其醫術傳承發揚,為醫學的廣泛傳播與發展做出了貢獻。

(圖片來源於:杏林大觀園)

有沒有被以上故事吸引到?小編告訴你,想了解更多中醫藥傳統文化,可以到杏林大觀園「國葯博覽園」進行參觀了解!

杏林大觀園在園區中心部位建造一座佔地180畝的「國葯博覽園」,其中中醫文化展覽館佔地12畝,建築面積3,600㎡。包括「歧黃之術館」、「滇南本草館」、「中華醫史館」、「中華葯史館」「少數民族醫藥館」五個展館和一條60平米的「歷代中藥經典處方長廊」。以繪畫、雕塑、文物等多種模擬手法,由淺入深、有血有肉,系統重現了五千年中醫理論、中醫診療方法及中藥加工業的發展。

(圖片來源於:杏林大觀園)

參觀地址:石林縣台灣農民創業園黑龍潭路一號杏林大觀園

項目名稱:雲南省中醫藥健康旅遊品牌項目大眾傳播系列活動之——《杏林大觀園·杏林趣事》

實施主體:杏林大觀園

編審:藍桂華、李興德、劉平、趙廷龍

總編:張小貝責任編輯:陳思思版式設計:陸榮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這種比辣椒還辣的野菜,全身都是寶,是28元一斤的稀罕貨
老中醫告誡:原來蒲公英葉子這麼好?可惜很多人不會吃!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