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盤點歷史上的各種奇葩狀元

盤點歷史上的各種奇葩狀元

原標題:盤點歷史上的各種奇葩狀元


高考將近,讓人們想起了古時候的狀元。「狀元」的稱呼始於唐朝,從唐朝到清朝的1000多年中,共開科考試745次,有據可查的文狀元共錄取653人。而其中很是有些與眾不同的另類狀元。


餑餑狀元

清康熙三十六年丁卯科的狀元,是江蘇銅山人李蟠。他家境貧寒,進京科考時沒有盤纏,便帶了30個饅頭。每天早中晚,頓頓吃饅頭。開考那天,別人都交卷了,他還沒答完,急得滿頭大汗,一直寫到四更天。一天三頓吃饅頭,不僅是一種心志,而且是一種能力。難怪康熙皇帝聽說以後,會欽點其為狀元。


鴨蛋狀元


明萬曆三十五年丁未科狀元黃士俊,家裡很窮。34歲時,想進京趕考,找岳父去借路費。岳父見他衣衫襤褸,連客廳都沒讓他進,只給了他兩個鴨蛋。岳父家的僕人可憐他,偷偷給了他一點錢。沒想到,這個黃士俊竟然高中狀元。後來他以「鴨蛋」為題,寫了一篇文章,送給岳父。其中很多警句廣為流傳。


當官時間最短的狀元

明宣德五年庚戌科狀元林震,授翰林院修撰。但他當官一個月,就看不慣官場作風,請求辭職歸田,回家種地去了。當狀元有當狀元的快樂,當農民有當農民的快樂。快樂在於感覺,幸福在於滿足,不要強人所難,也不要強己所難。


抓鬮抓出的狀元


崇禎皇帝即位後,很想有所作為。崇禎元年,即開科取士。殿試後,閱卷大臣精心挑選了前36名的卷子,呈給崇禎審定。但崇禎懷疑憑自己的眼力未必能選出賢才,於是焚香禱告上天,請求賜給真才。然後將這36名進士的名字抄下,做成鬮兒,放入罐內,再用金筷子去夾。結果夾了三次,都是劉若宰,因此就定劉若宰為狀元。


因名而就的狀元


清乾隆五十四年乙酉科開考時,乾隆皇帝已經79歲高齡。年齡問題成為他主要的心理負擔。殿試後,閱卷大臣將前十名的卷子呈送他審定。當乾隆看到第十名時,見其人名叫胡長齡,不免心中一動。「長齡」兩字,不是意味著長命百歲嗎?於是大筆一揮,欽點胡長齡為狀元。以名字取狀元,堪為千古笑柄。無獨有偶,清光緒二十九年,正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壽。這一年的殿試中,主考官們發現應試舉人中有個叫王壽彭的,壽彭是壽比彭祖的意思,彭祖是傳說中的老壽星,活了800多歲。為討慈禧歡心,考官們決定擬王壽彭為第一名,呈太后審定。果然慈禧見了這個名字很喜歡,很順利就欽點他為狀元。

不讓鬚眉的女狀元


有一齣戲叫《女駙馬》,寫馮素珍女扮男裝考中狀元被招為駙馬的事。現實歷史上確實有一個女狀元,出現在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時期。太平天國於1853年定鼎南京後就開科取士,先後錄取幾百名進士,其中文武狀元7人。太平天國還專門設立女科,錄取的女狀元名叫傅善祥。傅善祥只有19歲,一舉奪魁,轟動天京。傅善祥最初在東王府任記室,也就是當秘書,後提升為殿前左丞相。


誠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創或推薦好文章,我們將第一時間發布您的內容,郵箱:107000701@qq.com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智謀 的精彩文章:

明朝皇帝姓朱,明朝人吃豬肉嗎?殺豬不就是殺「朱」了,這個問題怎麼解決的?
北宋亡時,為何高俅,蔡京兩賊臣結局確大不相同

TAG:古今智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