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曾經山河有痕,如今涅槃重生!

曾經山河有痕,如今涅槃重生!

來源:解放軍報客戶端 作者:趙鏡然、滕魯陽

余秋雨曾在《廢墟》中寫道:「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在我看來,悲壯且無言。

永恆的瞬間,無聲的歷史。2008年5月12日,近年來震級最強,波及範圍最廣的「汶川大地震」突如其來,無聲無息。一時間,山巒移位,河流阻斷,道路被撕裂,路上橫豎著滾落的巨石,倒下的大樹……短短兩分鐘,繁華喧鬧的街景不再,滿眼儘是斷壁殘垣。

「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都說天災無情,人們卻學會銘記歷史、尊重歷史並創造歷史,在不言中掌握著自己的命運。堅強的汶川人民不曾將過去的苦難掛在嘴邊,不會整日「翻舊賬」博得世人的同情,我看到的他們,從老一輩到新一代都充滿希望、滿懷理想。地震男孩強天林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走出了大山,更考上了理想的軍校,成為一名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軍官;十年前,在送別救災空降兵的隊伍中,「長大我要當空降兵」的程強夢想成真,他不僅成為一名優秀的空降兵戰士,還當上了「黃繼光班」第38任班長。十年前,這支部隊拯救了他;十年後,這支部隊塑造了他。

他們被媒體發現而成為代表,他們是百萬震區人民的縮影,但還有更多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不曾得知,還有更多感人肺腑的經歷我無法領略。我只知道,歲月靜好,任時光流逝,歷史就在那裡,絕不逃離。當有一天被人觸碰,它會毫無保留地將故事娓娓道來,還事實以真相,還生命以過程。

十年,滄桑一瞬,汶川大地,涅槃重生。這裡的百姓走出災難,重建幸福,傳統黑茶遠銷海外,小鎮旅遊吸引全球目光。

這是在四川省汶川縣拍攝的樓房(5月1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余秋雨先生說過:「廢墟的留存,是現代人文明的象徵。廢墟,輝映著現代人的自信。」 難以名狀的悲痛,十年的滄桑巨變,其中艱辛只有汶川人民自己清楚。汶川人在災難面前所表現出的「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災後鼓勵和引導人們抗震救災、渡過難關的精神支撐。「解放軍是汶川人的恩人。」這是很多汶川人回憶起大地震時最常說的一句話。哪裡有危險,哪裡最需要,哪裡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地震發生以後,中國空降兵十五勇士率先飛抵震區,這是中國空軍部隊首次在高原複雜地域無氣象資料、無地面標識、無指揮引導下運用傘降方式參加抗震救災,驚天一跳,只為人民!

昔日,那山崩地裂的災難,擋不住我們前行的腳步;今天,更沒有什麼困難,能阻擋我們奔向復興。

汶川的巨變,是勤勞勇敢的人們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換來的。汶川的奇蹟,給預言汶川「將從此消逝」的西方媒體以響亮的回答。歷史無言,人卻有情。十年後,時間軸上,汶川人背後是歷史,眼前是未來。廢墟並非終點,人們從這裡出發,初心猶在,前進不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國防部:通過巡視推動軍委主席負責制貫徹落實
看軍校學員「沙場點兵」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