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第一家族掌門人珍藏開拍,康熙御制無量壽佛像搶眼

美國第一家族掌門人珍藏開拍,康熙御制無量壽佛像搶眼

今年五月,備受矚目的「佩吉及大衛·洛克菲勒夫婦珍藏精選」拍賣會開槌,這可能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個人業主拍賣會,以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拍賣會。

此次「世紀拍賣」包含超過2000件珍貴藝術藏品,涵蓋印象派、後印象派及現代主義繪畫、美國繪畫、英式及歐式傢具、亞洲藝術品、歐洲瓷器、中國外銷瓷、銀器、美國裝飾藝術及傢具等,市場預估成交總額將高達7億美元。

洛克菲勒至今已傳六代,從第二代的小約翰開始,洛克菲勒家族開啟了收藏傳統。小約翰的妻子艾比對現代藝術充滿熱情,推動建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為整個家族的收藏圖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到家族第三代,尼爾森、大衛等人將藝術收藏發揚光大。特別是三次執掌MoMA的大衛,藝術已經成為其生命的重要志業。

佩吉及大衛·洛克菲勒夫婦,1973年5月。圖片: Arthur Lavine/Rockefeller Estate

大衛和佩吉於1940年結婚,在兩人超過半世紀的婚姻中一直相互扶持,為其家族、公共慈善及藝術事業共同出力。他們的收藏充分體現了對藝術和世界的認知和交流,數量龐大且跨越地理、歷史和媒介的限制,在現代歷史中無可匹敵。數千件藏品分別被收藏於他們在美國曼哈頓、紐約州波卡蒂科山、哈德遜河谷、緬因州以及其他各地的宅邸中。這些珍藏也向外界展示了夫婦他們的學養、熱情與不凡藝術品味。

致力於慈善公益事業,是這個龐大家族的傳統,大衛·洛克菲勒曾承諾要捐贈大部分財產予夫婦二人長久支持的文化、教育、醫療及環保領域。為實現其宏願,此次拍賣涵蓋多個範疇,拍賣所得將全數撥捐洛克菲勒家族指定的慈善機構,將成為歷史上最重要的慈善拍賣。

大衛·洛克菲勒曾說:「所有曾為我和佩吉帶來無數喜悅的藏品,最終會回歸藝術世界,再度由世人享有。這些珍品曾在過去數十載為我們帶來滿足及歡欣,希望新藏家會感受到同樣的喜悅。」

洛克菲勒家族對於藝術事業、藝術收藏的堅持由來已久,在其眾多收藏中,亞洲佛像的收藏也是一大亮點。這其中,洛克菲勒二世的妻子艾比和她的兒子洛克菲勒三世(1906~1978)功不可沒。艾比專註東亞佛像收藏,在家中設置佛堂、香具,擺放收藏的佛造像。她認為佛教藝術品不僅能令觀者充滿美學愉悅,更極具宗教啟發性和靈性。大衛的藝術收藏也如同他的雙親般,反映出他個人的美學修養。

清康熙御制鎏金銅無量壽佛像

梵華君注意到,此次洛克菲勒夫婦珍藏系列拍賣的眾多中國藝術品中,就有一尊清康熙御制鎏金銅無量壽佛像十分搶眼。在中國佛教文化中,無量壽佛被奉為長壽之神,此像正有可能是為帝王家族成員祝壽而鑄造。

成立之初的清朝,以滿族人為主而非漢人,他們依靠著外來民族的支持和紀律,包括蒙古族和藏族,來統治著中國本土。為了實現統治目標,滿族人極其推崇和傳播藏傳佛教。早在元朝時期,蒙古人在宗教和習俗方面就以藏傳佛教大師的精神智慧為嚮導。比如他們會在戰前向西藏喇嘛請教。在後來的幾個世紀,蒙古族對藏傳佛教的支持只增不減,清朝皇帝藉助民眾對藏傳佛教的信仰,在北京和蒙古周邊地區極盡盛大地開展佛教活動。在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統治時期,北京和內蒙古地區興建了好幾座藏傳佛教寺廟,並由西藏喇嘛來擔任管理職務。

清康熙御制鎏金銅無量壽佛像

雖然康熙帝最初推崇藏傳佛教是為了控制蒙古族,但他自己最終也變成了一名虔誠的佛教徒。1696年後,康熙受到蒙古喇嘛和藝術家扎那巴扎爾的影響越來越深。1701年至1723年間,康熙手寫了400多部《心經》和《藥師經》。在他統治時期,還委派建造了各種佛陀的大型銅鎏金造像。如今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座銅鎏金四手觀世音菩薩造像,便是康熙帝為了紀念剛去世的孝庄皇后所鑄。造像底座上分別以藏文、中文和滿文所刻詩文,可以追溯到康熙在位時期的第25年,即公元1686年。另一尊現收藏於羅德島設計學院的大型銅鎏金燃燈佛造像(高69.2厘米),通過其銘文可以判斷它鑄造於1662年,則很可能是一件饋贈給西藏某座極其重要的寺院的禮物。

清康熙御制鎏金銅無量壽佛像

然而,乾隆統治時期委派建造的的多數大型銅鎏金造像都未鐫刻上銘文,這使得人們難以確定它們被鑄造的目的。而清朝的歷任皇帝,尤其是康熙帝,常將自己視作無量壽佛轉身;據推測,收錄在王嘉鵬所著《清宮秘藏:承德避暑山莊藏傳佛教文物特展圖錄》(台北,1999年版,第81頁,第19號)中的一尊收藏於承德避暑山莊的大型銅鎏金四臂無量壽佛造像,便是一次用來宣傳神會的嘗試。目前尚不清楚這件作品背後的目的,但這種無量壽佛造像通常是為皇帝或者皇親國戚祝壽而委託鑄造的。因為無量壽佛象徵著長壽,是比較適合祝壽獻禮的佛陀。比如在乾隆統治時期(1736-1795年),為了給乾隆的母親孝聖憲太后慶祝六十、七十和八十大壽,鑄造了成千上萬較小且更為低廉的無量壽佛造像。

清康熙御制鎏金銅無量壽佛像

此尊無量壽佛像的大小及重量驚人,高度為41.9厘米,胎體厚重敦實,並出自一組同期著名的同類佛像,顯示製作時用上大量銅、金材料,甚具氣派。

著名佛教研究專家一西平措曾表示,康熙時期的佛像是非常容易辨認——康熙比較有特點的就是前面搭兩個飄帶,眼睛是非常得狹長,很明顯的單眼皮,嘴也比較短,離人中比較近,重量也非常重。康熙佛像蓮花座刻度非常深厚,每一個紋飾都是非常自然凸起,就是簡單的一道雲紋也好,好像都是飄出來的,是飄在天空中的,而不是在做了一個紋飾縮在裡邊。

此尊佛像結跏跌坐雙層蓮瓣底座之上,手結禪定印,身著飾有各式珠寶的天衣綢裙,靈動飄逸的裙裳優雅的垂於底座前端兩側。佛像面部表情柔和安詳,雙耳戴葉狀耳璫,耳璫飄帶上端向外舒展,連有精美冠飾。

清康熙御制鎏金銅無量壽佛像

近幾年出現在市場上的博物館和私人藏品中,有許多和本造像相似的作品。它們無論在重量還是比例上都幾乎一樣,這表明它們都很可能都出自同一模子,並且正如這尊造像一樣,許多造像的軀幹和臉部都留有鎏金漆和冷金。它們是否鑄造於不同時期或屬於同一批次,現在尚無定論,但這座造像在內的其它造像底座邊緣都刻有數字。無論它們是否是分開鑄造的,抑或是同一時間完成的,都需要大量的銅和鎏金漆,由此可見,這是一項委派下來的極其重要的任務。

資料來源:佳士得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金石瓷木四種材質佛造像齊聚,各具特色,異彩紛呈

·2070萬港元成交的這套宮廷制式七佛偈唐卡,傳拓自北海公園

·這個專場上的唯一拍品,詮釋了什麼叫「巨作絕品」

·這五件佛造像拍出1200多萬,承載了多少謹慎而熾熱的崇拜

·這尊罕見的銅鎏金嵌銀佛造像,展現了早期工匠的精湛技藝

·為何專場呈現喜馬拉雅藝術,從這五件造像中找到答案

·這尊西藏十五世紀佛像造型罕見,精緻細節彰顯魅力

·明永樂宮廷造像專場拍賣,這三尊造像價值非同一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精神——勞模精神
Facebook泄密事件暴露 大數據背後「技術黑箱」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