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侍衛兒子喝斥元帥父親被世人記載褒揚, 教你在忠孝兩難時如何選擇

侍衛兒子喝斥元帥父親被世人記載褒揚, 教你在忠孝兩難時如何選擇

鄢陵之戰是春秋時期,晉楚兩國為爭奪霸權而發生的一場經典之戰,戰爭過後,晉楚兩國都失去了爭霸中原的勢頭,兩強爭霸的局面落下帷幕。在這戰爭中,有一個很小也很有趣的插曲,被史家們隆重記載,其深意不言而喻。鄢陵戰場,一片泥沼擋在了晉國大軍的面前,中軍統帥欒書帶領親兵,護著國君的戰車小心前行。不巧的是,戰車還是陷進了泥沼。對此,欒書下了自己的戰車,走了過來,準備將國君扶到自己的車上。

不料卻被自己的兒子,國君的侍衛長欒鍼(同真)大聲喝斥一下:「欒書退下」。喝令欒書退下的欒鍼慷慨陳詞:「國家大事,你怎麼能一個獨攬,你侵犯了別人的職權,這是冒犯?放棄了作為統帥的職權,是怠慢,離開本職崗位,到別人這裡來,是搗亂,這三件罪,你不能犯。」被兒子喝退的欒書只有退下,欒鍼下車用力掀起國君的戰車脫離險境。

這件事顯得很有趣,欒書不僅是大軍的統帥,還是欒鍼的父親,下級喝斥上級,兒子喝斥老子,兩件佔全了,豈不是不忠不孝。恰恰相反,後世給了欒鍼極高的評價。欒鍼的做法是完全合乎禮儀的,也是合情合理的。首先呢,君前無父子,無論什麼人當著國君的面,都要直呼其名,這個規矩,可是一直延續到清朝末期的。其次呢,欒書作為是中統帥,有自己的職責,你下車來扶國君,看似忠君,其實是失職。第三呢,欒鍼的職責就是保護國君的安全,你欒書來做了我欒鍼該做的事,豈不是越俎代庖,多管閑事。

由此可見,忠孝也是有先後的,即則先忠後孝,公私不能兩全時,先公後私。這個理就是放到現在都是說的通。這個典故還滿滿的透著儒家忠孝的思想,教育後人遇到忠孝難以兩全的時候,該如何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