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東結構調整力度空前 新業態重塑文化產業格局

廣東結構調整力度空前 新業態重塑文化產業格局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推出的全國媒體首個人工智慧虛擬主持人,已在股市廣播等上線;廣東康雲多維視覺智能公司展示的人工智慧3D掃描及空氣成像技術,可廣泛應用於展會、旅遊、教育、新零售等行業……在即將開幕的「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文化產業大省廣東將向世界展示眾多令人驚嘆的新業態產品和服務。

畫面更逼真、特效更震撼、場景更豐富……本屆文博會,廣東廣播電視台展示的4K超高清影視,將讓觀眾們的「視界」耳目一新。截至2017年底,廣東全省可提供4K節目量時長已達5025小時。

4K超高清影視是廣東文化新業態蓬勃發展的縮影。近年來,隨著廣東「文化+科技」的深入推進,各文化企業競相創新生產、傳播方式,提高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已成為新常態。如騰訊公司累計申請專利超過7萬件,居全球互聯網企業首位;廣晟資產公司的數字音頻DRA技術成為國際標準;雅昌文化集團獨創「印刷+IT+文化藝術」模式,發展高端藝術品電子商務,實現了傳統文化產業的升級。

在科技支撐下,廣東文化新業態迅猛發展,在多個領域領軍全國。2017年,廣東省數字出版產值1800億元,居全國第一;動漫業產值400億元,佔全國三分之一強,形成了體系健全的產業集群;遊戲業收入1515億元,佔全國的73.9%。尤其令人矚目的是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湧現了騰訊、UC、YY等行業領軍者。

跨界融合發展、產業邊界不斷拓展,是廣東文化產業發展的另一個明顯態勢。

廣東大力推動「文化+」,文化產業與製造、信息服務、教育、旅遊、體育等實現了快速融合發展。如依託珠三角發達的製造業,「文化+製造」態勢良好,東莞唯美文化陶瓷有限公司研發的傳統文化元素陶瓷,使產品附加值提高了10倍。

隨著新業態的蓬勃發展,廣東文化產業的格局不斷優化,質量效益顯著提升。同時,文化產業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在文化產業10大類產業中,廣東的文化信息傳輸、文化創意和設計、文化休閑娛樂、工藝美術等7大類產業規模都領軍全國。

2015年,星海演藝集團在全國率先創辦了基於「互聯網+」的舞台演藝營銷平台「網演中國」,形成了立足舞台藝術,網聚各類院團、藝培機構以及演藝場所的「演藝商城」。平台先後與安徽、廣西等地的演藝機構合作,推動藝術院團的轉型升級。去年,該集團又引入民營資本,探索建立了混合所有制的廣東網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類似星海演藝集團這樣活力迸發的文化企業在廣東越來越多。廣東從培育市場主體、完善市場機制、健全會展交易平台、打造金融支撐等方面全方位發力,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日趨完善。

首先是通過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培育大批文化市場主體。目前,廣東已完成近700家文化單位轉企改制,令企業煥發了生機與活力。

其次是逐步完善市場機制,推動文化領域的創業熱潮。通過推進簡政放權,廣東省文化領域已取消審批事項30項,調整行政處罰職權145項,初步實現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同時,完善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競爭的機制逐步形成。

同時,廣東進一步健全了文化會展交易平台,推動一批文化展會打響了品牌。如去年深圳文博會實現成交2240億元,比上屆增長10.3%;2017年「南國書香節」僅主會場參展的圖書、文創產品就高達30萬種;2017廣東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入場人次50多萬,簽約合同金額達789億元。

新業態的發展,給廣東文化產業格局帶來了另一個可喜變化——對外文化貿易快速增長。此次深圳文博會上,以廣州、深圳企業為代表的諸多廣東文化企業都將在品牌「走出去」上創出不菲的成績:

華強文化科技集團的動漫產品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實現了我國自主品牌文化主題公園向國外輸出;

廣州動景計算機科技公司的UC瀏覽器進入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

廣州市朗聲圖書有限公司圍繞金庸作品,多維度開發上線普通話朗讀版、廣播劇版、多種方言版數字化有聲書……

目前,廣東省已形成較為完備的文化出口體系,出口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出版、動漫遊戲、創意設計、文化設備製造等領域都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點出口企業和品牌。記者了解到,接下來,廣東將進一步落實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實施方案,完善跨部門合作機制,推動對外文化貿易持續快速增長。(經濟日報記者 龐彩霞 鄭 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機構預測4月份CPI同比增長1.90%
金融監管機構改革符合發展趨勢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