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比別人幸運那麼多倍,還有什麼資格抱怨?

你比別人幸運那麼多倍,還有什麼資格抱怨?

這是奴隸社會的第1470篇文章

Photo by Dan Gold on Unsplash.

人類情緒的「流動性」,是我們生而為人最值得慶幸之事。

在一段非常迷惘的時間裡,我的情緒起伏非常之大。那個時候,我近乎懷疑自己得了躁狂抑鬱症;早上可以情緒高漲的微笑去上班,到了中午卻難受得快要哭出來。我認為自己有了輕微的抑鬱症;那並不值得奇怪,因為這是孤獨的一種併發症。

我開始四處查找資料。然而對於開始感到抑鬱的人來說,自救的動力是不存在的。

那段時間,一個好朋友開始像我吹鼓冥想的好處。其實冥想的概念十分簡單,它只是要求你把思維放在「現在」,放在一個實質的感受之上,由此來幫助你集中精力。最簡單的做法,便是閉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在個人的呼吸上,得以「感受真實的現在」。

為什麼要感受現實呢?因為人的一切恐懼,一切恐慌,一切噩夢,都來自於大腦的想像。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不過是「事件」;決定這個事件的好壞的,是我們活躍的想像力。

我告訴我的朋友,我試過了,打坐冥想其實中國好多年前就有了。它可以讓我放鬆,然而這並不能打開我的心結。

「我害怕的並不是某一件確切的發生在過往的事件。我經歷的一些時間,確確實實值得害怕。然而我明白那些都會過去的。我害怕的是,我竟然逐漸開始覺得,經歷過的厄運會反覆回到我身邊。我竟然開始認為,這就是我的命運。」

然而讓人感到驚奇的卻是,這些黑暗的感受與折磨,彷彿並沒有一個確切的起源。

事實上,我無法告訴別人這樣的想法與念頭,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存在的。我也無法告訴任何人,這種痛苦是因為什麼而產生、又是什麼時候消失,它到底又會不會回來。

實際上,在生活愉快的時候,我根本記不起來經歷這些可怕狀態的感受到底是什麼樣的。它與我的其他回憶,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同。唯一的「特點」,大概就是為我那幾個月的人生回憶覆蓋上了一層黑霧 — 而我並不願意探索黑霧之中存在著什麼東西。

那個鼓動我繼續冥想的朋友不依不饒。在和他見面的時候,他得知我沒有動力去改變自身的狀態,便當場教我該怎麼去練習。

圖片來自作者

來,看著我手掌重的這一顆葡萄乾……對的,集中精力,仔細觀察它的形狀、它的皺紋、它的顏色。

現在聞一聞它的味道。嗯,伸出舌頭來舔一下……不,現在還不能吃。

你要記得,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有負面的情緒,而加倍責備自己。

嗯,現在可以吃下去了。

那一刻,我似乎聽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什麼東西。但是我沒有抓住。我問他,「你為什麼說……不要為負面情緒而責備自己?」

我感到有些驚訝。因為他好像說對了,我確確實實在為自己可怕的負面情緒而在默默責備自己。

最常見的責備,莫過於:

「你根本沒有時間來抑鬱。抑鬱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嗎?你是在浪費時間。」

「你比別人幸運那麼多倍,你還有什麼資格抱怨?」

朋友的回答十分簡單。

「因為,負面情緒和其他任何情緒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它來了,逗留一小會兒,便就要走了。為什麼僅僅因為它來探望我們半天,就要糾纏著不放它離開?負面情緒和我們其他情緒唯一的區別,也許就在於我們往往不願意輕易放它走吧。」

是啊,怎麼不見得我們為「感到開心」而讚揚自己?

為何要為「感到恐懼、恐慌、焦慮」而責備自己?

我有些不相信朋友的話,我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我不相信當時承受過的那些真實的痛苦,竟然和別的情緒沒有差異。

然而內心深處我知道朋友並沒有說錯,甚至並沒有誇張。

我的恐懼,從來都是不知從何處而來、又不知何時離去的。它的隨意性使我認為它掌控了我的人生。

但事實或許根本就相反。

是我把它牢牢握在手心,不讓它走了。

不願意放它離開,是一個下意識的行為。

這是作為人的一種劣根性:我們不願意吃虧,不願意被拒絕、被否定。只要有哪怕那麼一點點的不順心,也可以反覆的難過、憤怒、糾纏。

事實就是這麼簡單。

因而,解決的方法,也同樣的簡單:

讓它來,也讓它走。不要給它太多的關注了。不要因為它,而責備自己、或讚揚自己、或憐憫自己。

它來了後,可以像一個旁觀者一樣觀察它。但是不需要想太多。它不值得你的重視。

它來夠了,就會走了。你要放它走。

這個方法,似乎真的有用。

反正在那之後,我每次傷心難過之時,都有了一個重新振作的理由。

我要做到公平。我不能特殊對待某種情緒。如果快樂不能持續到永遠,那麼悲哀就不值得永久的關注。

前兩天,我問朋友,你在焦慮些什麼?

「有什麼焦慮,是你認為、即使再努力,也無法改變的?」

你們說:

「工作上,突然發現一成不變,開始覺得自己好像就定位在那邊的一瞬間就陷入焦慮。」

「因為那份無源頭的恐懼感,應對方法是不要把自己逼死。」

「對未知的恐懼。」

發這條消息的時候,我並沒有期待這類的回答。我還以為我會收到許多關於某一件特定事件的一些擔憂,或者單純的對學業、事業的焦慮。然而這些回答並不是這樣的。

這些回答比想像的還要誠懇。畢竟,能使我們真正焦慮、乃至恐懼的,往往是無形的「宿命感」、對未知的焦慮。不,更正確的字眼,是「恐懼」。

原本想探討怎麼去控制焦慮,去接受焦慮。開始寫之後,才明白,更值得關注、更值得探討的,是我們的軟弱、恐懼、與宿命感。

因為人的大腦,才是最可怕的兇器。

但是不要害怕。

更不要責備自己。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奴隸社會 的精彩文章:

當昔日平級上位成為你領導……

TAG:奴隸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