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的皇帝姓朱,那麼民間是怎樣避諱的?他們把豬稱作什麼?

明朝的皇帝姓朱,那麼民間是怎樣避諱的?他們把豬稱作什麼?

古代的時候是非常講究避諱一事的,不但要避皇家的諱,對待長輩之人也要避諱,不能夠直呼其名。我們都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是朱元璋,他們是「朱」姓的,那麼百姓怎麼避諱呢?

避諱這一個習慣最早起源於夏商時期,在《山海經》裡面寫夏後啟的時候,有意把他的名字寫為夏後開以避諱。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避諱一事在宋朝時期十分的注重,也衍生了許多避諱方法,畢竟太多事情需要避諱了。

避諱方法中使用的最多的有三種,即改字法、缺筆法和空字法。改字法就是以相同意思的字代替需要避諱的字,比如為了避秦始皇嬴政的諱,將正月改為了端月;缺筆法就是原來需要避諱的那個字還用,但是要把筆畫去掉一些,這個主要是書寫時避諱的方法;空字法就是將需要避諱的那個字空出來不寫,或者用某字來代替它。

明朝建立之後,因為其皇帝是姓朱的,所以下令民間百姓必須要避諱朱字,當然也包括其同音字啦,所以民間的六畜-豬也不能叫做「zhu」了。不過作為六畜之一,豬在民間的使用範圍是非常廣泛的,不但是常用的祭祀用品,還是百姓的主要肉食來源之一。為此,民間百姓開始把豬稱為「彘、豕」等等,殺豬改稱為「殺萬里哼」等等,以避明朝皇帝的諱。

明朝的時候要避諱「zhu」字沒有什麼難度的,畢竟避諱一事已經那麼久的歷史了,禁止養豬、殺豬才是令人難受的。

在明朝皇帝朱厚照時期,因為朱和豬同音,並且更重要的是他出生在豬年,於是下令全國範圍內禁止養豬、殺豬,即著名的「禁豬令」。這一個命令下達之後,全國範圍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百姓無豬肉可吃,祭祀時找不到豬肉,陷入了「無豬荒」狀態。

「禁豬令」頒布一個多月後,明朝的內閣大學士楊廷和才知道這件事情,他趕緊上奏給皇帝朱厚照陳述利弊,極力勸說他取消「禁豬令」。再後來,禮部上書說快沒有辦法找到祭祀用的豬了,畢竟豬肉是必備的「三牲」之一,以後該怎麼辦啊?迫於種種壓力之下,朱厚照只得悄悄地取消了「禁豬令」,這場鬧劇才結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有15位皇帝,為什麼在北京只有13座皇帝陵呢?
史云:明朝亡於黨爭。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