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占星的人怎麼學易經——「道通為一」的故事

學占星的人怎麼學易經——「道通為一」的故事

作者/吳怡 編輯/玫瑰圖片/花瓣網

在正式開始講易經卦象之前,老師分享了很多關於怎麼學習一門學問的道理,我們覺得很寶貴,也分享給大家。在若道君邀請名師講學的這些年,我們也看到很多同學非常注重「技巧」,並且把這些「技巧」稱為「乾貨」,在求學的過程中,也不免帶著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焦慮、急躁情緒,渴求迅速「應用」,解決問題。

那麼吳怡老師從他的生命經驗出發,談「易經的64卦和384根爻」如何對應生活中遇到的「機緣」,談如何把這個「緣」轉化成「真實的」「永恆的」東西,談學問的「大用」和「小用」,談如何從「道」上去把握一個學問,如何去會通兩個看上去不同的學問。如果能夠真的能夠了解這些寶貴的人生和治學的經驗分享,可能會讓我們的求學之心變得更加從容,更加信任學習過程的自然的展開。

我給諸位講一位老師的故事

在我的治學生涯中,有一位老師對我的影響很大。他就是吳經熊博士。他學法律的,他在美國的法學院做過教務主任,他的書《自然法》是美國的教科書,他也是以前中國憲法起草人之一(註:1933年,出任立法院憲法草案起草委員會副委員長,任上公布有《中華民國憲法第一草案》,被稱作是《吳氏憲草》)。

這是他在法律方面的造詣,那麼他又是天主教徒。以前蔣介石請他來翻譯《新約》,他第一句話就是「太初有道」,非常有名,這是宗教的造詣。然後他在退休之前20多年對禪宗有興趣,寫了《禪宗的黃金時代》,我把它翻成中文,商務書局出版。

你們想想看這三方面,一個是法律,一個是天主教,一個是佛學,這三方面完全不搭調,完全沒有關係。但是他把它們湊合在一起。我翻譯他的《禪宗的黃金時代》時候,他到了台灣給我開課就是開禪宗課,所以有次我就說:「老師啊,你是天主教徒,你現在講禪宗,寫禪宗的書,是不是有點叛教啊?」他笑了,他說:「不是。我為天主教多開一個門,多開一個門,不完全信天主教的人,他可以從禪宗進去。就像我們的惠能替佛學多開一個門,變成中國的佛學。」

差不多在45年前,我還在大學做研究生的時候,他來參加華學會議。那時我是研究生,我幫他們做記錄。在一個宗教的小組會,這時候有天主教神父,有佛教的和尚、道教,各種宗教在一起。他是主席。

他開場白就講了一個故事,講得很好。他說,我們現在就像從地上往下挖,在地上,有南半球、北半球、西半球、東半球,每個國家不同,距離很遠,但是當我們挖到地心的時候就碰頭了,挖到深處,我們會碰頭,地心只有一個。

他說:「我們如果研究學問,研究到最高的境界,天主教的上帝也好,佛教的佛也好,儒家的聖人也好,都是一樣的,都是一樣。」這個話對我有很大的啟迪,因為學問最高時候它可以融匯,這就是匯通

他是一個天主教徒,他很虔誠地信仰天主教,他沒有一點叛教,他每個禮拜還去做禮拜,但他喜歡禪宗,講禪宗也不會衝突。所以當你發展到最高的境界,找到地心的時候,你就會通,不然的話,南轅北轍,距離就大。所以這是做學問最重要的,研究到深處,都歸於一,歸於同,這一點很重要。

不要附會,要會通

做任何學問,是先把握住學問的「體」,把握「體」之後,很自然、很容易地將不同的學問相合。這個體就是「道」,這個體就是「精神」你研究任何學問,你達不到「道」的境界,你就不能夠使它們融會貫通,然後兩個系統就打不破。

所以我們要注意,我們在研究另外一個學問的時候,不只是直接地了解它那些方法、知識而已,我們要從道裡面再去看它,再去研究它。這是透過道到來融合。那麼比如有人問占星學跟易經有沒有關係,我當時回答這位女士,我說沒有關係。不過要注意,「沒有關係」,也就是一種關係。當兩門學問「有關係」,我們可以找出它們互相之間的影響、聯繫。

當兩門學問沒有關係,也許我們不能在表面上找他們的一個整合,但我們可以透過道來拉上「關係」。有很多人把兩種學問連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是用了附會的方法,附會的方法就是抓了一個術語,抓一個知識,然後就把自己的想法放進去。這是附會。

我們做學問,要打通兩個學問,我們要融匯、會通,不是附會。會通,是要從道的上面才能會通。莊子講了「道通為一」,要到「道」才能「通為一」,沒有道的話就不能通為一。所以做學問,兩種不同的學問,我們不要附會,要會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若道 的精彩文章:

中美近期貿易戰,來看占星師是如何預測事件發展的
來吧,把這個善良、睿智的人請回家中

TAG: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