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宰相吃喝玩樂不理朝政,為何死後卻有賢德之名,其實原因很簡單

宰相吃喝玩樂不理朝政,為何死後卻有賢德之名,其實原因很簡單

原標題:宰相吃喝玩樂不理朝政,為何死後卻有賢德之名,其實原因很簡單


常言道,在其位,謀其政。古代賢明的帝王們都希望手下的文臣武將,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協助自己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反過來說,這也是忠臣良將的心愿,有生之年為朝廷和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若能青史留名那就此生無憾了。


不過凡事也有例外,有一位漢朝的宰相,身為一品大員,按說每天都有海量的重要公文等他批示和解決,他倒好,任職三年期間,每天呼朋喚友,大吃大喝,而政事卻不管不顧,這是典型的瀆職行為。


沒想到全國百姓卻買他的賬,不但沒有罵他,當他駕鶴西去時,百姓皆四處奔走,歌頌他的事迹,說他是位大清官。而朝堂上下,也在傳誦著他的賢德。真讓人匪夷所思呀,他是誰?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咱們往下看。



曹參是沛縣人,在沛縣的衙門裡辦事。和漢高祖劉邦是老鄉,劉邦芒碭山起事以後,曹參和蕭何一道加入了劉邦的義軍,從此跟隨劉邦東征西討,最後逼得楚霸王烏江自刎,從而建立了大漢朝。在劉邦軍中,若論內政、計謀,曹參不如蕭何、張良,若論武勇、排兵布陣不如樊噲、韓信等人。

曹參此人有勇有謀,雖然各項能力不是最突出,但做什麼都行,而且接受的任務都能做好,曹參在軍功方面是僅此於韓信的將領,曾經攻克了兩個國家,122個縣。最重要的一點,曹參很本分,給他的東西他不會拒絕,不屬於他的東西他也不會去爭,讓劉邦用起來很放心。



劉邦平定天下以後,把原來的齊王韓信調任楚國做楚王,把齊國給了大兒子劉肥,因為劉肥還年輕,需要一位信得過的臣子輔佐,這時高祖想到了曹參,任命曹參為齊國的相國。曹參在任9年期間,率軍參與了平定陳豨和英布叛亂的戰爭,同時禮賢下士,不吝請教齊國內的賢才,把齊國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


時光飛逝,很快到了漢惠帝時期,此時的宰相蕭何行將就木,下一任的宰相繼任者選擇就成了重中之重。漢惠帝問蕭何誰來繼任最合適?當時朝中的周勃、陳平等都是具有才幹之人,蕭何卻毫不猶豫的選了曹參。漢惠帝一想曹參的生平,這曹參還真是適合之人,於是宣旨曹參到京中任職。


據說曹參當時知道蕭何即將離世的消息,就在家裡收拾行裝了,家人很疑惑,曹參卻說蕭何病故以後,宰相之位非我莫屬。很快曹參繼任了宰相之位,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滿懷期望的漢惠帝卻漸漸失望了。原來曹參這位新宰相每天除了吃喝玩樂,幾乎不管政事。漢惠帝覺得這樣下去可不行,得給曹參提個醒。


於是漢惠帝把曹參叫來呵責於他,曹參沒有急著辯解,卻不緊不慢的反問漢惠帝,和高祖皇帝比起來,是陛下聖明還是高祖聖明呀?漢惠帝當然只能回答,先帝聖明,我不敢和他比。



曹參又問,陛下覺得和蕭何比,我賢能還是他賢能?漢惠帝心想這還用問嗎?於是正色的說道,蕭何比你賢明一點點。曹參接著說,既然您比不上高祖皇帝,我比不上蕭何,那咱們為啥還要自己折騰呢,按原來那一套規則辦事不就可以了嗎。漢惠帝被說的啞口無言,轉念一想,貌似有道理呀,也就不再干涉曹參的日常安排了。


其實曹參之所以「蕭規曹隨」跟當時的社會現狀是分不開的,中原大地經歷了滅秦大戰、楚漢相爭以後,百廢待興。此時沿用蕭何制定的制度,而不再施行新政,是留出時間給老百姓休養生息,等到老百姓恢復活力了,國力自然也就提升了,這也是黃老學說清靜無為的理念。

當然,如果曹參一來就跟漢惠帝講這些道理,估計效果不好,所以聰明的曹參另闢蹊徑用了另一套說辭,果然效果更佳。後來「文景之治」的出現,可以說曹參功不可沒。


歡迎留言,咱們明天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漢唐 的精彩文章:

得力幹將奉命買設備卻輸光50萬貨款,張作霖的處理讓人意外不已
《三國演義》里最倒霉的五大牛人,高順僅排第四,魏延屈居第五

TAG:觀漢唐 |